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高中階段的學習中,很多學生對歷史科目的學習不夠重視,認為歷史知識枯燥無趣,只要花時間死記硬背就可以了。正是在這種錯誤觀念的引導下,學生的歷史成績始終不能提高,學生自身的歷史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也不能得到提高,不僅影響到學生整體成績的提高,還影響了學生自身的成長和發(fā)展。面對這樣的教學問題,教師在歷史科目的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必不可少的。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選取高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歷史學習中不僅能學習到知識,還能體會到歷史知識的趣味性。對話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就是始終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導向,引導學生積極交流,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
新課改提倡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改變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教學模式,促進師生間的雙向合作與交流,促進師生關系向“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幫助者”的教學模式轉變。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重視和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調(diào)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真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教學過程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中“師生關系分離”的弊端,將教師和學生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目標。
例如,在《太平天國運動》的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要在課前導入階段向學生提出本課的思考問題:“太平天國運動的發(fā)起背景是什么?”“太平天國運動的主要經(jīng)過是怎樣的?”讓學生帶著問題對本課進行自主學習,并在學習中試著自己解答這兩個問題,考查學生的組織能力和歸納能力。然后,教師在具體講授中,要多和學生進行互動,讓學生及時說出自己在這部分知識學習中的感受和遇到的困難。這樣,教師就能在接下來的講授過程中做到有據(jù)可依。最后,在本課知識都講解完成后,教師引導學生對本課內(nèi)容進行總結和概述,這樣才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也才能真正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這樣,在師生和諧互動中,完成了本課知識的講授,充分落實了本課的教育教學目標。
在學校教育中,同學關系可以說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關系。所以,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加強合作與交流,一方面促進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吸收和掌握,另一方面也增進學生間的親密感,提高學生間的合作能力。這樣,能充分發(fā)揮每個學生的優(yōu)勢,提高學習效率。
比如,在《世界經(jīng)濟的全球化》的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要把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讓班級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本課知識的討論學習,要求各個小組成員分工明確,把每個人負責的部分都梳理清晰。然后,教師讓每個小組依次上臺進行本課知識的學習成果匯報,在其中一個小組成員匯報時,其他小組成員可以隨時提出問題。這樣,學生在提問與作答過程中,既加深了對本課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又加強了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從而營造出一種和諧生動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的歷史學習不再過于枯燥。最后,讓小組成員之間或同桌之間進行本課知識的問答游戲,從而使學生在與同學的交流和探討中潛移默化地完成對本課知識的記憶和學習。
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不僅有利于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悟教學內(nèi)容,還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要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與歷史人物對話的方法,深入感知歷史事件發(fā)生的背景、歷史人物的遭遇和歷史事件的影響,從而保證知識學習的全面性。
例如,在《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躍局面》的教學中,首先,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帶領學生對本課內(nèi)容進行梳理和分析,讓學生在腦海中對本課內(nèi)容有一個整體性的印象,從而為對話環(huán)節(jié)打好基礎。然后,教師讓學生把本課中出現(xiàn)的歷史人物都找出來,并把他們的名字都寫在黑板上: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讓學生在頭腦中虛構出這些人物形象,與這些人物進行對話,從而在虛構的對話情境中,讓學生完成對每個歷史人物觀點、學說、著作的理解和掌握。最后,教師要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有關歷史人物的紀錄片,讓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相關人物,并能在與人物的模擬對話中做到有話可說。
對話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到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