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造假者頒發(fā)獎牌/把敵人變成盟友
哲理的故事:
1856年,21歲的英國人托馬斯·博柏利用自己的名字創(chuàng)立了Burberry(巴寶麗)品牌,并在英國南部貝辛斯托克市開設了第一家戶外服飾店。很快,優(yōu)良的品質(zhì)和創(chuàng)新的面料使得Burberry贏得了一大批忠實粉絲。
過了半年多,看到博柏利取得巨大成功,有一家眼紅的服裝經(jīng)銷商再也坐不住了,他開始效仿博柏利的做法,制作出一大批以假亂真的Burberry產(chǎn)品,并且將店面開在博柏利店的旁邊。于是,許多顧客以為這是博柏利又開的一家新店,想也不想就進去了。
時間不長,真正的博柏利店面受到了影響,生意不再像之前那樣紅火了。很快,有雇員將此情況告訴了博柏利。他們憤憤地表示,要給對方最顏色看看,不然長久下去,一定會影響自己品牌的聲譽。
博柏利聽完,并沒有找對方理論,也沒有派人去打假。他思索了半天后,囑咐店員盡快去制作一個牌子,并在牌子上刻上“優(yōu)秀代理商”的字樣。牌子做好后,博柏利又準備好了100套Burberry服裝,找到了那家服裝商的負責人。
見面后,博柏利風趣地對對方說道:“聽說你們免費為我們代言了很長時間的產(chǎn)品,為表示謝意,我特意再贈送100套服裝,讓你們代銷,所得的錢我們一分不收。同時,順便將這個獎牌贈予你們,希望我們兩家以后能長久友好地合作下去!”
那家服裝店的負責人怎么也沒有想到,博柏利竟然會用這種方式和自己交流。此前,他早已做好了和博柏利吵架的準備?,F(xiàn)在,面對博柏利的誠意,服裝店的負責人紅著臉接過了博柏利遞過來的獎牌,并真誠地表示,他們一定會努力推銷Burberry產(chǎn)品,希望能如愿成為Burberry產(chǎn)品的第一家代理商。(姚秦川)
故事的哲理:
如何把敵人變成朋友,甚至為我所用,這是對普通人不重要,但對企業(yè)家很重要的格局問題。
“懶惰”的球員/選擇比勤奮更重要
哲理的故事:
泰德·威廉斯是棒球史上最佳棒球手之一,他的打擊率高達4以上。
對于為什么能有如此高的擊球率,威廉斯沒有遮遮掩掩。在《打擊的科學》一書中,威廉斯向世人分享了自己的擊球技巧。在威廉斯看來,棒球擊球區(qū)域可以劃分為77個,當球進入最理想?yún)^(qū)域時揮棒擊打,能保證四成打擊率。如果勉強去擊打位于最邊緣位置的球,擊打率會下降到三成以下。也就是說,為了保存體力并取得最好成績,威廉斯只擊打高概率球,對于那些低概率球一律放棄。
威廉斯的技巧既富含科學道理,又有實踐經(jīng)驗做支撐,但還是被一部分人質(zhì)疑。想象一下,球場上有上萬名觀眾在吶喊助威,球員是站在那里等待高概率球,還是揮舞球棒擊打飛來的每個球呢?真實情況是,為了不讓觀眾覺得自己“懶惰”、“沒用”,大多數(shù)球員選擇了后者。
無獨有偶,以色列經(jīng)濟學家阿扎爾對撲點球做過統(tǒng)計,當門將待在中路時,撲住點球的概率為33.3%,而撲向左路和右路的概率分別為14.2%和12.6%。照此統(tǒng)計來看,罰點球時,門將最應該待在中路??蓪嶋H情況是,只有6.3%的門將選擇守在中路,剩余93.7%的門將根據(jù)自己的判斷左右出擊。通過心理因素分析,阿扎爾認為,一旦站在球場上,門將很容易被周圍氣氛所感染,對高概率一說置若罔聞。對于他們來說,表現(xiàn)是否神勇顯得更為重要。
威廉斯說:“要想取得高擊打率,根本不需要打每個球,只擊打高概率球就可以了?!币簿褪钦f,我們只用耐心等待好球出現(xiàn),然后發(fā)力一擊就可以了,完全沒有必要不管青紅皂白胡亂揮棒去擊打??涩F(xiàn)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從容面對低概率球呢?(侯美玲)
故事的哲理:
人們通常會敬佩一次次跌倒卻依然孜孜以求的奮斗者,卻相對鄙視那些機會主義者。然而,只有選擇正確的奮斗才是有意義的正道,否則反而是南轅北轍的愚笨。
