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敏
摘要:本文以中小學音樂教育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簡要探討互聯網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對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影響。文章具體分析了互聯網對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直接影響與間接影響,使人們認識到互聯網對于促進中小學音樂教育發(fā)展的巨大作用。同時提出了互聯網時代中小學音樂教育需要注意的相關問題,并探討如何解決這些現象與問題,以期能夠對當今的中小學音樂教育有所促進。
關鍵詞:互聯網;中小學;音樂教育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互聯網的廣泛普及深深地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方式。當然,對于音樂教育也不例外。音樂教育是我國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美育的重要手段。而中小學的基礎音樂教育又是音樂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備受國內外學者的關注。當代的中小學音樂教育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互聯網的影響。
一、互聯網對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直接影響
音樂來源于聲音,留聲機是人類的一項偉大發(fā)明。在之后的的一百多年中,圓盤式唱機、電子錄音技術、磁帶、CD的發(fā)明,將錄音技術推向了新的高度。然而近年來互聯網的發(fā)展,使音樂在傳播、視聽、存儲上又有了質的飛躍。現在的音樂可以通過網絡下載的方式,儲存在電腦、手機等移動音樂播放器上。從無損音樂到壓縮音樂,各種格式應有盡有,可滿足各類人士對于音頻質量的需求。
互聯網的運用可以使音樂知識的傳授變得更加具有品質,音樂作品欣賞是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大部分音樂欣賞課都是對民歌、戲劇、交響樂、藝術歌曲的欣賞。由于中小學音樂課堂上的伴奏樂器、演奏環(huán)境等因素的限制,音樂教師都會選擇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作為音樂欣賞課的教學載體。而此時,教師就要借助互聯網搜集整理音樂課上所需的高品質音頻、視頻、圖片、文字甚至是動畫演示等?;ヂ摼W的運用,可以充分地完善中小學生的音樂視聽感受,這在音樂欣賞課、乃至在中小學基礎音樂教學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互聯網的運用能使音樂知識的傳授變得更加便易。“聽”是中小學音樂課堂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互聯網資源的運用,直接影響了所有與“聽”相關的音樂知識的傳授。例如,在對交響樂隊的樂器介紹并進行音色聽辨時,對小提琴的音色的描述:優(yōu)美、華麗、音域寬廣并具有豐富的表現力……這些只靠老師口頭的描述或模仿,只能讓學生抽象地了解該樂器的音色,而非真正意義上地理解與聽辨。而了解音色的最好方法便是聽辨。此時,若老師能夠親身示范,那是再好不過的。但是,并不是每個音樂老師都知曉小提琴的演奏技術。那么這時就要依靠上網下載的教學資料,找出小提琴的音響音色資料,在課堂中播放給學生聽。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真正學習聽辨音色,才能夠真正了解“優(yōu)美、華麗、音域寬廣并具有豐富的表現力的聲音”。互聯網的運用給中小學生提供了一個更加自由與多樣的學習空間,而教師通過播放視頻、音頻、動畫等能使學生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和認知,提高教學效率,使得音樂知識教授更加便易。
互聯網的運用也能促進音樂交流平臺的拓展,使音樂交流平臺更加廣闊。例如教師們能在中國知網、中國音教網、中小學音樂教育網等網站上查看到國內外最新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研究動態(tài)、學術論文、教學教法、教學資源等。另外,教師可以通過相應音樂教育網站的視頻學習到優(yōu)質課堂的教學法,吸收良好的課堂教學經驗并運用于實踐當中,送對于推動當今中小學音樂教育是有著極大幫助的。
二、互聯網對中小學音樂教育的間接影響
在中小學的音樂教育中,我們非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與音樂鑒賞能力。要有質的提升,首先要有量的積累。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所以我們鼓勵學生去“多聽”,而互聯網的運用大大豐富了我們“聽”的途徑,提供了“聽”的便利,提高了中小學生“聽”的量?;ヂ摼W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直接影響并促使了教學手段、方法不斷提高,音樂資源大大豐富。在這樣的前提下,間接影響了中小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使之向自主學習音樂的方向發(fā)展。
