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東臺市富安鎮(zhèn)小學 林小麗
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課堂提問具有重要的存在地位。教師通??梢詫λv授的知識進行當堂提問,以了解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情況,并通過提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整個課堂的學習氛圍調動起來,從而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充分展現出來,讓學生更好地接受課堂知識。采用什么樣的提問方法能夠將課堂提問的效果最大化,是廣大教職工作者多年研究的問題。
從我國整體的教育模式來講,經過多年的努力,大部分教師在授課中不再普遍采用灌輸的方法。但是在課堂提問的技巧方面仍舊沒能得其要領,在提問中,教師的帶動作用較多,學生的課堂配合程度有限,問題設置不合理,教師沒能進行適當的提示,會讓學生想不出回答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則示意回答問題的學生較少,整個班級的思考氛圍較為散漫,學生在教師的震懾之下,遇到問題不能及時得到答案和指引,往往連教師所預期的最基本的課堂效果都沒能達到。
教師在進行發(fā)問時若不提前備案,提出的問題就會毫無規(guī)章可言。問題不能很好地跟課堂內容相結合,學生被教師帶的偏離主題,沒辦法進行正常的銜接性思考,學生的學習和關聯記憶不能得到培養(yǎng),喪失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學生成績很難進步等。
一般小學班級人數較多,數學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沒有辦法將每位同學的情況都照顧到,但是教師課堂提問會出現固定提問部分同學的現象。教師為了避免提出問題之后同學答不上來的現象發(fā)生,選擇回答的同學總是定在幾個數學成績較好或是總體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中,導致其他學生沒有存在感,課堂學習效率低下,部分同學對學科的學習興趣降低。
緊密聯系新課改的教學目標要求,將課堂提問與實際學習內容緊密結合起來,發(fā)揮課堂提問的主要功能,使其更好地促進學生各方面學習能力的發(fā)展,是教師講課時必須掌握的手段方法。
教師在課堂提問中選擇的問題是否具有啟發(fā)性是開發(fā)學生智力和學習潛力的重要影響因素。如教學《多邊形的面積》時,根據學生認知領域中“識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6種不同層次的思維,對于多邊形的概念需有相應的不同提問方式。以其中的三角形為例:1.同學們知道三角形是什么樣子嗎?2.同學們會畫三角形嗎?能把其中的步驟說一下嗎?3.下面老師來給同學們提供一些圖形,它們可能是我們使用的數學工具,也有可能是我們生活中見到過的物體。請同學們想一下哪個圖形才是三角形?4.同學們知道三角形的面積的計算方法嗎?哪位同學能根據課本講述出來?5.有沒有同學知道數方格求三角形面積的方法呢?通過以上五個方面的問題循序漸進,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和核心思考方向,這樣能將學生對未知的好奇心充分調動起來,促進學生對該課堂內容的認識和理解。
教師在提問中應該注意,提出的問題應該是適合全體學生進行思考的。課堂中的一問一答情況,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合理設置,不同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問不同學習水平的同學。為了實現數學課程整體的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在提問中采用將之前學習的知識相融合的方法,如: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時,首先提問學生:兩個三角形有一條邊長度相同,那么將這兩條邊拼在一起成了什么形狀呢?拼成的圖形的底究竟是原來三角形的哪條邊?拼成圖形的高相當于原來三角形的哪個邊呢?通過這種在原先學習的三角形知識的基礎之上有針對性地往多邊形的面積計算方面指引,從而促進學生的聯想記憶。
數學本就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較為枯燥的學科,如果教師在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過于生硬,也必然會導致提問效果的削弱。數學教學語言不能過度書面化,教師應該通過自己的理解結合學生的掌握能力,讓同學明白課堂內容,將抽象化的內容盡可能具體地表述出來,必要時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進行教學內容的充分想象。比如在《小數的性質》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采用口令和搶答等方式,將超市中帶有小數點的商品價格寫出來,如:一個帽子19.90元,自動鉛筆是2.80元。什么超市標價會這樣寫呢?讓學生思考,并帶入自己的實際經驗,有利于學生的理解記憶。
小學生由于自己的認知和心理特點,很少能自主地進行課前預習,這時教師在課前內容導入方面的問題設置就顯得尤為重要,合理把握問題的數量和內容,將課堂問題設計提前做好,保證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連續(xù)性和活躍性,當學生出現高度集中的活躍狀態(tài)時,提問一些說明性、分析性的問題,進一步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保證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課堂提問的正確“時機”。
通過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問題的設置內容和措施的分析,使教師更注重在課堂提問中的方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深入性。如果學生回答出現錯誤,教師應該注意措辭,全面分析問題,并對學生態(tài)度提出鼓勵,這樣才能保證學生日后在數學學習中的積極性,從而使課堂效率全方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