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彩同
教師在高中歷史史料教學中常犯的錯誤主要有三點。一是概念混淆,部分教師不明白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概念范圍,或者將史料教學作為課堂重心而忽視了教材知識的講解,或者整節(jié)課講解理論知識而忽視了史料教學。二是部分教師對史料教學步驟認識不清,導致學生很難準確抓住材料主旨,從而提取錯誤信息,影響考試成績。三是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史料與史論的講解比較分散,從而導致知識點不集中,學生很難對歷史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學習,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記憶效率。
一、明確史料教學在歷史教學中的比重,做到理論與史料的合理安排
史料教學是高中歷史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通過史料教學教師可以將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等理論知識串聯(lián)起來,使學生能夠深刻把握歷史理論知識,并將其遷移運用到對真實歷史事件的分析評價中去。史料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消化吸收理論知識,因此,教師過于偏重史料教學或者過于偏重理論教學都是不合理的,教師要明確史料教學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和應占比重,實現(xiàn)理論與史料教學的合理比例安排。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盡量做到將史料與理論對應。例如,在講解古代中國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所帶來的影響這一理論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從優(yōu)劣兩方面的影響查找史料。優(yōu)點是可以實現(xiàn)政治穩(wěn)定;典型史料是清朝雍正年間設立軍機處使得君主專制得到空前的加強,軍機大臣在朝堂上跪做筆錄上傳下達,一時之間朝堂大事全權交由帝王做主,朝廷行事效率得到空前的提升。惡劣影響是政治事務交由皇帝主觀決斷,如果在位的皇帝無治國之才,容易導致朝堂動蕩,人民暴動。典型史料是明熹宗朱由校沉迷雕木之技而疏忽朝政,成為明王朝衰亡的助力。這樣,將理論與史料相結合,能夠讓學生更迅速地接受科學的歷史觀點。
二、明確史料教學步驟,嚴格按照步驟執(zhí)行教學
根據(jù)多年的歷史教學經(jīng)驗,教師不難發(fā)現(xiàn)文科類高考題目的考查重點是學生能否根據(jù)題目提供的材料找到回答該題目所用到的具體理論知識點。事實證明,這也是最難的一點,更是導致文科綜合類題目很難拿到高分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師在利用史料輔助教學時應該注重教學步驟的科學性,在教學時嚴格按照正確的教學步驟來對學生進行思路引導,從而規(guī)范學生的邏輯思維方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例如,利用史料教學的基本步驟包括閱讀史料、分析史料、提取材料信息,以及概括歷史理論。在閱讀史料時,教師應訓練學生養(yǎng)成標注關鍵詞的習慣。在分析史料時,教師應注重訓練學生從標注關鍵詞到標注理論知識點的快速轉化。經(jīng)由以上兩點鋪墊,學生能迅速完成材料中重要信息的提取以及理論知識的描述概括。
三、制定系統(tǒng)的教學方案,保證知識點的系統(tǒng)性
在引入史料的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有兩種選擇將理論知識與史料組合在一起。一種是教師根據(jù)歷史時間軸上的重大史料對理論知識進行補充,另外一種是教師根據(jù)教材的順序,按照理論知識點的類別,引入相應的史料。在第二種教學安排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相關史料,既可以作為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印象的輔助工具,也可以作為相關歷史事件的舉例。事實上,高考的考綱就是教材,因此,教材中的史料也是極其重要的知識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兼顧到教材中的各種史料,讓學生通過閱讀相關史料來記憶知識點。這樣,可以大大提升學生的記憶效率。例如,教材中字體未加粗的段落一般就是對史料的摘抄,或是某位名人針對歷史事件的記錄或評述,或是史書中的相關記載,或是對歷史現(xiàn)象的描述等,教師應該對其引起重視。
綜上所述,史料教學是高中歷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順應高考題目考查風向的重要教學舉措。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史料與課堂理論知識的結合,積極排除教學實踐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教學安排,在協(xié)助學生記憶理論知識并提升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同時,升華教學主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和價值觀,順應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潮流,建立歷史唯物主義的歷史評判觀念,讓學生形成符合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學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