房子只送不賣/用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去賣房
哲理的故事:
馬克是英國的一位很有成就的歌唱家,2017年11月,他和兒子一起通過網(wǎng)絡在全球范圍內(nèi)推出了一項“愛心活動”——免費贈送“意大利的夢想生活”。他們在活動廣告中說,在意大利,他們擁有一座建造于17世紀的豪華莊園,愿意免費贈送給某一位幸運的游客,讓他或她真正過上“意大利的夢想生活”。馬克父子反復強調(diào),這座莊園只送不賣!他們就是要給那些普通人一個機會,而不是簡單地賣給一個百萬富翁。
在廣告中,馬克父子貼出了莊園的精美照片,從照片中可以看出,整個莊園完全是建筑藝術的杰作,至少值100萬英鎊。可以說,看過這些照片的人,沒有誰不想免費擁有這座豪宅。
那么,誰將會成為這位幸運游客呢?馬克父子設計了一個公平的遴選辦法,那便是幸運抽獎——凡是愿意參與活動的游客,只需購買一張抽獎券參加抽獎就行。抽獎券也不貴,一張才兩英鎊。
馬克父子一共印制了57.5萬張抽獎券,同時開展線上和線下抽獎?;顒右唤?jīng)推出,參與抽獎的人便絡繹不絕,短短一周時間,就有近10萬人參與。通過銷售抽獎券,馬克好已經(jīng)輕輕松松獲得了20萬英鎊?;顒舆€在繼續(xù),他們相信,實現(xiàn)100萬英鎊的銷售額只是時間問題,如果所有抽獎券全部售出,那么他們將獲得115萬英鎊,比莊園的估價還多出15萬英鎊。父子倆笑逐顏開,為自己能夠想出這個“金點子”而深感得意。
沒錯,這個所謂的免費贈送“意大利的夢想生活”的活動,其實是馬克父子搞的一個創(chuàng)意營銷。原來,這座莊園為馬克八年前所買,最近由于種種原因,他想以100萬英鎊的價格出售,卻苦于無人購買。于是,馬克和兒子決定另辟蹊徑,干脆打出情懷牌,來個“只送不賣”,沒料到效果還真不錯。(孫建勇)
故事的哲理:
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如何用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促進銷售?眾籌無疑是許多商家喜愛的銷售方式,因為這讓消費者有參與感。如今的銷售不僅是要把好東西給客戶,更重視消費過程的體驗。
獎勵錯誤/暴露就是價值
哲理的故事:
2009年,蘭迪·巴比特被任命為美國聯(lián)邦航空管理局局長。
在此之前,巴比特曾是一名優(yōu)秀的飛行員,有著幾十年基層工作經(jīng)驗。上任之初,他力推一項名為“獎勵錯誤”的改革,既對主動上報工作錯誤的職員予以獎勵,并按照錯誤類別、程度等發(fā)放不等獎勵金,范圍包括地面指揮、機械師和飛行員等崗位。
“獎勵錯誤”改革一經(jīng)發(fā)布,立刻引來中高層的口誅筆伐。高層勞倫斯首當其沖站出來反對,他咄咄逼人地問:“犯了錯本應該接受處罰,而不是獎勵,‘獎勵錯誤難道是鼓勵大家犯錯誤嗎?照你的辦法,我們每年要為錯誤買單的費用預計有上千萬美元,這樣做有意義嗎?”
巴比特并不生氣,耐心地解釋道:“獎勵錯誤的初衷是鼓勵員工積極揭露自身失誤和錯誤,將事故消除在萌芽階段。同時,在錯誤中汲取警示和教訓,可以有效避免同類錯誤的發(fā)生,最終減少或消除重大事故。其實,相比于因錯誤造成的事故損失,獎勵金反倒不多?!?/p>
在巴比特的堅持下,“獎勵錯誤”改革最終得以實施。每個月末,管理部門會將收到的2000余份錯誤報告分類整理,裝訂成冊后發(fā)放至各部門,并作為職工培訓教材使用。
4年后,一份統(tǒng)計報告新鮮出爐,管理局為錯誤支付的獎勵金共計6100萬美元。與此同時,美聯(lián)航事故發(fā)生率降低了2%,有效避免的經(jīng)濟損失達到5億美元。(侯美玲)
故事的哲理:
很多時候,錯誤是人們最想掩蓋和包庇的。但如何讓人愿意暴露錯誤,并讓人認識到找到錯誤的價值,那么企業(yè)就能在精進的路上又邁進一步。
責任編輯:莊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