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忠偉
《書情脈脈》是李樹德教授的中文書籍,系徐雁教授主編的“全民閱讀書香文叢”第六輯之一。小32開,封面設(shè)計典雅素潔,內(nèi)頁版式疏朗,配以書影,圖文并茂,相得益彰,是愛書者喜歡的盈盈小書。這本書話集是李樹德幾十年夢書、愛書、讀書的結(jié)晶。他是廊坊師院的外語教授,主業(yè)是外語教學(xué)和科研,但一生始終對文學(xué)情有獨鐘。這本書,就是他有關(guān)書的書話、書評和讀書札記,顯示了一個愛書人的情懷。
書分三輯,上輯“書人書事”,是一組書話文章,涉及的書籍多數(shù)是1949年建國以前出版的新文學(xué)作品,說不上都是經(jīng)典,但每一本書都是在我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作者寫道:“書卷如美人。這些美人不但對你溫情脈脈,而且贈予你涵養(yǎng)和學(xué)識。‘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钡拇_如此,讀他的這些書話文章,不但給人以美的情操的熏陶,而且讓人增長見識,開闊眼界。他寫魯迅研究專家林辰先生,一生為研究魯迅,從上世紀40年代開始,一直到進入新世紀,他始終堅守著,未曾改變。即使在1949年建國之后,他本可以在大西南過上安逸的大學(xué)教授生活,但他也不愿意放棄對魯迅的研究,進入魯迅著作編輯室,成了組建不久的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一名普通的編輯,住破舊的小平房,無職位無名利,一干就是50年。而就是這位在40年代就出版過《魯迅事跡考》、建國后就寫成《魯迅傳》的魯迅研究專家,他卻始終保持著謙虛、和善、低調(diào)。書中講到林辰的一個小故事,頗能見出他的為人處世的信條。1981年在魯迅先生誕辰100周年的紀念會后,與會者合影時,像林辰先生這樣重量級的魯迅研究專家,本來應(yīng)該在前排就坐,但會議組織者卻安排了好多與魯迅研究不搭界的作家、領(lǐng)導(dǎo)坐前排,林辰先生悄悄走向后幾排高高的長凳,站在那里,那時他已70高齡了。這就是林辰先生,一個為魯迅著作的編輯、出版、研究,辛苦、勞累了大半生的人,不計名利,不看得失,默默無聞,卻始終讓我們仰望。對于他的魯迅研究成果的評價,孫伏園說過一句很中肯的話:“林辰先生如果能再繼續(xù)寫作這類考據(jù)論文若干,即使一時沒有傳記,我們讀了這樣細密嚴謹?shù)恼撐?,其快樂也不會下于閱讀整本傳記,至少使以后的傳記作者省卻考證的工夫了。”需要說明的是,林辰先生的完成于1948年末、出版于2004年的《魯迅傳》,就是在他出版的《魯迅事跡考》的基礎(chǔ)上,修訂、補充、完善而成的。這本傳記出版時,林辰先生已逝世一年了。孫伏園“私心很看重”的這本書他當(dāng)然沒有看到了。李樹德的這篇《林辰的兩本‘魯迅事跡考’》,篇幅不長,但讀來卻沉甸甸的,似有千鈞之力,使我們從中看到了老一輩文化人一心向?qū)W、不計名利的錚錚鐵骨和和善謙遜的可貴品質(zhì)。
中輯是“書評書介”,多數(shù)是為朋友的新書所寫的評介文章。李樹德在高校供職,在職時忙于專業(yè)教學(xué)和科研,文學(xué)只是一項業(yè)余愛好。近幾年,他退休之后,不再為晉級評優(yōu)、論文科研而忙乎了,小時候愛書、癡迷書的熱情重新被點燃,加入到了“愛書人”的行列。參加讀書年會、文學(xué)研討會、文學(xué)采風(fēng),結(jié)識了各地的書朋文友,也寫出了500多篇讀書文章,這真是一筆不小的財富啊。從小養(yǎng)成的喜歡書、愛讀書的好習(xí)慣使他受益終生,無論是小學(xué)、中學(xué)、大學(xué),“多年來,我常常抱著書本進入夢鄉(xiāng),夢中的源頭五彩繽紛、絢麗奪目,我興奮地向前迅猛奔跑,滿天飛舞的一本本書向我撲來,我張開雙臂去擁抱這些書籍……從夢中醒來,我真的走進了書的世界?!边@一段見于作者自序《三更有夢書作枕》的文字,實在是作者愛書情懷的生動注腳。我們且去看看,在這一組文章里,作者都遭遇了哪些好書。作者寫書評書推介書,何嘗不也是在寫一個個愛書人的影像呢,你看,既有“從老書信中考證文人舊事”的龔明德先生,也有“飽含真情講述文壇舊事”的馮驥才先生;既有“秋水文章不染塵”的姜曉銘君,也有過著“充實而快樂的文化生活”的阿瀅君;既有孜孜矻矻、埋首于“天津舊書業(yè)”的曹式哲老先生,也有躲在秦巴腹地、沐浴著“濃濃書香”的人民教師任文等等,這些文朋詩友,無一不是“愛書人”,他們讀書、愛書、聚書,以書結(jié)緣,認識了很多讀書人,獲得他們的贈書,相互欣賞,互相激勵,寫書話,寫書評,為文學(xué)史、文化史留下了一份份彌足珍貴的史料。李樹德的這些書評文章,深情款款,帶著對文朋詩友的敬意,不虛高,不隱惡,實事求是,就像他在評介胡忠偉《迷戀紙月亮》一書時所說的那樣:“無論是鉤沉史實,還是直陳心曲,或者感發(fā)志意,都是以極其誠摯的態(tài)度,謙和的筆調(diào),娓娓道來,如和兩三好友,對茗聊天。其中沒有一絲的自我炫耀,更沒有故作高深狀,要向別人灌輸什么。他所要表達的僅僅是對閱讀的愛、對書籍的愛、對人生的愛?!蔽ù?,這就足夠了。
下輯“書情書悟”,是一個愛書人的“宣言”,寫的是他讀過的第一本書話集,得書時的喜悅與悲哀,讀毛邊書、小人書的快樂,簽名書背后的故事,這些林林總總的“書故事”,仍然是一個愛書人癡迷書海的生動寫照。看小人書,《小人書鋪里的童年》讓他難忘,“小人書真的像一顆火種,播撒在我的幼小的心田里?!薄鞍橹叶冗^了快樂的童年”?!稌涀R家,使之得其所哉》實在是愛書人贈書的行為“指南”:對普通人而言,出一本書很不容易,書事有風(fēng)險,贈書需謹慎?!安灰p易贈人。把書送給不需要的人,即使人家表面恭恭敬敬,雙手接受,如果不感興趣,并不閱讀,這樣會辜負了這本書。書是有靈魂的,它帶著作者的思想的溫度。書一定要送給賞識他的人,要給他找一個好的歸宿,切不可明珠投暗。”如果作者在贈書前慎重一些、謹慎一些,則那些簽名本也許會少一些被賣到廢品收購站的不幸遭遇了吧。
《書情脈脈》似故人。不錯的,在閱讀李樹德這本書時,這樣的感覺是強烈的,他像一個久未謀面的老友,突然端坐在你的面前,向你娓娓講述著他這一路走來所遭遇的書人書事、書情書香。在他的深情講述里,書就像是一條條小船,一輛輛馬車,載著我們漂洋過海,見山識水,“一種溫馨便傳遍全身,心中感到暖洋洋的,得到了巨大的精神滋養(yǎn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