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 潔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利用智能手機進行移動學習已成為大學生英語學習的趨勢。據統(tǒng)計,絕大部分大學生的智能手機中基本都安裝了1個以上的英語學習APP。APP意為應用軟件,是英文A pp lication的簡稱,通常是指智能手機的第三方應用程序,即安裝在智能手機里的各種應用軟件。英語教學迫切需要一個跨越課堂且自由有效的輔助工具。而智能手機中豐富的英語學習APP恰好具備靈活的移動性和豐富的交互功能,利于學生在模擬真實的語境中架構知識。大學生應用英語學習APP的效果如何?如何有效利用英語學習APP?本文將針對大學生應用英語APP的現狀進行研究。
移動學習(M ob ile learning)是一種在移動計算設備幫助下,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發(fā)生的學習。通過有效結合移動計算技術,移動學習帶給學習者隨時隨地學習的全新感受。移動學習所使用的移動計算設備是小型化、手持式的個人化學習終端,能夠有效地呈現學習內容并且提供教師與學習者之間雙向的交流,具有便攜性、無線性、移動性和情境性等特點[1]。
移動學習的理論基礎包括非正式學習理論、社會學習理論和泛在學習理論。
非正式學習理論。相對于課堂的正式學習,非正式學習是一種隱含式學習。學習者在學習正規(guī)教育以外所進行的有意識或者無意識的學習均屬于非正式學習[2]。學習者在課堂上接受正式學習,在課前和課后借助移動設備中的英語APP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進行語言操練,隨時隨地進行練習和提高,實現有效的非正式學習。
社會學習理論。社會學習理論重視人的行為和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學習不僅發(fā)生在課堂上,更發(fā)生于社會生活中。人生活在社會中,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相互作用不會局限在實驗室里發(fā)生[2]。進行移動學習的學習者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學習知識,而知識以社會性的方式存在,社會學習理論對應用英語APP進行的移動學習起到了支撐作用。
泛在學習理論。泛在學習是指任何人(Anyone)可以在任何地方(Anyw here)、任何時刻(Anyti m e)獲取所需的任何信息(Any thing)的一種學習方式。泛在學習的特征是按需學習(justin case)、即時學習(j ustin time)、適量學習(justin enough)[3]。學習者使用英語APP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刻按照自己的需求和進度進行學習。
調查學生常用的英語APP類型、對英語APP的學習態(tài)度、每天使用相關APP的學習時間、使用英語APP的學習策略、學習效果以及遇到的困難和使用APP的技巧等,了解大學生使用英語APP的現狀。根據調查問卷和訪談的結果,對學生使用英語APP的現狀進行分析,以改進英語移動教學,提高學生對英語移動學習的興趣,引導其有效利用英語APP進行英語學習。
調查對象為廣東輕工職業(yè)技術學院商務英語專業(yè)和應用英語專業(yè)一年級、二年級的學生。學生在校學習有1-2年的時間,對移動學習有一定的了解,每個學生都配備了智能手機,且智能手機里安裝了1個以上的英語學習APP。
課題組在調查之前先在小范圍內做一次預查,根據反饋信息設計調查問卷的題目及選項,以建立客觀、精確的定量指標。通過問卷星發(fā)布調查問卷,用微信和QQ的方式發(fā)給學生填寫,要求學生認真填寫問卷,同時,抽取學生進行調查訪談,從而保證問卷數據的真實性和有效性。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222份。
1.大學生對使用英語APP進行移動學習的態(tài)度。調查顯示,大學生對使用英語APP持積極態(tài)度。由圖1可見,75.68%的學生愿意使用英語APP來進行學習,23.87%的學生表示看情況而定,僅有0.45%的學生表示不愿意。調查表明,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高,已明確表示出利用英語APP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具有較強的學習動機,對移動學習有強烈的興趣表明英語移動學習已經具有良好的學生基礎。
