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梓淇
摘要: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不僅能夠推動我國的發(fā)展,而且還能夠促進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qū)的經濟繁榮。而公共外交通過政府與非政府的合作,以文化外交、經濟外交等多種的形式,更全面地講好中國故事,塑造中國國家形象,提高中國軟實力。因此,實踐表明,中國在全球化中從參與者到塑造者的角色轉變需要公共外交的助推作用,公共外交在“一帶一路”倡議實施過程中有著不可小覷的積極影響。
關鍵詞:公共外交 “一帶一路”倡議 影響分析
“一帶一路”倡議一經提出,便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討論,國內外學者紛紛對此展開研究。國內學者已對公共外交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某個具體領域的影響進行了分析,例如:袁玉青在《“一帶一路”戰(zhàn)略背景下的中國高鐵外交探析》中分析了公共外交對“一帶一路”戰(zhàn)略在高鐵方面的影響;[1]霍云龍在《淺析“一帶一路”視閾下中國對印度尼西亞的公共外交》中從雙邊關系視角分析了公共外交對“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影響。[2]目前國內對公共外交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宏觀影響的研究相對較少,對其宏觀影響的研究僅有:楊榮國在《“一帶一路”公共外交戰(zhàn)略研究》中從宏觀角度分析了公共外交對“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影響;[3]訾凌寒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中國公共外交研究》中也分析了公共外交對于“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作用。[4]
國外學者對該領域的研究持兩種觀點,有些學者認為公共外交對“一帶一路”倡議具有積極的影響,認為“一帶一路”倡議能夠帶動沿線地區(qū)和國家的進一步發(fā)展,例如:杰夫偉在其文章《中國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努力重建地區(qū)間的信任》中闡述了:中國通過公共外交推動“一帶一路”增進沿線國家和地區(qū)的友好關系。[5]但還有些國外學者大肆宣傳“中國威脅論”,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拓展世界版圖的途徑,是中國霸權的體現(xiàn),例如:香農·蒂耶茲在《外交學者》雜志中發(fā)表文章《新絲綢之路:中國版馬歇爾計劃》,他認為中國的“一帶一路”戰(zhàn)略與馬歇爾計劃本質相同;[6][7]本文在此基礎上,從宏觀角度對公共外交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進行研究,簡述公共外交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實施過程中遇到的挑戰(zhàn),并提出應對策略,具有一定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
一、概念界定
公共外交(public diplomacy)指一國為了塑造國家形象,提升本國的國際影響力,采用多種途徑來增強外國公眾對本國的了解?!肮餐饨弧弊钤缡怯擅绹鴮W者埃蒙德·古利恩提出,經歷了從萌芽、形成到專業(yè)化、復雜化的發(fā)展過程。[8]英國學者也稱其為“文化外交”。不同國家對公共外交的定義有所不同,唐小松將公共外交定義為:“一國政府通過對外信息傳播和文化交流等方式,對他國民眾進行說明解釋工作,通過創(chuàng)造有利于本國的國際環(huán)境,進而實現(xiàn)國家利益的最大化?!盵9]
二、公共外交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分析
(一)公共外交增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政治互信
中國通過公共外交向沿線國家的政府及民眾展示了“一帶一路”倡議的總體構想和具體布局,增進沿線各國的政治互信。西方國家將中國的崛起視為威脅,大肆宣揚“中國威脅論”,使得沿線國家對我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心存疑慮。中國通過多種公共外交活動,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qū)發(fā)出邀請,使世界了解中國,使中國走向世界。這些公共外交活動有效地減輕沿線各國的疑慮,促進“一帶一路”倡議的順利實施。
(二)公共外交增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
中國在“一帶一路”倡議實施過程中通過公共外交助力,舉辦各種出口產品展覽會、貿易研討會等,為沿線國家的企業(yè)間合作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平臺。各種經濟走廊為進一步加強沿線國家的經濟交流而優(yōu)化資源配置、增強經濟來往。不僅如此,上合組織、金磚國家和亞投行設立了各種基金,為沿線國家的經濟發(fā)展提供資助。同時,中國在“一帶一路”倡議實施過程中還積極推動在貿易中使用本幣的政策,使本幣更加國際化,使經貿合作更加便利化。以公共外交為主要形式的多種經貿合作,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了經貿發(fā)展的順風車。
