朱 葉,王小平
(山東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學院,濟南 250355)
“嗜欲”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影響下,通過生活和臨床實踐總結出來的一種與疾病關系密切、以人的情感活動為主要內容的潛在致病因素[1]。表現(xiàn)為:人為維持生存、滿足自身需要,自發(fā)地對物質、情感、精神等優(yōu)先地、過多地、趨向性地追求。中醫(yī)關于“嗜欲”的記載,最早出自《內經》。嗜欲即欲望、嗜好,是人正常的心理活動及行為動力,屬于人人皆有的情緒體驗,適當則不會致病。由于“嗜欲”具有“務快其心”(《素問·上古天真論》)的特點,極易使人沉溺其中而致病,所以《內經》中多次論及“嗜欲”過度對發(fā)病的影響。當今社會,人們過度追求物質以及情感上的滿足,當這種失度的情感體驗超越了人生理、心理的適應和調節(jié)能力,會影響人體的功能狀態(tài)并引發(fā)疾病[2-3],成為導致臟腑精氣紊亂的病因?!笆扔边^度作為當下的常見病因,在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現(xiàn)分析如下。
“嗜欲”的發(fā)生,一般受外環(huán)境刺激的引導,當“心”的認知水平不足,即“心”不能滿足,易形成“嗜欲”過度。若“嗜欲”過度、所求不得則引發(fā)人一定的情志改變,長期為情志所困會影響人的形質,損耗精、氣、神,致使人體由健康轉向疾病。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抗生素的廣泛應用,各種傳染性疾病的發(fā)生率已明顯下降,但與此同時各種慢性疾病的發(fā)生呈明顯上升趨勢[4]?!笆扔辈还?jié)正是一些心血管疾病在全球發(fā)達國家及許多發(fā)展中國家肆虐的原因[5]。王沛教授[6]在長期的臨床觀察中發(fā)現(xiàn),腫瘤患者往往具備共同的心理習性:,如思想快于行動,喜好追求難以實現(xiàn)的東西,而行動不如思想積極,造成欲望與現(xiàn)實不相符,致使不良情緒長期存在,進而氣機失常導致氣滯血瘀,促成腫瘤。臨床所見,不惟腫瘤,許多疾病的發(fā)生與“嗜欲”過度有關。概括而言,其基本病機有如下幾點。
《內經》認為“嗜欲”過度是傷精耗神的主要原因。因為“嗜欲”的形成與心神關系密切,《格致余論》云:“心,君火也,為物所感則易動。[7]”因心具有“為物所感易動”的特性?!靶摹庇兴鶆颖隳苄纬伞笆扔?,“嗜欲”通過“意”“志”“思”“慮”“智”(《靈樞·本神》)這一系列認知活動作用于神志,所以“嗜欲”過度則“五神”皆不能安寧。由于精氣、營衛(wèi)是化神的物質基礎,因此“嗜欲”過度、暗耗精氣、擾亂營衛(wèi)運行,影響神的化生?!端貑枴ふ{經論》指出:“神不足則悲?!迸R床中“嗜欲”過度者易出現(xiàn)疲憊、消極、莫名煩躁、悲傷、多慮等心神失常的狀態(tài),久之在醞釀疾病發(fā)生的過程中也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素問·生氣通天論》曰:“蒼天之氣,清靜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弗能害也。此因時之序……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人能效法天道,意志不被外界擾亂,陽氣自然充固而不受邪?!鹅`樞·大惑論》曰:“神勞則魂魄散,志意亂?!币虼恕笆扔边^度,內心清凈被擾動,會使得陽氣被擾,難以固密于外?!端貑枴ど鷼馔ㄌ煺摗氛J為:“陽氣者,煩勞則張”“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竭”。強讀作jiàng,乖戾、不順之意,即“嗜欲”無度,勞形勞神于外,則陽氣被擾而耗散,不能內守,致使陰精流失并易感受外邪,增加疾病的發(fā)生率。
“嗜欲”過度發(fā)越陽氣的同時,也可直接傷及陰精。由于陰陽既互根互用又相互制約,《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謂“陰在內,陽之守”,指出陰精是化生陽氣的內在基礎;又說:“陽勝則陰病”,即陽氣太過會損傷陰精。所以若陽氣因“嗜欲”煩勞而亢盛,一則陽氣不得安息,陰精不斷“起亟”而過度耗損;二則陽氣偏盛直接損傷陰精,則可出現(xiàn)《素問·生氣通天論》所說之“精絕”“目盲”“耳閉”等病癥。此外,“嗜欲”過度的行為,如情志不節(jié)、房勞無度等本身就消耗人體陰精,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禮記·禮運》提出:“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8]”其將“欲”與其他6種情感表達統(tǒng)稱為七情,認為這是人本能存在的情感,但“欲”與“情”之間還具有因果關系,“欲”亦是一部分“情”產生的直接原因?!墩f文解字》[9]曰:“情,有欲者?!比说摹笆扔笨梢宰兩銮楦?,當個體欲求得到滿足時,會產生“喜”這種肯定性情緒[10];而當“嗜欲”得不到滿足時,則會產生悲哀、憤怒以及苦悶、憂愁等否定性情緒?!端貑枴乎蝉氛摗吩唬骸笆扔麩o窮,而憂患不止,精氣弛壞,營泣衛(wèi)除。”這里“而”是遞進關系?!笆扔睙o窮進而憂患更多。因此由于“嗜欲”驅動著人追求物質以及情感上的滿足,在得失之間人的情志不斷起伏變化。當“嗜欲”過度,這種情志的波動就變生為邪氣,具備了“七情內傷”的致病特點。首先會擾動人體氣機,導致氣機失調;若誘因不去,還會進一步影響津液、血的運行,變生出痰飲、瘀血等病理產物。其次情志變化過激,臟腑不能調節(jié),可直接引起“陽厥”(《素問·病能論》)這一類神志異常的病證。
