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楨楨
摘 要:本文根據高校思政課堂的教學內容,結合互聯(lián)網教學方式,探索以學生為思政課堂主體的教學模式,致力于實現高職院校思政課堂模式的創(chuàng)新,同時提高課堂時效性,達到的雙重進步的效果。
關鍵詞:移動互聯(lián)網;高職院校;思政課堂;時效性
引言
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學生的基本認知水平與思維方式有了質的提高,體現為在思政課堂上學生的表現較為活躍,主要是因為互聯(lián)網在高職院校思政課堂上的信息覆蓋面大大提高。高職院校的思政課堂應該結合新媒體技術,積極迎接挑戰(zhàn),抓住機遇,促進思政課堂時效性的提高?;ヂ?lián)網技術在今天的高職院校課堂上得到了廣泛的運用,課程內容有利于豐富,授課形式也隨著科技的進步而進步。在高職院校思政課堂上,部分學生因為課堂內容較為枯燥而將興趣轉向智能手機,導致課堂時效性較低。本文分析了高職院校思政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原因,提出了解決措施,致力于提高我國高職院校學生對思政課堂的興趣,逐步提高課堂的時效性,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1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1智能手機轉移了學生的課堂注意力。當今,高職院校的學生可謂人人都有智能手機,智能手機的普及給學生交流溝通提供了便利,但同時也造成了許多課堂問題,比如課堂秩序混亂、學生學習效率低下等問題。對此,主要是由于智能手機功能豐富,與枯燥的思政課堂相比,智能手機可以滿足學生的個人興趣需求,為學生搭建一個個人小天地。學生過于投入在智能手機的世界里,導致高職院校思政課堂的內容被部分學生忽視,直接導致課堂時效性低下,學生的綜合思政成績不理想。
1.2部分高職院校思政課教材設置不合理。高職院校思政課堂使用的部分教材不符合思政課程體系,難度較大,導致高職院校學生無法學習真正有效的思政知識。這種現象在現階段非常普遍,體現為教材對高職學生的自我認知水平缺乏深刻的把握,對于一些常見的思政問題的分析程度不夠。對此,需要不斷調節(jié)教學內容,使其與當下的教學案例相符。
1.3課堂教學缺乏創(chuàng)新。高職院校的思政課堂時效性相對低下,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課堂創(chuàng)新,無法準確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的吸引力是巨大的,一旦課堂內容枯燥,學生就會轉移注意力,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攜帶的智能手機上。這種行為是嚴重影響思政課堂的學習效率的,同時也不利于學生綜合發(fā)展。對此,必須注重課堂的創(chuàng)新,保證提高學生對于思政課堂的興趣性,同時,通過高職院校思政課堂與多媒體技術的結合,提高學生的知識攝入水平。
2提升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時效性的策略分析
2.1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把握其思想動態(tài),做好因材施教。對于現階段的高職院校學生而言,由于各自的學習興趣、生活習慣、出發(fā)點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經常會出現教學進度與學生訴求不符等現象。對此,需要了解學生的多樣化興趣與需求,明確不同學生的學習習慣,尋找符合大部分學生的思政課堂教學方法。對于少部分學生,思政課堂教師也應該引起重視,應該不斷引導學生的學習新的思政課堂知識,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同時注重學生的年齡和天性,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對于普通高職院校學生而言,思政課堂教師首先需要注重把握學生的基本思想動態(tài),了解學生對于知識點的困惑,然后參與學生的實際與理論學習活動,做到因材施教[1]。
2.2 立足教材,充實教學內容,把課講透講活。許多高職院校思政教師沒有根據現有思政課教材進行授課,導致無法解決教材中提出的問題。對于高職院校思政課堂而言,首先需要意識到講課內容存在的一些問題,然后立足于問題本身,由思政教師帶領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知識點的理解水平。在講課的過程中,思政教師還需要立足教材,不斷補充重要知識,保證科學合理地充實教學內容,提高學習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注重使課堂氣氛更活躍,把課講透講活。在授課時,思政教師還需要不斷補充適量的音頻與視頻,在保證思政課堂的資源達標后,向學生提問,及時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2.3 保證學生在思政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對于學生而言,思政教師首先需要擺在授課態(tài)度,即意識到學生是整個教學課堂的主體,基于主體進行授課是遵循教學規(guī)律的體現,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思政教師在高職院校的思政課堂上一直是作為主導地位的,而學生則是學習的主體,對此,需要不斷完善課堂模式,同時致力于根據教學實際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在創(chuàng)新方式的選擇上,一個遵循時代發(fā)展的規(guī)律,適度引進先進的互聯(lián)網技術,借助多媒體平臺提高學生對于思政課堂的興趣,實現在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提高思政課堂的時效性這一目標[2]。
注重課堂的主體,同時保證教師的主導地位,引進互聯(lián)網技術,調動學生的參與思政課堂知識問答積極性,可以有效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提升課堂時效性。講授思政課堂知識內容的基礎上,需要適當引入當下的熱門話題,鼓勵學生成立學習小組互相探討,同時,思政教師可以在高職院校內精心設計與之相關的教學方案,增加創(chuàng)新的環(huán)節(jié),借鑒其他課堂教師的有效教學方法。
2.4 提升思政課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提升高職院校思政課堂的時效性不僅要針對學生入手,還需要注重師德與教師綜合素質的提升。對此,高職院校思政教師應該意識到移動互聯(lián)網的優(yōu)勢,并積極抓住機遇,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式,跨越新挑戰(zhàn)。為了更好地適應互聯(lián)網多媒體教學,教師應該提高思政課教師網絡素養(yǎng),學習多媒體的使用方法和教學PPT的制作與演示,完善自身的綜合技能。思政課堂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思政知識浩如煙海,必須把握新的教學模式,與時俱進,才能真正意義上提高思政課堂的時效性。發(fā)現現階段高職院校思政課堂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教育,同時不斷完善自身修養(yǎng)和提高自身專業(yè)技能,是思政課教師應盡的職責。
3小結
高職院校的思政課堂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時效性也有所下跌,對此,需要與時俱進,抓住多媒體教學模式這一發(fā)展機遇。在多媒體的運用過程中,思政教師需要保證教學內容與教材高度吻合,同時注重引導學生思考并提升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致力于真正意義上提高高職院校思政課堂的時效性。
參考文獻
[1] 胡華強. 手機媒體條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 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11(4):95-100.
[2] 高鐵黎. 新媒體對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J]. 中國集體經濟,2011(12):202-203.
(作者單位:長江藝術工程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