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淺談《24重人格》中的社會之殤

2018-12-18 19:10:08劉盛蘭
北方文學 2018年29期
關鍵詞:主人翁卡梅倫人性

劉盛蘭

摘要:美國作家卡梅倫.韋斯特以自傳紀實小說體裁和新現(xiàn)實主義手法成功寫作了《24重人格》。小說通過展現(xiàn)作者孩童時期的性侵遭遇所帶來的生活困擾和傷害,揭露和批判了人性惡,呼吁人類社會對孩子進行有效保護,體現(xiàn)了作者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被公認為當代的狄更斯。作品開啟了以“人格”塑造主人翁的文學寫作之路,給文學界開辟了又一新路;同時,也是悲劇作品的又一成功典范。作品的問世引發(fā)了人們對社會問題的深切關注和思考,是一部內容與形式臻于完美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力作。

關鍵詞:卡梅倫.韋斯特;人格分裂;顛覆;血緣至親;人性惡;新現(xiàn)實主義;悲劇效應;社會問題

《24重人格》是美國作家卡梅倫.韋斯特的成名作。小說描寫了卡梅倫.韋斯特罹患分裂性身份識別障礙(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簡稱DID),又稱多重人格障礙,給自身和家庭帶來極大痛苦和影響。作者既是書中的主人翁卡姆,一位精神病患者,又是一位具有博士學位的心理學家,本書是他獲得心理博士學位時的畢業(yè)論文,以自傳紀實小說的形式,自敘了卡梅倫的病癥、病因、治療以及康復的心路歷程,讀來讓人心生恐懼、同情??穫惒幌ё詺曌u和形象,以親身實例警醒世人:危險正在接近孩子!誰來保護孩子?孩子,你對他人的依托和信賴有可能招致終生的傷害!

小說主人翁卡姆原本婚姻美滿、家庭幸福、工作順利、事業(yè)有成。一天,緊張的工作和磨人的疾?。ǖ谒拇问┬斜歉]炎手術)誘發(fā)了他的精神分裂癥,他那封存、壓抑了多年的內心深處的隱患都以不同身份蹦了出來,總共有24個不同分身:男孩、女孩、成人,他們溫順、膽小、乖張、暴戾,性格、氣質各異,使他出現(xiàn)一些怪異舉動:有時會躲進兒子的游戲室的櫥柜里,深感恐懼;有時深夜噩夢不斷,爬進鋼琴底下,瑟瑟抖抖地寫下“安全不安全”的字句;有時會歇斯底里地手臂上用刀劃痕、自殘;有時畫一張兒童切斷手掌的四個手指、任其流血的恐怖圖畫;接聽電話時嗓子里冒出幾個聲音;單獨開車時,腦子里亂哄哄、找不著回家的路;晚上和妻子親熱時,突然感覺天崩地裂、往事重現(xiàn)……這些潛藏在他心靈深處的分身們經常如此上演著人格分裂的戲劇,讓他生活在幼年被外婆性侵、少年被母親亂倫的過往夢魘中。

美國人格心理學家高爾頓.奧爾波特(Gordon W.Allport,1897--1967)認為,“人格就是每個人以其生理為基礎而形成的一些穩(wěn)定的性格特征?!庇烁裥睦韺W家沃爾特.米希爾(Walter Mischel,1973--Now)認為,“人格是個人心理特征的統(tǒng)一?!备ヂ逡恋戮穹治隼碚撜J為:人格由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三部分組成;人的意識領域分為意識(conscience)、前意識(pre-conscience)和潛意識(un-conscience);人格的形成是主體企圖滿足潛意識中的本能欲望和努力爭取符合社會道德標準兩者長期沖突的結果,當沖突加劇難以達到平衡時就會出現(xiàn)精神和行為的改變。在經歷的創(chuàng)傷事件中,由于“本我”與理想中的“超我”矛盾加劇,出現(xiàn)嚴重的恐懼、焦慮、不安、抑郁,導致否定現(xiàn)實中的“自我”,而使?jié)撘庾R中的“本我”變成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另一個“自我”。所以,人的創(chuàng)傷經歷會導致人的心理障礙或心理問題,尤其是孩童時期的創(chuàng)傷經歷或傷害事件。當受害人承受不了痛苦時,會幻想“這件事不是發(fā)生在我身上。”從自己身上分裂出另一些“自己”來承擔。這些分裂的人格像一個單獨的“人”。受害者以此營造出不同的假想世界,以象征性地逃避來保護脆弱的自我,防止自己瀕于崩潰。如此這般,針對矛盾分裂的環(huán)境,孩子就自然而然地發(fā)展出矛盾分裂的應付方式和人格。多重人格是兒童面對惡劣環(huán)境所做出的無奈、智慧的選擇,正如生命法則所說的那樣:無論環(huán)境多么惡劣,生命都會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存和表達方式;求生是人的本能,生的欲望是不可戰(zhàn)勝的。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儲存有五花八門的人生經歷,對于那些愉快、美好的回憶,我們會經常打開欣賞、回味;而對于那些痛苦的往事,我們會將它封存、遺忘,恨不能把它永遠驅除?;蛟S,每個人心中都有被現(xiàn)實人格封閉、不愿回首的心靈角落,都存在著許多個不同的自我或多重人格。本質上,多重人格是指人對于環(huán)境擠壓的應急防御或反應,每一種亞人格都是針對某種特殊環(huán)境的特殊防御或反應;多重人格既是自我保護的武器,同時也是自我障礙的刑具,因為多個自我角色的不斷出演、轉換,會使主體疲于奔命、心力交瘁,擔負沉重的心理壓力和精神代價。這就是為什么小說中的主人翁卡姆在講述他的患病、治療、康復的心路歷程時,總是字字血、聲聲淚。多重人格的背后是受害者的自卑、脆弱和無奈,是人生的悲劇。

