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省會城市長沙,常德馬路寬廣,車少人稀。當(dāng)?shù)氐呐笥褢蚍Q:半小時生活圈,生活非常便利!
我們的第一站是德國小鎮(zhèn),這座小鎮(zhèn)仿德國漢諾威老城建造,背街面河,和七里橋比鄰而居,小鎮(zhèn)上清一色的歐式建筑,展現(xiàn)了豐富多樣的德國元素,連地面上的井蓋都是從德國漢諾威運來的。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靈魂,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右岸藝術(shù)文化中心位于常德市鼎城區(qū),設(shè)計超前,集展覽、圖書、藝術(shù)于一體,里面的書都可以拆開來閱讀。
傍晚時分,華燈初上,我和朋友去了常德河街。常德絲弦里有句歌詞:“大河街,小河街,麻陽街,常德城里街連街。”由此可見常德古城街巷之多。見多了其他古城的歌舞升平,游人如織,忽然來到這么一個安靜悠閑的城市,還真有點不適應(yīng)。
散步的人三三兩兩,或坐或行,各有各的閑情逸致,在古色古香的河街上邊走邊逛,絲毫感覺不到擁擠和匆忙。
來到常德,一定要到常德詩墻走一走。常德詩墻曾入選吉尼斯世界紀錄,綿延四公里,詩詞上千首。常德詩墻豎貫三千年,橫跨五大洲,余光中稱其為“詩國長城”。行走在沅江邊,撫摸著詩墻,才是真正的穿越古代,與文人先賢握手交談。
如果說長沙是偉人的故里,常德就是文人墨客的故鄉(xiāng),這里有屈原留下的曠世詩作《楚辭》,陶淵明筆下的千古美文《桃花源記》,劉禹錫的千古名句“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常德還是現(xiàn)代女作家丁玲的故鄉(xiāng),為此,常德專門修建了一座丁玲公園,里面有丁玲紀念館和她的雕塑,還有古戲臺、風(fēng)雨廊橋、窨子屋等傳統(tǒng)民居。
窨子屋又稱“一顆印”,是侗族民居,是湘黔贛一帶的特色傳統(tǒng)建筑。窨子屋形似四合院,多為兩進兩層,朋友給我介紹,老西門一帶還保留著很多窨子屋,同一層樓的人住了N多年,都知道一層樓有多少人家。
常德人普遍說方言,遇見問路的人,不管是步履匆匆的行人還是路邊的商販都很熱情,常德人嗜辣,喜吃缽子菜。朋友盛情款待,先后以地方特色的葷菜、素菜招待我,土雞缽、魷魚缽、筍子缽……一桌的土爐燉缽子菜香噴噴,熱乎乎,看得我眼花繚亂,吃得我意猶未盡。民間有句諺語:蒸缽爐子鼓嘎嘎,不愿朝中為駙馬??梢姵5吕徸硬肆鱾魃蹙?,備受推崇!
常德是一兩個人的常德,懂她的人和她一見如故,不懂她的人打馬而過,在這里,陽光很暖,日子很慢,如果你有雅興,和我在浪漫之城走一走,沿著文人墨客的足跡,品一品琴棋書畫詩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