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曾祺
蒙古人從小吃慣羊肉,幾天吃不上羊肉就會想得慌。八九月是草原最美的時候,羊這時也都上了膘。內(nèi)蒙古的作家、干部愛在這時候下草原,體驗(yàn)生活,調(diào)查工作,也是為去“貼秋膘”。進(jìn)了蒙古包,先喝奶茶。內(nèi)蒙古的奶茶制法比較簡單,不像西藏的酥油茶那樣麻煩。只是用鐵鍋?zhàn)诲佀?,水開后抓入一把茶葉,滾幾滾,加牛奶,放一把鹽,即得。我沒有覺得有太大的特點(diǎn),但喝慣了會上癮的(蒙古人一天也離不開奶茶。很多人早起不吃東西,喝兩碗奶茶就去放羊)。擺了一桌子奶食,奶皮子、奶油(是稀的)、奶渣子……還有月餅、桃酥??腿撕戎滩?,蒙古包外已經(jīng)支起大鍋,坐上水,殺羊了。蒙古人殺羊真是神速,不是用刀子捅死的,是掐斷羊的主動脈。羊掙扎都不掙扎,就死了。馬上開膛剝皮,工具只有一把比水果刀略大一點(diǎn)的折刀。一會兒的工夫,羊皮就剝下來,抱到稍遠(yuǎn)處曬著去了。看看殺羊的現(xiàn)場,連一滴血都不濺出,草還是干干凈凈的。
手把肉即白水煮切成大塊的羊肉。一手把著一大塊肉,用一柄蒙古刀自己割了吃。蒙古人用刀子割肉真有功夫。一塊肉吃完了,骨頭上連一根肉絲都不剩。有小孩子割剔得不凈,媽媽就會說:“吃干凈了,別像那干部似的!”干部吃肉,不像牧民細(xì)心,也可能不大會使刀子。牧民對奶、對肉都有一種近似宗教情緒的敬重,正如漢族的農(nóng)民對糧食一樣,糟蹋了,是罪過。吃手把肉過去是不預(yù)備佐料的,頂多放一碗鹽水,蘸了吃?,F(xiàn)在也有一點(diǎn)佐料,醬油、韭菜花之類。因?yàn)槭乾F(xiàn)殺、現(xiàn)煮、現(xiàn)吃,所以非常鮮嫩。在我一生中吃過的各種做法的羊肉中,我以為手把羊肉第一。如果要我給它一個評語,我將毫不猶豫地說:“無與倫比!”
吃肉,一般是要喝酒的。蒙古人極愛喝酒,而且?guī)缀趺匡嫳刈?。我在呼和浩特聽一個土默特左旗的漢族干部說“駱駝見了柳,蒙古人見了酒”,意思就是走不動了——駱駝愛吃柳條。我原以為這是一句現(xiàn)代俗話,偶讀一本宋人筆記,見有“駱駝見柳,蒙古見酒”之說,可見宋代已有此諺語,已經(jīng)流傳幾百年了。
我在達(dá)茂旗吃過一次“羊背子”,即煮全羊。整只羊放在大鍋里煮。據(jù)說蒙古人吃只煮30分鐘,因?yàn)槲覀兪菨h族,怕太生了不敢吃,多煮了15分鐘。整羊,剁去四蹄,趴在一個大銅盤里。羊頭已經(jīng)切下來,但仍放在脖子后面的腔子上,上桌后再搬走。吃羊背子有規(guī)矩,先由主客下刀,切下兩條脖子后面的肉(相當(dāng)于北京人所說的“上腦”部位),交叉斜搭在肩背上,其他客人才動刀,各自選取自己愛吃的部位。羊背子真是夠嫩的,一刀切下去,會有血水滋出來。羊肉越嫩越好。蒙古人認(rèn)為煮久了的羊肉不好消化,誠然誠然。我吃了一肚子半生的羊肉,太平無事。
蒙古人不是只會吃手把肉,他們也會各種吃法。呼和浩特的燒羊腿,爛、嫩、鮮、入味。我尤其喜歡吃清蒸羊肉。我在四子王旗一家不大的飯館中吃過一次“拔絲羊尾”。我吃過拔絲山藥、拔絲土豆、拔絲蘋果、拔絲香蕉,從來沒聽說過羊尾可以拔絲。外面有一層薄薄的脆殼,咬破了,里面好像什么也沒有,一包清水,羊尾油已經(jīng)化了。這東西只宜供佛,人不能吃,因?yàn)樘贸粤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