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芬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理念的不斷滲透,特殊教育學校在硬件和軟件方面基本達到了現代信息技術的要求,比如學校為每個教室配備的普羅米修斯互動式電子白板、希沃(seewo)交互式電子白板、華為小平板等硬件設施,電腦上安裝的PPT、Word、Office、ActivInspire、Flash班級優(yōu)化大師等軟件。如何在培智課堂上充分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感官刺激中獲取知識,鍛煉能力,促進潛能開發(fā)?從個性化、真實性、參與和合作、表達、自我評價、教學評一致性、補償性和潛能開發(fā)、以學生為中心等九個方面提出建議。
關鍵詞:信息技術;培智課堂;教學評價
一、分析問題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能夠運用于課堂的現代信息技術層出不窮,如普羅米修斯互動式電子白板、希沃(seewo)交互式電子白板、華為小平板、手機、iPad以及軟件班級優(yōu)化大師等。培智課堂是培智學校進行各種教學活動的場所,包括知識性課堂(生活語文、生活數學、生活適應等)和活動性課堂(職業(yè)技能或手工與繪畫等),是培智學生獲取知識、鍛煉能力、實現潛能開發(fā)的主陣地。
教學評價是對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價值判斷的活動,并指向優(yōu)點和缺點的確認,借以提供改進的方向與積極反饋的復雜工作。就教育領域而言,一方面,評價是判斷學習經驗是否已經達到預期教育目標的過程,另一方面,評價也涉及對課程設計優(yōu)劣的辨別。所以,教育評價可以扮演改進教育的重要角色,而且目標導向的評價也可引導教育人員反省其預期的目標意向,并厘清模糊的教育結果。
二、信息技術條件下培智課堂教學評價的幾點思考
1.個性化
培智課堂的教學對象是每個具有顯著個別差異的學生,個別化教學的特點就是滿足具有顯著個性差異學生的教育需求。個別化教學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考慮到每個學生的能力和需求以及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借助信息技術促進每個學生發(fā)展。
2.真實性
評價的課題與活動必須是真實的。學習評價的“真實性”相當于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學中的“應用”與“綜合”?!皯谩迸c“綜合”是學科教育中的高層次的目標。如所謂“綜合課題”,就是指學生能夠挑戰(zhàn)教學中未曾出現的有一定難度的新問題,這種問題令人感到既“親切”又有“難度”,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挑戰(zhàn)欲。
3.參與和合作
課堂教學是師生多邊的活動過程。教師在培智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創(chuàng)設條件,創(chuàng)設情境,積極引導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課堂,讓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來積極參與課堂,保證學生有自主表現和發(fā)展的空間,有機會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能與教師進行充分的情感交流,能與同學和伙伴進行友好的合作和學習。
4.表達
通過挑戰(zhàn)真實的課題,創(chuàng)造能夠借助五官來表達學習的豐富狀態(tài)的評價方法,甚至要求學生選擇“表達”學習成果的方法。
5.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
學生自身評價自身的學習狀態(tài),從而獲得信息、認識自身,調整其后的學習與行為。教師和家長也可是某些項目評價的參與者。
6.教學評一致性
課堂教學體系中學生學習目標、教師的教或者學生的學和對學生學習的評價之間的一致性。
7.補償性
因為智障孩子自身的各種缺陷,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盡可能采取多種手段來補償學生的缺陷,它與特殊教育教師專業(yè)標準(試行)中明確特殊教育教師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特殊教育教學規(guī)律,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合適的教育,最大限度地開發(fā)潛能、補償缺陷,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和融入社會奠定基礎是一致的。
8.潛能開發(fā)
智障兒童的學習持續(xù)性較短,記憶力較差,應用能力較低,領悟力和理解力薄弱,學習轉移能力不足,不能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針對智障兒童的學習特點,需要教師靈活運用多種信息技術,并將之有效融合于課堂教學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學習活動中去,實現潛能開發(fā)。
9.以學生為中心
根據學生自身能力的差異,確立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設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切實促進各方面的能力發(fā)展。
教學評價對于課堂教學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能夠促進老師更好地改進教學,也有效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在信息化時代,培智課堂教學必須利用信息技術在培智課堂教學中設計任務案例來引導并激發(fā)智障學生的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主動學習、思考、發(fā)現并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尤小平,崔允漷.學歷案與深度學習[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10.
[2]鐘啟泉.課堂轉型[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01.
[3]黃光雄,蔡清田,崔允漷.核心素養(yǎng):課程發(fā)展與設計新論[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06.
[4]鄭瑞娟.構建信息技術課堂多元教學評價[J].計算機教學與教育信息化,2016(10):160-167.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