圖1 被調查者是否愿意使用英語APP來進行移動學習
2.大學生目前使用或曾經使用過的英語APP。從調查結果可知,最受學生歡迎的APP是字典類,幾乎每個學生的手機里都安裝了有道詞典或金山詞霸。另外,單詞記憶類的APP也非常有熱度,如百詞斬等。究其原因,英語單詞本身具分散性和不連續(xù)性,其學習過程可以隨時展開[4],單詞記憶類的APP適合學生利用小塊時間進行分散學習、記憶單詞。排在第三位的是口語訓練類的APP,如英語流利說、英語趣配音等也是大學生常用的英語APP,原因在于該類APP趣味性強、寓教于樂,學生能進行輕松愉快的學習。
表1 學生目前使用(或曾經使用)的英語學習APP
3.大學生應用英語APP的學習時間。由圖2可見,47.3%的學生每天使用英語APP的時間在1小時以內,17.57%的學生是1-3小時,32.43%的學生每天使用時間不確定。另外,當調查學生使用英語APP學習的時間安排時,58%的學生表示是無計劃、零散的;37%的學生表示既有零碎的時間也有計劃好的時間;僅有4.5%的學生表示是計劃好的整塊時間。調查表明,學生的學習時間比較短、零散、不穩(wěn)定,大部分學生是利用碎片、邊緣時間學習。
圖2 大學生每天使用英語APP的學習時長
4.大學生應用英語APP的學習策略。調查表明,在使用英語學習APP時,僅有8.6%的學生表示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能制定并執(zhí)行和完成學習計劃;36%的學生表示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能制定學習計劃,但有時候不能完成;19%的學生表示有學習目標和計劃,但經常不能完成;高達36%的學生表示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計劃,有時間就打開手機瀏覽一下APP,沒時間就不使用。
5.大學生應用英語APP的學習效果。調查表明,79%的學生認為使用英語APP使自己的英語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68%的學生認為拓展了知識面;56%的學生覺得能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力;6.8%的學生在使用過程中找到學習伙伴。82%的學生認為使用英語APP對自己的英語聽說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只有13%的學生認為使用英語APP對自己的英語聽說能力幫助不大,沒什么變化。77%的學生認為使用英語APP對自己的英語讀寫能力有一定的提高;19%的學生認為對自己的英語聽說能力幫助不大。學生認為使用英語APP提高英語聽說能力比讀寫能力更快的原因在于,他們更傾向選擇安裝和使用英語聽說類的APP,認為此APP比英語閱讀類的APP更具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如英語流利說、英語趣配音等。
6.大學生應用英語APP的學習困難和學習技巧。從表2可以看出,74%的學生每天的學習時間不穩(wěn)定,無法堅持學習;55%的學生學習效率不高,容易開小差;36%的學生不能按時完成學習任務;50%的學生認為缺乏與教師和學習伙伴的互動;48%的學生認為利用智能手機時眼睛容易產生疲勞感。這反映出學生使用英語APP的學習困難一方面在于自身缺乏明確的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自控能力較差,學習的自主性和自覺性不夠;另一方面,英語APP學習環(huán)境的虛擬、開放性可以吸引學生參加學習,同時,由于非正式學習缺乏對學習的剛性約束,學生難以堅持。
7.大學生選擇和放棄使用某個英語APP的原因。調查表明,學生喜歡(經常)使用某個英語學習APP的原因包括,資源豐富(83%的學生選擇);趣味性強,界面生動有趣(70%的學生選擇);設計合理,使用方便(68%的學生選擇);免費使用(62%的學生選擇)。學生放棄使用(卸載)某個英語學習APP的原因包括,學習效率不高(51%);使用頻率不高(73%);浪費流量(24%);要收取費用(32%);導航差,經常推送廣告(29%)。這說明資源豐富、趣味性強、界面生動有趣的APP更受學生歡迎,表現在聽說類APP如英語流利說、英語趣配音深受學生喜愛。
第一,大學生對應用英語APP普遍持肯定和支持的態(tài)度,對移動學習比較感興趣,但學習策略和學習技巧還有待加強和提高。