由此可見,互聯網確實極大地促進了中小學生自主學習音樂的能力。如今,依托網絡形式的眾多新興媒介,如網絡教室、電子書籍、網絡搜索等在不斷進步發(fā)展的同時,也給學生們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學習方式。除了傳統(tǒng)學校課堂的教學環(huán)境外,同學們可以在課下隨時通過網絡捜索自己不懂的知識點進行學習探索,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瀏覽網絡上的音樂資源。這就間接地促進了廣大中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也可以通過上網翻找音樂類的期刊論文,觀看中小學優(yōu)秀音樂課堂的視頻等方式,間接地提高自己的知識技能、教學水平以及教學能力,使其朝更加自主化的方向發(fā)展。
此外,在中小學課堂音樂教學中,由于課時的限制,導致音樂教學內容深度及廣度等方面都有所限制,如僅僅依靠在學校音樂課堂上的教學,恐怕難以全面提高學生們的音樂素養(yǎng)。所以通過參與音樂課外活動,提升中小學生的音樂能力與素養(yǎng),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可以讓學生受到更多、更好的音樂熏陶。開展中小學音樂課外活動,可以極大地拓展教學的時間、內容、廣度及深度,可以有效地激發(fā)中小學生對于音樂的興趣、滿足音樂愛好、豐富業(yè)余生活,這對于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網絡在音樂課外活動中也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間接影響到了中小學音樂課外活動的選擇與音樂課外活動的開展。
三、互聯網時代中小學音樂教育需要注意的問題
盡管在科技大力發(fā)展的今天,有了互聯網的介入,使得音樂課程的教授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但我們仍然要清楚的認識到:傳統(tǒng)的課堂教授是不可取代的。在中小學音樂課上,音樂教材還是需要人手一本的。教材作為知識傳播的一種載體,可以很好的展現在學生面前。同時,教師的教學內容,絕大多數也都要基于音樂教材的內容。這樣同學們可以—邊翻看教材,一邊聽講,做筆記。教材的內容中也有與課程內容相關的配圖,可以幫助學生們更快的認識音樂相關知識,方便教師的教授。教材內容中也有一些樂理知識或是音樂編創(chuàng)的習題與訓練,可以幫助鞏固課堂上老師所講授的知識。所以教材作為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載體是無可取代的,這類古老的印刷媒介在教學中的地位也是無法替代的。
我們在運用網絡教學的同時,要注意對這些網絡信息進行合理篩選,做到因材施教。由于網絡上與中小學音樂教育相關的內容非常復雜,即便是經過教師的篩選,其中的內容也未必完全適合所有學生。因為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成長的背景不一、受教育的經歷不同、起點也有差異、接受能力和音樂悟性均不同。這些就需要學生、老師和家長一起,根據各個學生的情況加以恰當的選擇,萬萬不可盲目地與他人攀比。
此外,網絡、手機和電腦對人具有莫大的吸引力,尤其對于自控能力尚未成熟的中小學生來說,形成網絡依戀、游戲成癮是易如反掌的事情。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明確地告訴學生:網絡是用來學習的工具,絕不是用來玩游戲或和“閑逛”的玩具。每次進行網絡學習必須得到老師或家長的許可方可使用,每天使用時間絕不能超過兩節(jié)課時(40分鐘/節(jié)),否則寧缺毋濫。網絡是一柄雙刃劍,使用方法正確并把握好尺度,才能更好地為學生們服務。我們要善于發(fā)揮互聯網特有的優(yōu)勢,幫助中小學生學到更多有益的知識,充分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參考文獻:
[1]曹理.音樂學科教育學[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曹理.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4.
[3]宋婉忻.大眾媒介對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影響探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5.
[4]唐萍.依托互聯網在我國城鎮(zhèn)中小學推進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意義和方法探討[J].教研探索,2010 (05).
[5]邱金鳳.論當今媒體對音樂教育應負的社會文化責任[J].神州民俗,2009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