作者以自傳紀實小說的形式,而不是虛擬小說,大膽地說出了潛藏在他心頭多年的恥辱和秘密------他孩童時期被性侵,加害者是他的親生外婆和親生母親。真相駭人聽聞,難以置信!外婆、母親,從來都是慈祥、溫暖、安全的化身,是人間最偉大、最無私、最值得信賴和依托的對象。古今中外,人們一直都在贊美母親、歌頌母愛、推崇人倫、摯愛至親;血脈親情一直都是我們心中最溫柔的慰藉、最安全的港灣,也是維系家庭和睦、社會安定的人際紐帶,歷來無人質疑、無人非議。而今作者的遭遇無疑徹底顛覆了這一傳統(tǒng)文化觀,直接扯下了蓋在血緣至親頭上的溫情面紗,推翻了人們心中高、大、上的精神圣像,讓世人見證了人性惡的冰山一角,見證了人間無凈土、有人類的地方就有罪惡的真相。作者敢冒如此天下之大不韙,公開指認自己的至親,這需要何等的勇氣和力量!如果他沒有切膚之痛,沒有戳心之殤,斷不會有這種決絕。他是想用這種決絕來喚醒人們:“危險正在接近孩子,誰來保護孩子?”在他看來,遭受傷害的孩子不止他一個。小說中說到,他會去參加一年度的人格分裂癥病人的聚會,那里都是些像他一樣飽受人格分裂病癥折磨的人。人類社會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對孩子的傷害,只是人們大都不愿意正視來自血緣至親、親朋好友、官宦權臣的惡行,面對孩子被性侵或虐待,能瞞則瞞,能忍則忍,掩蓋、包庇,不了了之,任其孩子終生背負著陰影和噩夢。據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發(fā)布的數據,僅2016年全年,就有433起性侵兒童案件;2017年國內又先后曝光了多起兒童性侵案件;今年8月14日,美國賓州一個大陪審團發(fā)布的最新報告稱,當地數個天主教教區(qū)的神職人員多年來涉嫌性侵兒童1000 多名。正因如此,作者才義無反顧地站出來公開指認罪犯,期待能引起全社會、全人類的關注和重視,杜絕悲劇繼續(xù)發(fā)生。作者寫出《24重人格》,不僅僅只想傾吐一番他的受害經歷、舒緩一下精神痛苦。如果是那樣的話,他完全可以用虛擬小說形式來寫。那樣做,既可以釋放自己精神上的壓力、完成博士論文,又可以保全自身形象和家族聲譽。他之所以毅然選擇用自傳紀實文學的形式,是想讓他的講述更真實可信,更能戳穿人性的偽裝,更能強烈表達他的呼喚;還因為他并不認同社會對受害兒童事后的積極治療和寬容,不認同這種治標不治本、亡羊補牢的做法,他希望從根本上解決,從源頭上鏟除。

小說的問世,無疑引發(fā)了人們對一系列社會問題的思考:人性中與生俱來的負能量是很強大的,人性是復雜、多面的,人性惡不受血緣親疏、身份地位、財富多寡的制約,人與人之間的信賴、依托、崇拜都有可能給人性惡可乘之機,孩子是毫無自我保護能力的弱小生命,最容易成為人性惡的獵物和犧牲品,人類社會應該如何有效遏制人性惡殃及孩子,應該如何鑒定哪些人具備生養(yǎng)下一代的資格、哪些人不具備??v觀人類社會,人們似乎只關心經濟、科技、物質等領域的發(fā)展,卻很少關注人類生養(yǎng)下一代的資格認定,很少關注未來一代成長過程中的安全指數和幸福指數。放眼大千世界,看似陽光明媚,私底下又有多少丑陋與罪孽,每天又有多少稚嫩的小生命被惡人糟蹋?!氡卣沁@種憂慮,促使作者以完全真實可信的紀實文學體裁來構建他的小說,以真實的視角講述陽光下的罪惡。最終,他的小說成為一部新現(xiàn)實主義文學手法的力作,而他本人也被公認為敢于揭露社會問題、敢于挑戰(zhàn)邪惡的當代狄更斯。

