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薇
摘 要:核心素養(yǎng)是學科之靈魂,通過轉(zhuǎn)變學生思想、給學生改錯的時間和空間、教給學生改錯的方式和方法、對學生的改錯進行跟蹤,力求讓學生從改錯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相對穩(wěn)定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和價值觀。
關(guān)鍵詞:物理核心素養(yǎng);改錯;錯因
在日常教學中,經(jīng)常會遇到這樣的現(xiàn)象:有些學習浮躁的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錯誤,只滿足于知道自己這道題錯了,而不去深究到底錯在哪里。有時,即使重新做一遍原來的題目,可能還是錯的。有些學生只是簡單地把錯題重做,而不去分析錯因,不去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不去反思解題的步驟和過程,更不去關(guān)注他人發(fā)生的錯誤。學生總是被動地遵循老師的“旨意”讓改就改,不讓改就不改,久而久之便養(yǎng)成不愿獨立思考,不會自我檢查,得過且過的壞毛病。針對以上情況,我覺得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在平時的物理教學中如何使學生正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如何引導學生改正自己的錯誤,以及如何引導學生合理反思自己的錯誤并總結(jié)出解題方法和技巧。下面我就結(jié)合新課程理念,結(jié)合學生實際,結(jié)合課堂教學談一下自己的幾點做法:
一、轉(zhuǎn)變學生思想
在上第一節(jié)物理課的時候,我從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的角度,引用一些成功的案例,讓學生對“改錯”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并意識到現(xiàn)在的“改錯”是為中考奠定基礎(chǔ)。平時,學生越來越被每個極小知識點里層出不窮的考試信息綁架,卻未曾想過自己為何要如此?只有錯題才能真正反映自己的學習漏洞,也只有知道錯誤的真正原因,才能知錯改錯,才能更優(yōu)秀。
二、給學生改錯的時間和空間
1.課上“評錯”
學生剛開始改錯的主動性不強,為了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感受到這樣做的好處,在課堂上遇到錯題時,經(jīng)常要追問:“這個問題你的錯因是什么?涉及的知識點是什么?應該如何改正?由這道錯題你想到了什么方法和技巧?”久而久之,學生一旦出錯,就會馬上不由自主地想到這些問題,同時也無形中養(yǎng)成了一種積極的主動的改錯意識。
2.課下“改錯”
很多學生都有了這樣的體驗,考試后總能找到一些自己會但考試沒有得分的題目,可以通過自己檢查解決這類問題。一般地,對書寫解題過程計算的題目,我不給學生指明出錯的具體地方,而是讓學生自己檢查出錯的步驟;遇到填空題和選擇題,因為不能顯示思考過程,所以,我就要求學生先寫出自己的思考過程,而后進一步分析錯誤的原因。對于在自查過程中自身解決不了或比較模糊的地方,學生之間有著強烈的交流欲望,這時候我再因勢利導,組織好生生合作,一些相對簡單的問題就可以在學生的互動中解決,這樣生教生的互查就自然的出現(xiàn)了。我在自查和互查過程中,一方面,指導解決學生的困惑,引導學生在互查中不僅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善于發(fā)覺錯誤的原因和知識的根源,另一方面,從學生的交流過程中,收集有益信息,彌補自己在錯題分析時的疏漏,為后面的重點講解做更充分的準備。
3.學生改錯的方式和方法
改錯不應該是隨意性的活動,不能遇到錯誤就在原題旁邊寫上正確答案,應該是正規(guī)的,在專用的“改錯本”上進行。它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制約,可以隨時隨地,遇到錯誤時就使用它。這樣可以為后續(xù)的學習做一個知識積淀,在復習的時候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改錯本的整理我要求學生分4個部分:
(1)原題再現(xiàn)——把出錯的題抄寫下來,進一步理解題意。有的題目可以把原題裁剪下來粘貼在改錯本上,以節(jié)省一定的時間,減少不必要的功夫。
(2)找出錯因——就是讓學生認真分析出錯的原因,找到自己是在哪個知識點出了錯。剛開始讓學生分析錯因時,學生主要側(cè)重于分析自己在學習態(tài)度上的問題,不管哪個步驟出錯,統(tǒng)統(tǒng)歸結(jié)為“粗心”“馬虎”“不認真”。事實上,純屬學習態(tài)度不認真的畢竟是少數(shù),而大多數(shù)的錯誤所反映的則是學生的知識弱點或知識缺陷。這時我會向他們說明:那些由于粗心、馬虎而出錯的步驟,往往正是自己不太熟悉的知識點,一旦對知識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后,就不會粗心馬虎以至于出錯了。隨后再進一步分析出是哪個概念、原理或規(guī)律還沒達到相應的熟練程度,并有針對性地在正確理解掌握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熟練。這樣的認錯過程,實際上是一次再學習、再體會、再認識的過程,對不熟悉的知識點是一個補救的機會,對正確的理論還可以再次加深認識。
(3)體會與收獲——通過此錯題有什么體會和收獲,最好能總結(jié)出同一類型題的解題方法和技巧,也可以就某一錯誤總結(jié)自己在某一時間段的學習情況。這部分一般在學完一個章節(jié)之后完成,不僅是對技巧方法的總結(jié),也是對本章知識的查漏補缺。
(4)相關(guān)題型的類比——通過拓展與延伸,讓學生達到“錯一反三”的目的。這部分對于現(xiàn)在的八年級學生有些困難,一般是在復習階段完成,也可以在老師的幫助下完成。
改錯本不是簡單地將題目和答案抄錄下來,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出現(xiàn)錯誤的原因和預防類似錯誤出現(xiàn)的方法。這是一個自身逐漸學習和修正的過程,會讓學生逐步加深這一類錯題的認識。
三、對學生的改錯進行跟蹤
只是有了要求而不關(guān)注學生的實施過程就像理論脫離實際一樣空洞乏味,所以我對學生的改錯本不定期地進行批閱,使學生感受到改錯的必要性和其深遠的作用。我在實踐以上做法時,也有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比如:學生不能按要求、格式規(guī)范糾錯,至于寫錯誤原因分析,實為應付。學生改錯后不經(jīng)常使用改錯本,一部分學生改錯本較為凌亂,視改錯為一種負擔,書寫潦草,不抄題,或本子遺失,又怎樣進行復習?
所以,我今后還要加強管理,積極引導學生對“改錯本”重要性的認識;定期評析,抽查反饋效果;廣泛開展“改錯本”交流活動,力求讓學生從改錯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相對穩(wěn)定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和價值觀。
參考文獻:
[1]吳加澍.對物理教學的哲學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05(7).
[2]張穎之,劉恩山.核心概念在理科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從記憶事實向理解概念的轉(zhuǎn)變[J].教育學報,2010(1).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