(三)公共外交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交流
中國在公共外交通過舉辦各類文化活動,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交流。近年來,中國在沿線地區(qū)開設孔子學院,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推動漢語走向世界,為沿線各國公眾了解中華文化提供平臺。沿線國家的政府部門和民間組織舉行了文化博覽會、文化交流會等,這些活動加強了沿線各國的友好情誼。不僅如此,沿線國家在影視方面展開合作,各國互相引進優(yōu)秀影視作品,相互取長補短,為民眾創(chuàng)造出更好的娛樂活動。
三、公共外交在推進“一帶一路”倡議過程中面臨的挑戰(zhàn)
(一)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阻礙
近年來,美國的全球影響力呈現(xiàn)下滑趨勢,經濟動力也越發(fā)不足。隨著中國在全球的外交利益延伸,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引起了美國的關注與警惕。美國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視為挑戰(zhàn)美國霸權秩序的地緣政治的工具。[13]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是本著攜手沿線國家共同繁榮進步的目的,然而,某些西方大國故意曲解該構想,認為這是“中國威脅論”的體現(xiàn),企圖將“一帶一路”倡議扼殺在搖籃里。這種大國的介入使國際局勢愈發(fā)緊張,中國頂著國際社會上巨大的輿論壓力,不利于“一帶一路”倡議的順利實施。
(二)沿線國家國內發(fā)展差距較大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qū)政治、經濟、文化的差異較大,不同的宗教信仰、民俗風情和意識形態(tài)為溝通帶來了障礙。沿線某些地區(qū)的宗教沖突不斷,某些國家政局動蕩、戰(zhàn)亂不斷,也給“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帶來了安全隱患。同時,沿線國家國內發(fā)展差距較大,不利于“一帶一路”倡議開展工作中國家間的交流與合作。
(三)“一帶一路”倡議實施過程中人才匱乏
“一帶一路”倡議實施過程中存在著人才數(shù)量少、質量低的問題,尤其是高精尖的外語人才、技術人才、管理人才等極為缺乏?!耙粠б宦贰睓M跨地區(qū)和國家的語言種類較多,如果沒有充足的外語精英,溝通不暢,很難推動工作進一步進行,低質量的外語交流人員甚至會導致合作中產生誤會和嫌隙。一些地區(qū)地質條件復雜,基礎設施建設更需要高端技術人才的參與。而“一帶一路”倡議中的各項事務,都需要有相應的管理人才負責,才能做到有條不紊。因此,“一帶一路”倡議實施過程中的人才缺乏問題有待解決。
四、結語
公共外交能夠推動“一帶一路”倡議更高效地實施,加強同沿線國家的友好往來,促進沿線各國的經濟文化繁榮,有利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成。為此,中國要做好應對國際社會一些不良輿論的準備,減輕某些西方大國介入的影響;同時,要做好整體規(guī)劃,堅持求同存異、兼容并蓄的原則,針對沿線各國不同的國情展開不同方向的交流與合作;國家還應加大投入力度,培養(yǎng)高端外語人才,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大學或者教育機構開展合作,可以通過學術交流、留學生互換、暑期合作辦學等形式為“一帶一路”的建設培養(yǎng)人才。[14]通過公共外交,助力“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努力為沿線國家和地區(qū)營造更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袁玉青.“一帶一路”戰(zhàn)略背景下的中國高鐵外交探析[D].南京大學,2016.
[2]霍云龍.淺析“一帶一路”視閾下中國對印度尼西亞的公共外交[D].燕山大學,2017.
[3]楊榮國.“一帶一路”公共外交戰(zhàn)略研究[D].蘭州大學,2017.
[4]訾凌寒.“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中國公共外交研究[D].蘇州大學,2017.
[5]Geoffrey Wade,China Tries to Rebuild Regional Trust With Maritime Silk Road[J].,World Politics Review,2014(9)
[6]Shannon Tiezzi,The New Silk Road::China's Marshall Plan? The Diplomat[J],2014,(10)
[7]韓方明.公共外交概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8]唐小松.中國公共外交的發(fā)展及體系構建[J].現(xiàn)代國際關系,2006,(02).
[9]埃斯特.亞投行從包容的姿態(tài)中受益[N].海峽時報,2015-04-03.
[10]許濤.力爭孔子學院在“一帶一路”國家實現(xiàn)全覆蓋[DB/OL].人民網,2016.
(作者單位:鄭州市第十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