小說開啟了以“人格”來塑造人物的文學寫作之路,較之傳統(tǒng)以“性格”來塑造人物之手法,這部小說別開生面,令人耳目一新。小說開篇前就把24個不同分身逐一羅列、介紹一番;然后,根據不同場合讓不同分身登場出演,把主人翁卡姆的人格分裂狀態(tài)和心靈扭曲展示得清晰、貼切,即使一個醫(yī)學外行也能明白人格分裂的痛苦。小說沒有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更多的是主人翁的內心掙扎與煎熬,如果用傳統(tǒng)的意識流手法來描寫,可能會讓人莫名其妙。出人意料地,作者用24個分身角色來分別扮演主人翁不同時段、不同場合下的不同精神意念,使抽象的東西形象化、具體化,收到史無前例的絕佳效果。小說的語言風格和狄更斯的很是相近:語句簡練、通俗、易懂,把一個比較專業(yè)、晦澀的人格分裂癥闡釋得清楚、明了;把一段難以啟齒的往事,通過幾個場景的切換和分身的片段出演,用少而精的描寫拼接完整,把新現(xiàn)實主義文學手法發(fā)揮、運用到了極致。此外,小說突出了悲劇意象的營造,從視覺到聽覺到情節(jié),都給與了恐怖、陰暗、血腥、壓抑、痛苦等意象的營造。作品開頭部分就以灰暗的語言色彩,沉悶、憂郁的語言基調,描寫了主人翁發(fā)作精神分裂癥時的種種怪異舉動,呈現(xiàn)出一種恐懼、陰森、神秘的意象;繼而,斷斷續(xù)續(xù)地描寫了主人翁的痛苦往事,以及往事帶來的精神傷害,盡是一些性侵、自殘、骯臟、惡心的畫面,字里行間全是血和淚;之后,描寫主人翁在家人和醫(yī)生的關愛、幫助下,艱難地對抗病魔、逃離陰影的過程,還有主人翁跟一群患有同樣病癥的人聚會時的凄涼慘景,“撕裂”、“眼淚”、“擔憂”、“心痛”等字眼不時灑落在句群段落里,主人翁內心的煎熬與無奈,妻子的傷感與徘徊,兒子的天真與驚恐,聚會中其他病人的怪異、恐怖,構成了一幅憂愁、凄楚的背景屏幕,把作品的悲劇氣氛渲染到頂級。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悲劇就是將人生中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或者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使它令人悲愴、惋惜。顯然,卡梅倫的悲劇小說很好地借助了悲劇的力量,收到不尋常的藝術效果。雖然小說通篇都沒有“危險正在接近孩子!誰來保護孩子?”的字句,但是小說的悲愴震撼力卻能讓讀者控制不住要和作者一起吶喊:“誰來保護孩子?救救孩子吧!”……毫不夸張地說,小說是一部形式和內容都臻于完美的文學作品,最可貴的是作品所產生的社會意義和批判價值,是作者懷抱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參考文獻:

[1]巴爾諾Barnouw(美國).人格:文化的積淀[M].周曉虹等翻譯,遼寧出版社,1989.

[2]海倫.帕爾默 Hellen Palmer(美國).九型人格[M].徐楊翻譯,華夏出版社,2007.

[3]黃希嵐.人格心理學[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4]卡梅倫.韋斯特(美國).24重人格[M].李永平翻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2.

[5]毛克強,袁平.人格塑造與人格批評----評卡梅倫.韋斯特《24重人格》[M].海外文壇.當代文壇,2011.

[6]羅伯特.邁耶 Robert G.Meyer(美國).癡迷與癲狂----變態(tài)行為案例故事[M].張黎黎,高雋翻譯.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8.

[7]王長才.阿蘭.羅伯.格里耶小說敘事話語研究[M].巴蜀書社,2009.

[8]張春興.現(xiàn)代心理學[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猜你喜歡
主人翁卡梅倫人性
綠色低碳節(jié)能先行 你我都是主人翁
公民與法治(2022年8期)2022-08-12 01:22:12
小區(qū)治理如何跳出“泥淖”——“主人翁”意識是必備藥物
當代陜西(2020年23期)2021-01-07 09:25:00
“狗通人性”等十一則
雜文月刊(2021年11期)2021-01-07 02:48:01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見地圖
文苑(2019年24期)2020-01-06 12:06:58
功能與人性
主人翁的教育
堅持“四個融入” 引領青工當好企業(yè)主人翁
中國火炬(2015年8期)2015-07-25 10:45:50
遠離是非之地
沁阳市| 浙江省| 福泉市| 宜良县| 新营市| 永新县| 合肥市| 鄂温| 兴山县| 唐山市| 福清市| 仁化县| 申扎县| 万山特区| 塔城市| 兴安盟| 嘉鱼县| 新化县| 原阳县| 建瓯市| 北票市| 嫩江县| 黄山市| 澎湖县| 乐昌市| 桦川县| 沙河市| 大理市| 嘉鱼县| 图木舒克市| 禄劝| 抚远县| 吉水县| 洪湖市| 定结县| 手机| 保康县| 凌云县| 周宁县| 遂昌县| 英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