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雪鋒
云環(huán)境下的閱讀,是指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下的,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為依據(jù),以語文課本為基礎載體,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進行的課內(nèi)外閱讀、創(chuàng)作、分享的實踐活動。它借助于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線上與線下相結(jié)合的兒童閱讀系統(tǒng),它使教師成為課程的構(gòu)建者、踐行者和創(chuàng)造者,而家長則是踴躍的參與者。同時,它也能實現(xiàn)對學生日常閱讀情況的數(shù)據(jù)采集與分析,實現(xiàn)從海量到精準的轉(zhuǎn)換,能更好地掌握學生的閱讀數(shù)據(jù),優(yōu)化教學和學習模式,提升學生創(chuàng)作分享的互動性和有效性。
一、伸展觸角,實時在線聊書
在指導學生有效閱讀之后,通過聊書,學生伸展閱讀的觸角,保持對閱讀的熱情和興趣。借由聊書,教師可以了解學生閱讀書籍的情況,從中找到自己的閱讀品味。聊書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互動,也可以看作是一種合作學習,學習如何表達想法。如果一開始就讓學生在全班同學面前聊書,有人可能會害羞、害怕。別外,教師也很難抽出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聊書。而實時在線聊書,則避免了這些問題。在班級群里,教師指定聊書的時間。如可以利用周末的晚上或者節(jié)假日,學生自由聊,教師從中觀察,并適當點撥、引導。
比如,閱讀《夏洛的網(wǎng)》這本書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線上班級聊書QQ群或微信群展開討論。剛開始,學生的關注點都在兩位主人公威爾伯與夏洛身上。這時候,教師可以在一旁觀察,關注他們聊的話題。隨著聊天的深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書上的其他人物,如老鼠坦普爾頓。許多學生在閱讀這本書時,都十分厭惡坦普爾頓。在文中,坦普爾頓的行為暴露了它自私、冷漠、殘忍的面目。但坦普爾頓是不是就無可取之處呢?在關鍵時刻,坦普爾頓向危難中的小豬威爾伯伸出了援手,這一舉動是值得肯定的。像坦普爾頓這種具有矛盾性格的形象,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在聊書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關注主人公,還要引導學生關注其他配角塑造的意義,這樣才能把書讀細、讀透、讀廣,才能深度挖掘,培養(yǎng)多元思維。
二、多種策略,引導線上聊書
學生如何聊書,教師的示范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推薦一本書時,可以從導讀開始,簡單介紹這本書的作者、寫作背景和內(nèi)容,然后引導學生自由閱讀。在線實時聊書時,學生可以聊書中的情節(jié)、角色、背景,也可以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聊一聊閱讀之后的感受。在線實時聊書后,教師可以進一步開展話題聊書的指導。利用網(wǎng)絡班級圈平臺上的討論區(qū),開放話題聊書。通過閱讀單的設計,把學生在閱讀中容易忽略的問題呈現(xiàn)出來,也可以讓學生把閱讀中感興趣的話題在平臺中提出。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時間登錄平臺發(fā)表見解,也可以根據(jù)話題的不同,形成“兩兩聊書”的平臺對話或“小組聊書”的平臺交流。學生閱讀同一本書可以彼此交換閱讀心得,學習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書中的事物和人物。
話題聊書可以說是引領學生回顧書中的重要內(nèi)容,幫助學生進行再一次的梳理。學生也可以進行批判性思考,提出有意義的問題,嘗試同類書籍之間的分析與比較。同時,還可在平臺交流區(qū)相互分享后續(xù)的閱讀計劃。這樣,既延長了學生的閱讀時間,又引導學生重新進行反思,促進學生的再閱讀。
比如,在閱讀了《夏洛的網(wǎng)》這本書后,有學生在自己的平臺將《時代廣場的蟋蟀》這本書與之進行比較。兩本同樣描述同伴友情互助的書,很容易引起學生共鳴。有的學生對兩本書中的不同老鼠形象進行了對比;有的學生發(fā)現(xiàn)了兩本書在表達情感上的區(qū)別;有細心的學生還發(fā)現(xiàn)兩本書的插圖作者是同一個人。這樣的話題聊書可以說是思維碰撞后的再閱讀。另外,在話題聊書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聊書態(tài)度。例如,引導學生在平臺交流區(qū)中使用禮貌用語,尊重同學的聊書感受,合理地提出自己的見解。
三、主題研究,升華閱讀成效
主題深讀就是精讀,有了大量閱讀打下的基礎,進行主題文章的精讀就比較順利了。主題可以是現(xiàn)行的學科或跨學科的主題。
比如,引導學生閱讀《昆蟲記》后,在進行線上聊書與話題討論后,可以深入一步進行主題研究??梢砸龑W生再閱讀與之類似的報刊書籍,如《森林報》《希臘三部曲》等科普作品,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并記錄下自己的一些問題和想法。隨后,組成小組,在平臺上通過小組討論與交流,提出有趣的議題或值得進一步探討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只是學習了某些主題,同時還有所創(chuàng)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問題。在平臺討論區(qū)對深層次問題的交流,教師可加以點撥、引導。每個小組成員都要提出問題、查找資料,分工合作,最終形成研究小報告。這時候,線上的主題研究也可以在線下進一步展示推進,對于在小組合作中形成的組內(nèi)研究小報告,可以編成冊,在班級書吧里共享,從而使閱讀得以拓展和延伸。
四、主題創(chuàng)作,落實閱讀成果
可以這么說,閱讀是吸收別人的知識,而閱讀之后的創(chuàng)作分享則是創(chuàng)造知識——把自己的經(jīng)驗、想象,形成文字、繪畫、創(chuàng)意書簽等,這就是閱讀輸出。閱讀成果的創(chuàng)作過程是閱讀深化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展示的機會,能夠提升他們的成就感和收獲感。
學生的閱讀輸出方式很多,可以是文字類,如讀后感、劇本、歌詞或者書信等??梢允菆D畫類,如思維導圖、譜系圖、紀念館設計圖、旅行地圖、報紙等。如學完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后,教師布置了“愛的傳遞”的任務,即配上圖畫,以及小兔子和大兔子之間的對話,把這個故事續(xù)編下去??催^《巧克力男孩》后,教師讓學生一起給書設計封面。讀過《窗邊的小豆豆》后,進行了“我夢想中的巴學園”的主題繪畫比賽。指導閱讀《魯濱孫漂流記》的時候,教師與學生一同制作了魯濱孫荒島生存手冊、魯濱孫漂流地圖,還把書中有益于人生的哲理名言收集整理成了警示錄。另外,學生還可以錄一個朗誦小視頻,或者自制動畫,來表達他們閱讀后的感受。創(chuàng)意類也是學生閱讀輸出的一環(huán),如書簽秀、手工作品等。如:在閱讀完《愛的教育》后,學生制作感恩卡;在閱讀完《長襪子皮皮》后,學生為皮皮設計形象創(chuàng)意書簽。
綜上所述,美好的閱讀指導應該像優(yōu)秀的作品一樣,把所有看似顯性獲得的目的隱藏在豐富的閱讀活動背后。在閱讀中,學生是主體,教師只有讓學生在閱讀、創(chuàng)作、分享中去獲得真正屬于自己的體驗,這樣的閱讀才會更動人,也才會更持久。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qū)教師進修學校附屬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