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
糖尿病腎病是一種十分嚴重的2型糖尿病并發(fā)癥, 有著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1], 由于此疾病在早期階段有著較大的隱蔽性, 表現(xiàn)出來的臨床癥狀并不明顯, 使得該疾病的早期防治工作較為困難。有研究表明[2], 采用中醫(yī)藥聯(lián)合厄貝沙坦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有著較好的臨床效果, 基于此, 本文探討補陽還五湯聯(lián)合厄貝沙坦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的效果, 現(xiàn)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44例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采用計算機隨機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22例。對照組:男12例,女10例;年齡32~68歲, 平均年齡(54.2±5.4)歲;糖尿病病程(7.4±1.5)年。觀察組:男10例, 女12例;年齡30~67歲,平均年齡(53.8±5.6)歲;糖尿病病程(7.2±1.4)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及糖尿病腎病診斷標準;②尿白蛋白排泄率30~300 mg/24 h;③血肌酐(Scr)<133 μmol/L。排除標準:①妊娠期糖尿病等其他特殊類型糖尿??;②合并嚴重肝、腎、心功能異常者;③合并酮癥酸中毒、高滲性非酮癥昏迷者;④精神疾病等無法配合治療者。
1. 3 方法 兩組患者均使用胰島素控制血糖, 保證患者空腹血糖<7 mmol/L, 餐后2 h血糖<11.0 mmol/L。對照組患者使用厄貝沙坦[賽諾菲 (杭州)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40494, 規(guī)格:0.15 g×7片]進行治療, 用法:口服150 mg/d, 合并高血壓患者需服用降壓藥物, 控制患者血壓。3個月為1個療程。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補陽還五湯治療。厄貝沙坦藥物使用劑量同對照組。補陽還五湯中主要組成成分包括:黃芪120 g, 赤芍5 g, 歸尾6 g, 川芎3 g, 桃仁、紅花各3 g,地龍3 g等, 采用水煎服的方式, 1劑/d, 分2次服用。3個月為1個療程。
1. 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血清IL-6及TNF-α水平。取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 采用 酶聯(lián)免疫吸附劑測定(ELISA)法測定血清IL-6及TNF-α水平。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定尿白蛋白水平。
1. 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 ± 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 兩組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血清IL-6及TNF-α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血清IL-6及TNF-α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 且觀察組尿白蛋白排泄率(52.36±19.88)μg/min、血 清 IL-6水 平 (13.62±4.21)pg/ml、TNF-α 水 平 (19.46±4.85)pg/ml均低于對照組的 (82.06±21.14)μg/min、(17.15±4.37)pg/ml、(24.27±5.37)pg/ml,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血清IL-6及TNF-α水平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血清IL-6及TNF-α水平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較, 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bP<0.05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尿白蛋白排泄率(μg/min) 血清IL-6(pg/ml) TNF-α(pg/ml)對照組 22 治療前 117.68±28.38 21.58±5.24 33.84±7.21治療后 82.06±21.14a 17.15±4.37a 24.27±5.37a觀察組 22 治療前 115.73±26.71 20.93±5.18 33.41±7.27治療后 52.36±19.88ab 13.62±4.21ab 19.46±4.85ab
有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 糖尿病腎病多發(fā)生于糖尿病病程>5年的患者中, 其主要病理表現(xiàn)為:腎小球高灌注、肥大, 且細胞的外基質(zhì)呈現(xiàn)出堆積癥狀, 基底膜出現(xiàn)增厚, 病情發(fā)展到后期會表現(xiàn)出腎小球硬化以及間質(zhì)纖維化特征。當前對于該疾病的具體引發(fā)原因還不明確, 從臨床上來看認為該疾病與多方面因素有關, 如遺傳、氧化應激、糖脂代謝紊亂、凝血纖維功能異常等。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 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現(xiàn)有研究認為糖尿病屬于一種低度的炎癥性疾?。?], 而正是因為這種低度炎癥反應造成患者出現(xiàn)糖尿病腎病。有研究發(fā)現(xiàn)[4], 在微炎癥狀態(tài)下患者體內(nèi)會持續(xù)性釋放炎癥因子, 其中包括血清IL-6、TNF-α、C反應蛋白(CRP)等,產(chǎn)生的TNF-α含量較高時就會對患者造成腎損傷, 而血清IL-6又會對脂質(zhì)氧化起到促進作用, 使患者體內(nèi)的胰島素遭到抵抗, 導致患者出現(xiàn)胰島素分泌功能障礙, 進一步引發(fā)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生。補陽還五湯是具有益氣、活血、通絡功效的經(jīng)典方, 方中重用黃芪以發(fā)揮其補氣作用, 氣旺可有效促進血行, 進而使瘀去絡通;方中紅花、當歸、桃仁、川芎、赤芍則起到活血化瘀、通絡的作用。其中含有的當歸、桃仁等藥物也可以發(fā)揮出血小板抗凝的作用。黃芪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力, 降低脂質(zhì)過氧化物含量、清除氧自由基及抑制炎癥反應的作用, 將補陽還五湯應用于糖尿病腎病的治療中能夠起到較好的效果[5,6]。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 兩組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血清IL-6及TNF-α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血清IL-6及TNF-α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 且觀察組尿白蛋白排泄率 (52.36±19.88)μg/min、血清 IL-6 水平 (13.62±4.21)pg/ml、TNF-α水平(19.46±4.85)pg/ml均低于對照組的(82.06±21.14)μg/min、(17.15±4.37)pg/ml、(24.27±5.37)pg/ml,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補陽還五湯聯(lián)合厄貝沙坦對于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能夠起到更好的改善和治療效果, 對患者的微炎癥反應有著較好的抑制效果, 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