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300瀏陽市人民醫(yī)院心血管內(nèi)科
急性心肌梗死屬于出現(xiàn)室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的危險因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發(fā)室性心律失常的發(fā)生率較高,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及生活質(zhì)量。有效的治療顯得尤為重要,針對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颊呖刂剖宜?、室顫,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1]。為了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實施胺碘酮治療療效,我院針對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颊哌M行了分析。
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颊?7例,隨機分成兩組。常規(guī)組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齡38~79歲,平均(57.10±5.26)歲。治療組39例,男28例,女11例;年齡37~78歲,平均(57.24±5.36)歲。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本次觀察均在所有患者及患者家屬知情同意的基礎上進行,本研究已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方法:①常規(guī)組實施單純利多卡因治療,采用靜脈推注的方式給予患者50 mg利多卡因進行治療,后給予3 mg利多卡因進行靜脈滴注,若治療無效0.5 h后給予患者50 mg利多卡因進行靜脈推注,患者臨床癥狀緩解后1 min內(nèi)給予2 mg利多卡因進行靜脈滴注,1 h內(nèi)利多卡因的使用劑量應<300 mg,24 h內(nèi)的使用劑量應控制在<1 200 mg。②治療組實施胺碘酮治療,將150 mg胺碘酮加入20 mL生理鹽水中進行稀釋,稀釋后在10 min內(nèi)進行靜脈輸注,后給予患者1 mg/min胺碘酮維持靜脈滴注,6 h后將劑量減至0.5 mg/min,直至患者病情好轉(zhuǎn)后停止靜脈治療,給予患者200 mg胺碘酮進行口服,3次/d,連續(xù)治療7 d后改為2次/d,連續(xù)治療0.5個月后改為1次/d,每次口服劑量不變。
觀察指標: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的LVEF水平、FS水平、E/A水平、顯效率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等指標的差異。顯效標準[2]:患者治療后室性心動過速現(xiàn)象消失或室性早搏癥狀相對于治療前至少減少>80%,患者不存在主觀不適。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20.0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LVEF水平、FS水平、E/A水平:兩組患者治療后的LVEF水平、FS水平、E/A水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顯效率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兩組患者治療后的顯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屬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較為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3],室性心律失?,F(xiàn)象的出現(xiàn)不僅僅對患者已經(jīng)存在缺血現(xiàn)象的心肌造成損傷,還會不斷擴大心肌梗死的面積,加速心功能的惡化程度,影響患者的血流動力學,因此有效的治療尤為重要。
表1 兩組患者的LVEF水平、FS水平、E/A水平比較(±s,m/s)
表1 兩組患者的LVEF水平、FS水平、E/A水平比較(±s,m/s)
組別 LVEF水平 FS水平 E/A水平常規(guī)組 0.41±0.10 0.32±0.07 0.75±0.46治療組 0.59±0.13 0.52±0.11 0.99±0.15 t 6.797 5 9.490 2 3.094 3 P 0.000 0.000 0.002 8
表2 兩組患者的顯效率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n(%)]
以往臨床中一般選擇利多卡因?qū)颊邔嵤┲委煟嗫ㄒ蚰茱@著控制室性心律失常癥狀,縮小ST-T弓背抬高的振幅,改善患者缺血心肌[4],抑制缺血壞死及惡化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但利多卡因作用時間較短,療效不顯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胺碘酮屬于臨床中治療心律失常的有效藥物,主要通過對鉀通道進行抑制,延長動作電位時程及鈣通道,將竇房結與房室結的功能降低,抑制動作電位3相[5],減緩患者心率,長時間使用胺碘酮還能減輕患者心力衰竭的癥狀,促進患者預后,具有較高的安全性,減少病死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6]。本次觀察的結果數(shù)據(jù)顯示,實施胺碘酮治療的治療組患者治療后LVEF水平、FS水平、E/A水平、顯效率等指標明顯優(yōu)于實施利多卡因治療的常規(guī)組患者,說明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療效顯著。
綜上所述,針對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颊邔嵤┌返馔委煹寞熜э@著、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