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順
[摘 要]對于“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的關系”實驗,教材選用內含酚酞的瓊脂塊模擬細胞、NaOH模擬被細胞吸收的物質,來探討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的關系。經過分析研究發(fā)現教材實驗存在不足。以內含堿性(NaOH)酚酞的瓊脂塊模擬細胞、白醋模擬被細胞吸收的物質,并采用魚形模具制備瓊脂塊,對實驗進行改進,實驗方法更簡、步驟更省、效果更顯著。
[關鍵詞]細胞大??;物質運輸;實驗改進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8)29-0095-02
一、原實驗存在的問題
“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的關系”是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六章第一節(jié)《細胞的增殖》中的實驗。按照教材的實驗原理和步驟進行實驗操作,存在以下問題:
(1)實驗現象不明顯:無色的含酚酞的瓊脂塊一浸入0.1%NaOH溶液,表面立刻變成紅色,觀察不到內部顏色變化的過程。
(2)燒杯內的浸泡液也變成紅色,干擾了對瓊脂塊的觀察。
(3)無法確定取出瓊脂塊的最佳時間。
(4)切開瓊脂塊后顏色界限模糊,測量誤差大。
(5)要制作供全班學生使用的、大量的、不同大小的瓊脂塊比較困難,人工切割得到的瓊脂塊往往又殘缺不全,浪費大量實驗材料。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先讓學生利用網絡查閱資料,然后結合所收集到的資料對實驗的方法進行歸納總結,最后師生共同分析討論,嘗試提出新的實驗改進思路。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發(fā)現,俞如旺、劉薇、潘建勛等人提到以石蕊瓊脂塊—冰乙酸、淀粉瓊脂塊—碘液替代酚酞瓊脂塊—NaOH,與教材實驗方案沒有實質性的區(qū)別。針對教材實驗方案中的關鍵問題:無色的瓊脂塊浸入NaOH后,表面立刻變成紅色,干擾了對其內部顏色變化的觀察,因此無法確定取出瓊脂塊的最佳時間。結合教材實驗原理,有學生想到:若一開始在制備瓊脂塊時,將堿與酚酞一同加入,得到紅色的瓊脂塊,再將其浸泡在酸性溶液中,這樣其表面的紅色會褪為無色,就不會干擾觀察了。該想法頗有新意,值得稱贊。
文獻調查中也發(fā)現,汪曉琳在《模擬探究“細胞表面積與細胞體積的關系”實驗的改進》一文中提到以粉紅色瓊脂塊(內含堿性酚酞)—白醋進行替代,可觀察到瓊脂塊褪去紅色的動態(tài)過程,并以邊長為1厘米的正方體瓊脂塊完全褪色的時間為實驗終止時間。這是從實驗原理方面進行的實驗改進方法,值得一試。文中選擇的堿為氨水。煮沸瓊脂液后加氨水調節(jié)pH至8,再將酚酞溶于無水乙醇,配制成酚酞指示劑,并向瓊脂液中加入數十滴。筆者在實際操作中發(fā)現存在以下問題:
(1)制備出的瓊脂塊紅色淺,不易觀察最小的瓊脂塊何時完全褪色。
(2)氨水有毒,易揮發(fā)出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3)操作步驟復雜耗時。在室溫低時,可能調節(jié)pH、加酚酞指示劑的過程還未結束,瓊脂液已經凝固。
二、實驗的改進方案
參照教師教學用書指導的制備瓊脂塊的方法,將瓊脂粉加水煮沸后,直接先加酚酞攪拌溶解,得到含酚酞的瓊脂液,接著只需考慮加入合適的堿。
在堿的選擇上,我們曾嘗試過用Na2CO3以及教材方案中提到的 0.1%NaOH,并改變試劑用量,組織學生分組實驗。但制備出的瓊脂塊紅色淺,效果都不太好。最終我們選擇0.1g∕mL的NaOH,在每升含酚酞的瓊脂液中,只需加入3~4滴,即可制備出深紅色的瓊脂塊。操作簡便,實驗效果明顯。
