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微時代”視角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

2019-01-02 01:41郭明凈朱德煌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9年12期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微時代新媒體

郭明凈 朱德煌

摘要:新媒體的發(fā)展催生了“微時代”,“微時代”的發(fā)展改變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環(huán)境和格局?!拔r代”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傳播載體,進而影響大學生的價值觀?!拔r代”的發(fā)展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機遇和挑戰(zhàn),思想政治工作者應借助、運用“微時代”平臺,凸顯大學生的主體意識,營造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新媒體;“微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9)12-0094-03

引言

“微時代”沖擊著傳統(tǒng)媒體的發(fā)展,同時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新機遇和新挑戰(zhàn)?!吨袊旅襟w發(fā)展報告(2014)》藍皮書指出,新媒體呈現(xiàn)出基于移動互聯(lián)網的微博、微信、微公益、微視頻等“微時代”,急劇改變著中國傳播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輿論格局,延續(xù)2013年“微時代”的景觀[1]?!拔r代”下新媒體傳播的快速度、方便快捷等特征備受大學生群體的青睞。如何積極有效地引導大學生在“微時代”背景下運用新媒體,有效挖掘其優(yōu)勢,把弊端轉化為優(yōu)勢,探討有利于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維和新方法,成為關注的焦點??梢詮摹拔r代”的內涵特點出發(fā),充分研究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新形勢,探討“微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一、“微時代”的內涵及特點

“微時代”是基于移動客戶端,以微博、微信、微公益等為主要載體的傳播形式?!拔r代”呈現(xiàn)傳播信息的移動化、信息化、快捷化?!拔r代”下的新媒體繼承傳統(tǒng)媒體的開放性、交互性等特點,并呈現(xiàn)多功能、整合性更強、操作更方便、內容更簡明、個性更鮮明等特點?!拔r代”背景下高校新媒體主要以微信、微博、QQ等為主要網絡載體。學校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學校網站、微博、校內櫥窗電子滾動宣傳欄等方式宣傳微公益,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積極傳遞正能量,改變傳統(tǒng)的思想教育和教學方式,增強思想教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性和效率性。學??山Y合新媒體的特點轉變教學方式,提出適合新時代背景下符合大學生發(fā)展的培養(yǎng)模式,以便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從而真正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微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新形勢一是重視度不夠。各高校積極運用微博、微信、論壇、相關網站,但在“微時代”背景下,忽視微信、微博、微公益等在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忽略其存在的地位和作用[2]。大學生思政教育者注重課堂教學,弱化微信、微博等的巨大潛力,加上對其宣傳力度不夠,學生對于“微時代”的微博、微信等平臺參與積極性不高。高校思想教育者對其不夠重視,無法及時跟蹤學生的信息,時常導致信息無法及時傳遞,對于良莠不齊的信息無法及時引導,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帶來極大難度。

二是“微時代”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網絡已經深刻影響師生的生活,對思想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多要求?!拔r代”下教育方式突破時空限制,比如傳統(tǒng)班會、通知、活動,完全可借助微信、微博等方式。傳統(tǒng)單純“灌輸式”教學方式已經不適應當代大學生成長的需求。通過微信、微博等發(fā)布信息,可以增強學生閱讀和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微時代”大學生表達個人觀念和想法顯得尤為快捷和方便,如何引導學生辨別信息,給思政工作者帶來巨大的壓力?!拔r代”的新媒體有利于個體言論的表達,也有助于大學生價值觀念的釋放,把網絡生活超越自身生活,希望得到更多親朋好友的認同和認可[3]。

三是在“微時代”下,信息呈現(xiàn)多元化,缺乏有效的網絡機制。高校制定了一些網絡制度,但對網絡監(jiān)管力度不夠,缺乏強有力的專業(yè)化隊伍。高校教育工作者對信息掌握困難較大,導致信息的泛濫,不健康、低俗的信息盛行。教育工作者認為信息的跟蹤是繁雜的工作,給工作帶來額外壓力??梢岳谩耙匝a促進”的方式對高校設置專項經費,給予思想教育工作者一定的經費和補貼,以調動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積極性,健全網絡機制和網絡隊伍,保證工作的延續(xù)性和效率性。

四是在“微時代”下,大學生擁有自身的“微空間”,直接影響大學生成長。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網絡的發(fā)展,校園內大學生“低頭族”屢見不鮮。大學生個個成了“微信控”“微博控”。對于自控力比較差的學生,會進一步拉大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家長的距離。長此以往導致有些學生心理怪異、性格孤僻,給大學生心理造成極大的傷害,不利于大學生健康品行的養(yǎng)成,也直接影響大學生的學業(yè)。

三、“微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微時代”背景下,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微平臺”,大學生也擁有自身“微空間”?!拔⑵脚_”和“微空間”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機。充分運用“微時代”平臺,結合大學生的實際,突出大學生主體地位,轉變教育觀念,構建適應“微時代”的培養(yǎng)體系。借助“微時代”平臺營造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發(fā)揮新媒體的優(yōu)勢,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思路。

