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卓卿
什么是公益?幼兒是否有必要做公益?
幼兒做公益的途徑有哪些?
幼兒做公益的意義是什么?
幼兒應該怎樣做公益?
……
對家長們關心的問題,我們通過問卷的形式向浙江省2所幼兒園的165位幼兒家長作了調(diào)查。
問題 什么是公益
公益,是公共利益事業(yè)的簡稱,指有關社會公眾的福祉和利益。做公益,指的是做對社會有意義的事情,一般通過各種公益活動、公益基金、公益網(wǎng)站等途徑,以直接參與、捐贈、公益廣告、公益歌曲等方式進行。
我們的調(diào)查中顯示,有6成多的家長會帶孩子做公益,而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有意愿帶孩子參加公益活動??梢?,家長們對幼兒做公益持肯定態(tài)度。那么,家長們帶孩子參加公益活動有哪些困難呢?家長們認為,最主要的是公益活動的信息缺乏,公益活動的類型太少。此外,也有一半的家長因為“沒有時間”而無法帶孩子參加活動。
問題 幼兒做公益的途徑
公益的形式和種類很多,一般來說,可分為四個層面:1.救助災害、救助貧困、扶助殘疾人等困難的社會群體和個人的活動;2.教育、科學、文化、衛(wèi)生、體育事業(yè);3.環(huán)境保護、社會公共設施建設;4.促進社會發(fā)展和進步的其他社會公共和福利事業(yè)。
我們列舉了適合幼兒參加的公益形式:與動物有關的愛心活動;去特定的場所送愛心(如養(yǎng)老院、孤兒院等);給需要幫助的人進行資助,捐款捐物;愛心義賣;舊物回收;與環(huán)境有關的愛心活動(如環(huán)保宣傳、到景區(qū)撿垃圾、清潔社區(qū)街道、植樹等);與社會性事件或節(jié)日有關的志愿服務(如“公益日”宣傳)等。
其中,“愛心義賣”(占48%)和“舊物回收”(占40%)是幼兒參與最多的公益活動,這些活動與“物”直接相關,方便兒童參加。而只有不到一成的幼兒參與過“與社會性事件或節(jié)日有關的志愿服務”(占9%),此類活動需要參與者具有一定的人文社科知識,并對其人際交往水平和自我發(fā)展水平有一定的要求,不方便兒童參加。
家長最愿意帶孩子參加的公益活動是“送愛心”(占46%)、“捐款捐物”(占45%)等,這些活動多與“愛心”有關,有助于培養(yǎng)兒童良好的品質(zhì)。同時,對于“與社會性事件或節(jié)日有關的志愿服務”(占20%),家長們愿意參與的比例也要遠高于實際參與的比例,原因可能是此類活動可以讓孩子增長見識。
由此可見,在參與公益的形式方面,現(xiàn)實情況與家長意愿之間存在差異。現(xiàn)實參與的活動多是方便兒童參加的,并且兒童對活動做出了實際的貢獻,而家長意愿的活動則偏向于能給孩子帶來益處的,能讓孩子在活動中成長和有收獲的。這說明,我們要把公益活動的訴求和家長的訴求結(jié)合起來,使孩子既方便參與,又有所收獲。
調(diào)查顯示,大部分幼兒參加公益的頻率集中在半年一次(占33%)和一年一次(占38%),有13%的幼兒可以做到一個月一次,這說明幼兒做公益不需要家長花太多的時間。
我們認為,家長不需要過于在意幼兒參與公益活動的形式和頻率,而要看重幼兒參與活動的意識和過程。其中,“意識”指的是培養(yǎng)幼兒的公益精神,“過程”指的是幼兒在活動中的參與程度(比如只是湊熱鬧,還是真的在做事情)、學習所得等。家長們可以對身邊能夠接觸到的公益活動類型進行梳理,按照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同時,家長們也可以向幼兒園教師或教育專家請教幼兒參與社會性活動時的發(fā)展特點和引導方式,將公益活動看作幼兒社會實踐的一個部分。
問題 幼兒做公益的意義
幼兒與公益的關系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幼兒作為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往往是諸多公益機構(gòu)開展公益項目的對象之一。另一方面,幼兒階段具有特殊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和學習特點,具體表現(xiàn)為自我意識萌發(fā),對外界充滿好奇心和探索欲,通過感知、實踐和具體的表象實物來認識事物,愛模仿等,這些特點決定了做公益對幼兒有很好的教育意義,有助于促進其各方面發(fā)展。
因此,幼兒做公益的意義除了要履行公益的基本職責、培養(yǎng)公益精神外,還有很多公益之外的學習和教育意義。調(diào)查顯示,家長們認為,幼兒做公益的主要意義在于“從小”“培養(yǎng)愛心”和“責任心”,可以“鍛煉孩子”,增長他們的“見識”,發(fā)展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
培養(yǎng)公益精神
公益精神指的是公益主體基于一定的關懷和利他意識,面向特定社會群體或人類發(fā)展共同關注問題而有所作為的一種心理態(tài)度、價值觀念和人格品質(zhì)。然而,由于幼兒社會經(jīng)歷少,自我意識和自我為中心思想嚴重,現(xiàn)代家庭教養(yǎng)方式中存在較多的“嬌慣縱容”現(xiàn)象,使得幼兒的“關懷和利他意識”不足,因此,我們有必要在參加公益活動前對幼兒進行公益知識和行為的普及,提高幼兒參與的興趣,在參加的過程中不斷樹立和強化他們的公益精神。
促進社會化
幼兒參加公益活動,更多是通過感受、實踐、模仿等方式進行學習,以提高其自身的社會化水平?!昂⒆釉诨顒又袑W會了什么”,也是家長們最關注的事情(占58%)。因此,幼兒做公益的另一意義在于促進社會化。
社會教育是學前兒童學習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在參與公益活動的過程中,幼兒可以學習如何通過語言正確地表達自我,并與他人進行溝通,學習適應生活和社會的能力,培養(yǎng)社會的初步認知感,培養(yǎng)愛心、同情心和責任心,培養(yǎng)團結(jié)互助意識和參與精神。在明確這些目的后,家長們需要在保證幼兒安全的前提下,有意識地對幼兒進行引導,避免幼兒做公益的形式化,從這個意義上講,家長的公益精神、公益意識和社會性水平也很重要,因為家長對幼兒影響最直接、最大,是幼兒的模仿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