從調研可以看出,學生在使用英語APP時學習時間不穩(wěn)定、學習目標不明確、自控能力較差,常常不能按時完成學習任務。學生利用移動設備使用英語APP的移動學習屬于非正式學習,一般在課后進行,缺乏剛性的約束和紀律要求,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強導致學習效率較低。因此,大學生在使用英語APP時,應確立一個強制性的學習目標,或教師分配給學生具體的學習任務,如,在使用朗文交互英語APP時,教師可規(guī)定在1-2個星期內完成一個模塊;在使用英語趣配音APP時,教師要求學生按小組每個星期提交一個小視頻的配音,提交后,小組之間進行互評和鑒賞,選出配音最好的一組。第二,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和信息化能力對大學生移動學習和英語APP的有效使用起著關鍵的推動作用。
從調查和訪談中發(fā)現,雖然移動學習具有很大程度的自主性和自覺性,但是教師對學生的監(jiān)督和指導作用仍然非常大。在調查學生使用某英語學習APP的來源時,69%的學生選擇老師推薦使用;56%的學生選擇是自己查詢知道的;25%的學生選擇網站排行榜推薦。由于英語APP的數量巨大,在教學中學生常常會咨詢教師使用哪一個英語APP更能促進英語學習。由此可見,大數據時代對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和信息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戰(zhàn)。具備信息素養(yǎng)可以使教師有效利用網上的寶貴資源,篩選適合的英語APP,創(chuàng)造高效的信息化課堂。具備信息化教學能力是教師自身發(fā)展的需求,不僅要求其熟練使用各種課堂信息化教學設備,而且要求教師把信息技術和課程內容有效整合,正確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設計合理的教學方案。因此,教師本身要增強信息化教學的意識和危機感,努力提升信息化教學水平,多參加現代信息技術培訓。
第三,英語學習APP的開發(fā)者應和教育工作者、權威的教育部門應聯合起來,改進現有的英語APP的不足,開發(fā)更系統(tǒng)、科學的英語APP,形成一套比較標準的英語學習APP系統(tǒng)。從調查可知,現有的英語APP沒有系統(tǒng)和科學的學習標準,在很大程度上,其最終目的是為了市場利益。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廣告利益明顯。廣告植入在英語APP中很常見,有些廣告甚至直接做成網絡游戲。二是缺乏權威學習機構的監(jiān)管,學習內容不夠嚴謹和標準。由于APP是自主開發(fā)的,開發(fā)者和課堂教學有一定的脫節(jié),如某些APP的釋義有錯誤,有的是直接使用網絡上釋義。如果學生使用該APP,就會輕信網絡上的錯誤釋義,誤解有出入的知識。三是缺乏科學嚴謹的學習效果評價機制。很多英語APP使用闖關或挑戰(zhàn)的方式,學習者在闖關過程中不斷練習,可以掌握一些知識點。但是學生為了迅速通關,會遺漏和忽略一些知識點,過關后,對知識點不會反復鞏固和復習。另外,為了招攬用戶,不少APP故意夸大學習效果,學生真正使用的時才發(fā)現很多計劃是不能完成的任務,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興趣,最后放棄使用該APP[5]。
因此,英語學習APP的開發(fā)者和教育工作者、權威的教育部門應該聯合起來,改進現有英語APP的不足,開發(fā)更系統(tǒng)的、更科學的英語APP,并形成一套評測標準。這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特別是教育部門需主動出擊,進行有效的監(jiān)管。從長遠的角度來看,移動學習的運行成本要優(yōu)于傳統(tǒng)課堂,如何保證教學質量是教學工作者要努力的方向,而制定完善可行的科學標準,是相關部門刻不容緩的任務[5]。
總體來說,基于移動學習的英語APP的應用符合現代外語教學深化改革的要求,順應了網絡信息技術大發(fā)展的主潮流,通過網絡提供的資源構造嶄新的英語教學環(huán)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移動學習在英語學科的主流應用,將成為促進英語學科變革發(fā)展的重要因素與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