1.基于“微時代”平臺,構建合理教育體系,培養(yǎng)大學生主體意識

“微時代”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契機,也帶來挑戰(zhàn)。高校教育體系應根據(jù)時代的變化進行適度的調整。在“微時代”背景下,新媒體是教育的主要媒介和載體。思想教育工作者根據(jù)學校發(fā)展的思路和教學方式提出新的培養(yǎng)方案。在“微時代”下,教育工作者應將新媒體掌握程度納入大學生考核之中,學生必須選修一門有關新媒體課程,學習新媒體的特點及使用方法。學校以新媒體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運用新媒體的意識,對學生今后學習、工作均有重要的影響。大力推行以新媒體為輔助的教育方式,以達到教學的目的。傳統(tǒng)思想教育方式,僅限于面對面的交流,與如今“微時代”的新媒體“點對點”和“面對面”的溝通形式不大適應?!拔r代”下的新媒體以學生為主體,有助于學生敞開心扉,消除師生溝通的障礙,使得教師更清楚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

大學生是高校最活躍的群體,大學生社團活動在“微時代”下呈現(xiàn)多種多樣的方式。每個社團均有自身的制度和運行機制,采用新媒體實時傳播各社團的活動,學生可根據(jù)自身興趣愛好有針對性地參加社團活動。學生通過微信、微博及時掌握和參與社團活動,在社團中學生就是活動主體,也是學習的主人,在社團中思考如何提高自己、如何開展活動,有助于提升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意識。轉變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體,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減少“灌輸式”的教學方法。

2.借助“微時代”平臺,營造良好的日常教育環(huán)境,發(fā)揮新媒體育人的積極作用

良好的日常教育環(huán)境有助于學生培養(yǎng)完善的品格、健康的心理素質、高尚的情操,對于培養(yǎng)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重要的指示和引導作用。學??赏ㄟ^校園LED、微博、微信等方式宣傳嚴謹?shù)男oL、美麗的校園風光、濃厚的校園文化,讓學生耳濡目染,對學生進行愛校教育。結合時代背景,圍繞共筑中國夢,進行愛國、愛鄉(xiāng)、愛校教育,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宣傳學校文化并邀請學生積極參與進來,讓學生融入學校大家庭。學校借助“微平臺”實時展播和宣傳活動的進展,通過微平臺學生即可實時了解學校最近活動情況。微平臺不僅可宣傳學生的榜樣,還可展播優(yōu)秀的教師先進事跡,通過教師的榜樣作用,熏陶和影響學生的品格,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日常教育活動不應僅限于室內、室外,在新媒體上各類活動開展以微信和微博點贊、投票等形式,更能激發(fā)學生參與日常教育活動中的積極性。在“微平臺”上學生實時掌握和獲取更多最新的資訊,對于大學生思想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3.運用“微時代”平臺,發(fā)揮新媒體育人優(yōu)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微時代”背景下,微平臺是今后主要溝通和交流的方式。如今大學生對于新媒體具有較強的接收能力,可以把課堂搬到微信、微博上開展教學活動,切實為學生群體服務。比如思想教育工作者,可對實時熱點開展微博或微信大討論,讓大學生以活躍的思維在網絡上暢所欲言,對思想觀念偏激或錯誤的觀點,及時引導,對于正確和積極的思想加以鼓勵和支持,學生均可盡其言,積極調動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拔⑵脚_”還可對日常的社會實踐進行實時宣傳。大學生暑假“三下鄉(xiāng)”志愿活動、暑期社會實踐等,通過“微平臺”宣傳積極典型的案例,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責任意識。社會實踐畢竟參與面有限,通過新媒體多宣傳多動員多鼓勵大學生參加志愿活動,讓每位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受鍛煉、增才干、長知識、做貢獻。思想教育工作者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微平臺”掌握最前沿的科學文化知識,了解最新時政要聞,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同時通過“微平臺”獲取專業(yè)之外的知識以拓寬自身視野。大學生應拓展自身知識面、學有所長、業(yè)有所專,提高個人綜合素質。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應充分運用“微時代”的新媒體,開展符合大學生實際的活動,多開展豐富多彩的志愿服務或公益活動,使得活動常態(tài)化、規(guī)范化、日?;?。

堅定的信念、完善的人格是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保證。運用“微平臺”培養(yǎng)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堅定理想信念,正確把握人生的航向,做個有理想、有信念、有信仰的大學生。大學生有堅定的信念,才能敢于面對困難和挫折,增強社會責任感,提高就業(yè)競爭力,形成健康心理素質,培養(yǎng)高尚的人格適應社會的發(fā)展[4]。學生在“微時代”下學有所獲、勞有所得、學以致用,從而成為社會所需的敢擔當、敢作為的人才。

