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丹
摘 要:小學德育工作的開展離不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現在的小學生,他們大多是獨生子女,受到很多人的寵愛,心理承受能力較差,較容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因此,在小學德育工作的開展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重中之重。本文首先說明了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對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進行了深入研究。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小學生;德育工作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發(fā)展,小學德育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顯得愈發(fā)重要。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融合起來,不但能夠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開展小學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1. 有利于小學德育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學德育工作中,成為小學德育工作的內容,是基于當前小學生心理素質普遍較低的情況。只有小學生的心理素質提高了,其他方面德育工作的開展才有了穩(wěn)固的基石,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小學教師應積極探索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并將之與德育工作聯系起來,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2. 有利于小學生心智健康發(fā)展
當前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較多,加強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使其健康地成長。
二、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1. 教師應重視心理健康教育
教師應從思想上重視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并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學德育工作體系中。尤其是對于小學生存在的一些較突出的問題,應該重點觀察,做到早發(fā)現、早解決。此外,德育教師在教學之余,應深入研究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的教學方法等,學習較完善的教學模式,從學生與課程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將教學模式深度融合,不斷提升自身教學水平,為更好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做準備。
2. 創(chuàng)新心理健康教育內容
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小學德育工作相結合,必須先創(chuàng)新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使其更加完善并且能夠有針對性地與小學德育教育相結合。這是做好小學德育工作的重要步驟,只有完成這一步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取得成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提升學生道德意識、培養(yǎng)學生道德品質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標。例如,小學生可能會出現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團隊精神、無法承受挫折等心理問題,教師就可以在德育教學中使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內容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發(fā)揮實際作用。其次,教師應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將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與德育工作結合起來,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加深學生對人文精神的理解。最后,德育教師應對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進行深入的研究,做到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德育工作。
3. 改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在心理健康教育與小學德育工作相結合的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轉變是必不可少的。在以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里,教師通常采取說教的方式,學生只聽不說,更沒有實踐,這樣的教學效果并沒有多大的成效。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與小學德育工作相結合的過程中,教師應創(chuàng)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針對小學生的自身情況,增加一些有實踐性的教學內容,讓小學生更好地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并且在學習過程中受益。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把實踐放在第一位,對于小學生出現的心理健康問題,應敏銳地察覺并及時加以引導,幫學生解決問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加大心理健康輔導的力度,拓展自身的工作內容,積極做好小學心理咨詢師、小學心理輔導教師的工作,及時糾正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教師也可以通過一些活動、游戲等實踐內容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4. 學校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建設是通過對學生的心理產生影響使他們形成良好品德的途徑。首先,學??梢栽谛@內設置警示語等,在潛移默化中加強學生的品德意識。其次,在適當的時候開展表彰大會,引導學生向榜樣學習。最后,建立健全學校各項規(guī)章制度,用制度規(guī)范學生的言行。
三、結束語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經成為小學德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相信在未來的探索中,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會越來越重視,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會越來越豐富,有效促進小學德育工作的開展。
參考文獻:
[1]陳艷飛,陳庚.農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的有機整合實踐[J].中華少年,2015(27):9.
[2]吳湘紅.小學德育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6(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