為解決利用傳統(tǒng)方法制備瓊脂塊的困難,借助網絡信息,我們找到了北京川布蘭生物技術開發(fā)有限公司設計的魚形模具(因其外形酷似水中游魚而得名)。它的主體材質為高強度的工程塑料,耐高溫、抗變形。根據實驗需求,內設三個小室,大小分別為3×3×3cm、2×2×2cm、1×1×1cm。趁熱將瓊脂液倒入其中,冷卻后即可敲出三個符合需求的瓊脂塊。既標準,又節(jié)約時間。
三、實驗改進方案的實施
確立實驗改進方案后,將內含堿性(0.1g∕mL NaOH)酚酞的紅色瓊脂塊模擬細胞放在白醋中浸泡觀察。為方便記錄、處理數據,以邊長為1厘米的正方體瓊脂塊完全褪色的時間為實驗終止時間。
1. 實驗材料與儀器
瓊脂粉、蒸餾水、酚酞、0.1g∕mL NaOH、白醋、魚形模具、電鍋、電磁爐、玻璃棒、燒杯、一次性手套、塑料勺、吸水紙、濾紙片、小刀、毫米尺、托盤天平。
2. 方法步驟
(1)在電鍋內加入1L蒸餾水,稱取30g瓊脂粉置于其中,用電磁爐加熱,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煮沸至溶解;稱取1g酚酞于燒杯中,再將所得溶液倒入燒杯,攪拌至酚酞完全溶解。邊攪拌邊滴加3~4滴0.1g∕mL NaOH至溶液變成深紅色。趁熱將瓊脂液倒入魚形模具,等待冷卻。(如圖1)
(2)輕輕敲擊魚形模具,將三個瓊脂塊敲入燒杯中。倒入白醋淹沒瓊脂塊,用玻璃棒輕輕翻動。以邊長為1厘米的正方體瓊脂塊完全褪色的時間為實驗終止時間。
(3)戴上手套,用勺子迅速取出瓊脂塊,置于吸水紙上,再用濾紙片吸干表面的水分。用小刀從中切開,并用毫米尺測量,隨后記錄、處理數據,填寫實驗結果記錄表,最后得出實驗結論。
3.實驗改進前后效果對比(如圖2)
含堿性(0.1g/mL NaOH)酚酞的深紅色瓊脂塊一浸入白醋,便可清晰地觀察到紅色由外向內逐漸褪去,可準確地觀察到最小的瓊脂塊在室溫25℃的環(huán)境下,完全褪色用時12分鐘。切開瓊脂塊后,顏色界限分明,測量準確,此時物質擴散深度都為0.5cm。
4.實驗注意事項
(1)按照教師教學用書的指導,每升蒸餾水加30g瓊脂粉。若瓊脂粉的用量太少或太多,則制備出的瓊脂塊就會太軟或太硬,二者實驗效果都不好。酚酞和堿的用量也會影響實驗效果。本實驗中每升瓊脂液加1g酚酞,3~4滴0.1g∕mL NaOH,實驗效果良好。
(2)取出瓊脂塊后,物質擴散仍在繼續(xù),所以取出、切割、測量的動作一定要迅速,以免造成較大的誤差。
四、 實驗總結與反思
改進實驗后,實驗方法更簡,步驟更省,效果更顯著。學生通過網絡查閱資料,找到能使實驗更便捷的魚形模具, 經過一步步實踐探究,親自體會改進方案獲得良好實驗效果的喜悅,培養(yǎng)了大膽質疑、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tài)度,同時體會到實驗改進的一般思路:在分析現有實驗方案不足的基礎上,可從實驗原理、實驗試劑、實驗步驟等方面著手改進,但實驗目的不變。
[ 參 考 文 獻 ]
[1] 俞如旺,劉薇.“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的關系”實驗的改進研究[J].生物學通報,2013(3):45-46.
[2] 潘建勛.“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的關系”模擬實驗的改進探究[J].生物學通報,2009(7):38-39.
[3] 汪曉琳.利用實驗材料改進實驗:“模擬探究細胞表面積與細胞體積的關系”實驗的改進[J].生物學通報,2015(3):36-27.
(責任編輯 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