4.通過“微時代”平臺,擴寬溝通渠道,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

“微時代”為師生提供了更寬廣的溝通渠道,但也沖擊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大學生的“微空間”接受信息渠道較廣,可自主選擇學習內容,教育工作者把握大學生思想動態(tài)難度較大。正由于大學生通過“微時代”獲得信息的多元化,當其價值觀念與主導價值發(fā)生沖突和抵觸時,大學生普遍存在反抗和懷疑的心理,若是沒有及時對大學生加以引導,可能造成大學生價值觀念的缺失和錯位?!拔r代”沖擊著教育工作者的信息和話語的主導權,必須樹立全新的“微時代”教育理念。對于各類繁雜的信息,樹立防微杜漸的意識,發(fā)現(xiàn)無助于學生成長的思想觀念,加以及時引導,使得大學價值觀念朝著正確的軌道發(fā)展。其次,堅持以生為本理論,一切從大學生實際出發(fā),“微時代”下網絡虛擬呈現(xiàn)更為突出,微信、微博等反映出大學生狹隘意識,凸顯大學生空虛和對現(xiàn)實失去信心的狀態(tài)。思政教育工作者需時刻了解大學生的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培養(yǎng)正確健康的人格,促進大學生積極成長。

“微時代”下大學生溝通和交流距離感大大縮小,打破時空的限制,溝通渠道更迅速,改變傳統(tǒng)面對面溝通的方式。大學生的價值觀念通過微信、微博等平臺可即時傳播,信息共享性更強?!拔r代”,信息傳遞更加迅速,同時需要大學生甄別、分析能力更強?!拔r代”背景下大學生更需要一種求新的、求變的互動教育方式,傳統(tǒng)枯燥無味的教育方式已經不能適應大學生的成長。傳統(tǒng)教育方式基本是單一的,即教育者與受教者的單一傳遞方式,而“微時代”下,發(fā)生了由被動接受信息到主動積極接受信息的巨大轉變,更顯示大學生主體的重要性?!拔r代”信息大,且參差不齊,有主流和非主流思想觀念,而大學生獲取信息能力帶有麻木性,缺乏辨別力和正確的價值取向,容易使大學生走向思想極端。因此,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者應充分運用“微時代”的新媒體,急學生之所急,想學生之所想,解學生之所困,引導和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大學生群體思想活躍,保存信息意識較弱,其思想狀態(tài)會及時在網絡虛擬空間給予表達。大學生教育工作者應時刻通過微信、微博、微公益等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心理狀況,糾正大學生錯誤的價值觀念,培養(yǎng)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結束語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指出,要加強互聯(lián)網思想政治工作載體建設,樹立互聯(lián)網思維,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tǒng)優(yōu)勢與信息技術高度融合。不可否認,“微時代”的到來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諸多挑戰(zhàn)的同時,也為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徑與形式,進一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親和力提供了新機遇。我們同時還應看到當前高校大學生媒介素養(yǎng)教育不足、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單一、內容陳舊等問題。高校作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因時而新,根據(jù)“微時代”的要求,通過啟用“微思維”,培養(yǎng)“微隊伍”,打造“微平臺”等,從細微處著手,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微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細化路徑,不斷探索微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參考文獻:

[1]“中國新媒體發(fā)展報告(2014)”藍皮書[EB/OL].中國發(fā)展門戶網, 2014-06-26.

[2]周琪,羅川.“微時代”下大學生價值觀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及應對[J].思政教育研究,2014(1):68—70.

[3]何媛媛,范志輝,侯磊,等.“微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面臨新的挑戰(zhàn)及對策研究——以云南財經大學為例[J].教育與科技,2015(1):156—159.

[4]朱德煌,劉丁玉,鐘春梅,等.芻議“青春系列”工程助推大學生人文素質——以龍巖學院為例[J].山東農業(yè)工程學院學報,2015(7):50—51.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icro Era”

GUO Ming-jing1, ZHU De-huang2

(1.College of Physics and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Longyan University, Longyan 364012, China;

2.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has promoted emergence of the “micro era”, which has changed the environment and patter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micro era” provides a new transmission carrier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n affects their values.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 era” bring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ers should use the platform of “micro era” to highlight the subject consciousnes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construct good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and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Key words:new media; “micro er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責任編輯:陳樹)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9.12.030

收稿日期:2019-04-26

基金項目:2017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基于大數(shù)據(jù)思維的紅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AS170507);2015年龍巖學院百名青年教師攀登項目“新媒體的‘微時代視角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以龍巖學院為例”(LQ2015012)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郭明凈(1986—),男,安徽宿州人,講師,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歡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微時代新媒體
“微時代”視閾下醫(yī)德教育的變革、創(chuàng)新與堅守
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影響研究
微時代文化創(chuàng)意類創(chuàng)業(yè)現(xiàn)狀調查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jié)目的媒體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