《靈樞·本藏》曰:“志意和,則精神專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藏不受邪矣?!敝疽馐侵溉说淖晕艺{控能力。志意和則能自我控制,“嗜欲”適當,機體正常運行則邪無空隙進入,五臟則不受邪。而“嗜欲”過度說明志意不和,人無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勢必外擾情志內傷五臟。龔廷賢[11]指出:“嗜欲而傷脾,此富貴之患也。資以濃味,則生痰而泥隔??v其情欲,則耗精而散氣?!闭J為“嗜欲”過度最易傷脾生痰。張介賓[12]指出“人之情欲本以傷心,母傷則害及其子?!闭J為“嗜欲”過度易出現(xiàn)心脾兩病。
疾病的康復不是一蹴而就的,當臨床癥狀消除后,仍需要一定時間的調養(yǎng),以期重新達到陰平陽秘、精神調和的狀態(tài)。在這個過程中,適度控制“嗜欲″,在飲食、情志、房勞等方面加以節(jié)制,對幫助患者康復意義重大。但如果“嗜欲”過度反而會加重病情,妨礙治療,更會影響預后從而阻礙患者的康復。
《素問·生氣通天論》曰:“風客淫氣,精乃亡,邪傷肝也。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澼為痔。”高世宗[13]注:“此風木之邪,始傷肝氣,因飽食、大飲、力強而病及五臟?!彼匀嗽谑苄昂罂v其“嗜欲”會加重病情,變生腸澼、痔瘡等病癥?!鹅`樞·九針論》在論述節(jié)制飲食的5種情況論述到:“口嗜而欲食之,不可多也,必自裁也?!痹诩膊顟B(tài)下,患者平素所喜納的飲食物也不應食之過量,必須加以節(jié)制,防止“嗜欲”過度而加重病情。
《素問·湯液醪醴論》曰:“嗜欲無窮,而憂患不止,精氣弛壞,營泣衛(wèi)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因為“神者,正氣也”(《靈樞·小針解》),神是人體的正氣,是人體的自愈系統(tǒng)。如今“嗜欲”無度,則神氣耗散,正氣衰敗,人的自愈機制不能對各種治療作出反應而自我調節(jié),則出現(xiàn)“神不使”而病不愈的嚴重后果?!秲冉洝氛J為“嗜欲無窮”正是“神不使”的原因,“神不使”是指人體神機衰敗不能遣使治療方法到達病所發(fā)揮的治療作用,使得臨床任何治療手段都無法產生療效?;瑝踇14]《讀素問鈔》亦云:“藥非正氣不能運行,針非正氣,不能驅使,故曰針石之道,精神進,志意治,則病可愈;若精神越,意志散,雖用針石,病亦不愈?!彼詿o窮的“嗜欲”會致使患者“神不使”而影響治療效果。另外,患者不切合實際的要求也會留下影響醫(yī)患關系的隱患,使醫(yī)患雙方難以相互配合,出現(xiàn)所謂“標本不得,邪氣不服”的后果。
《素問·熱論》提出了熱病的飲食禁忌:“病熱少愈,食肉則復,多食則遺,此其禁也。”提示熱病之后,脾胃虛弱,消化力差,應注意飲食禁忌。熱勢旺盛,不易強食,熱病初愈不宜進食肉類等助熱難化之物,否則余熱再起導致疾病復發(fā)。并告誡人們熱病的康復護理應當清淡、少食,杜絕為滿足口腹之欲而“食肉”“多食”,以致影響熱病的向愈。臨床所見,屈從病人之“嗜欲”而影響疾病恢復者不勝枚舉,醫(yī)生若不加以叮囑,任患者縱其“嗜欲”則易導致病情反復,從而影響預后。因此,《素問·疏五過論》在論述醫(yī)生常見的5種過失時指出:“醫(yī)不能嚴,不能動神,外為柔弱,亂至失常,病不能移,則醫(yī)事不行?!币筢t(yī)生不能放縱患者不合理的“嗜欲”而影響醫(yī)療方案的實施,進而影響預后。
世界衛(wèi)生組織關于健康的定義:“健康是指身體、心理的健康和社會完滿幸福的狀態(tài),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薄端貑枴ど瞎盘煺嬲摗吩谡撌鲳B(yǎng)生法則時將“恬惔虛無”作為養(yǎng)神的最高境界,認為只有“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才合乎養(yǎng)生之道能“度百歲而動作不衰”。因此,保持內心清凈自然,才能使個人到整個社會都達到完滿幸福的狀態(tài)。
當今社會,在物質及精神生活得到極大豐富的同時,人們的欲望也大大增強,隨之帶來前所未有的健康隱患,關注“嗜欲”過度作為病因對今人健康的影響,并加以引導“適嗜欲”(適度嗜欲)(《素問·上古天真論》)的健康理念,在延長壽命、提高生命質量、預防疾病、提高臨床療效、緩解醫(yī)患關系等方面均有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