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倩丹 朱艷霞 楊紅軍
摘 要 伴隨著社交媒體興盛,個性化的服務內容、服務形式逐漸成為檔案信息服務的新趨勢。社交媒體興盛的大背景下,檔案信息服務應變被動為主動,以用戶為中心,充分利用社交媒體的多樣化介質來提升信息傳播能力;注重社交互動服務,重視公眾參與,通過微博、微信等平臺增強與用戶的互動;提供專業(yè)服務,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研究用戶偏好,進行個性化的信息推送,從而提升檔案管理和服務工作的效率。
關鍵詞 檔案信息;檔案管理;個性化服務;社交媒體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22-0074-02
在社交媒體興盛的大背景下,用戶對檔案信息資源、檔案信息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個性化的服務內容、服務形式逐漸成為檔案信息服務的新趨勢、新思路。在社交媒體的作用下,檔案信息的傳播更加高效便捷,用戶能夠在網絡媒介中更好地與信息的發(fā)布者進行互動,社交網絡中的行為數據、瀏覽數據等都成為用戶畫像研究和個性化服務的基礎。依托社交媒體,能夠更好地感知用戶、服務用戶,建立和完善“以人為本”的檔案信息服務體系,以提升檔案管理和服務工作的效率。
1 以用戶為中心,充分利用社交媒體提供主動服務
用戶是檔案信息服務的對象,在社交媒體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下,檔案信息服務應當更加主動,充分利用社交媒體來提升信息傳播能力。社交媒體覆蓋微博、微信、移動媒體等網絡平臺,是以廣泛的社交互動和去中心化信息發(fā)布為主要特征的一類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相比,社交媒體的參與感強,擁有海量受眾,能夠將信息迅速傳播給平臺受眾,是當前傳統(tǒng)媒體轉型發(fā)展的一種趨勢。
檔案管理機構應當積極探索面向用戶的社交媒體傳播規(guī)律,通過更具社交屬性的檔案服務,提升檔案管理、檔案利用的效率。一方面,檔案管理機構應當注冊、利用好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設置統(tǒng)一的頭像標識、昵稱、簡介、聯(lián)系方式等,使用戶能夠通過社交媒體渠道與檔案機構進行溝通。另一方面,檔案管理機構應當結合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內容編輯。微博是以140字以內的短信息進行廣播發(fā)布的平臺,可以通過微博平臺發(fā)布帶有互動話題性質的信息、活動等內容,鼓勵微博粉絲在評論區(qū)進行互動;微信公眾號針對不同的申請主體,限定了發(fā)布的頻率,并需要進行較為規(guī)范的排版,以信息推送的形式進行傳播。因而可以通過微信發(fā)布較為正式的通知和具有一定深度的信息,并可以配合圖片、音頻、視頻等進行直觀呈現。
針對檔案館、博物館等主體的檔案資源,用戶會存在一定的咨詢需求。在社交媒體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下,微信、QQ等即時通訊工具已經成為網絡溝通的便捷通道。在檔案信息服務過程中,積極利用微信、QQ開展在線咨詢服務,能夠有效對接用戶的個性化需求,通過網絡客服或智能客服的方式提供個性化服務。
1)檔案管理與服務機構可建立專門用于用戶咨詢的微群,設置群組的管理人員對用戶進行管理,并配置客服人員對用戶咨詢進行答疑。根據用戶的咨詢需求,可以建立特定的群組,例如檔案館線下服務咨詢群、專題資源咨詢群、活動參與咨詢群等。通過微群組的交流方式,能夠對用戶進行“一對一”的即時信息服務,提升了溝通的效率。
2)在微信公眾平臺上,也可以設置以留言、跟帖、評論等為形式的咨詢服務,用戶能夠在瀏覽微平臺信息之后,對感興趣的信息通過平臺與檔案服務機構進行溝通,以獲得更多的相關資源信息。
3)伴隨著智能科技的不斷發(fā)展,智能化服務已成趨勢,機器深度學習技術的應用,對梳理用戶的咨詢需求、對特定問題解答完全可以通過智能機器人來實現,將大大提升服務效率,節(jié)省人工成本。
2 重視公眾參與,注重社交互動服務
在社交媒體環(huán)境下,信息共享平臺依托檔案數據庫,可將大量的檔案資源通過數字化的方式在網絡上向用戶共享,以滿足公眾對檔案信息自助獲取的需求。微博作為一個門檻極低的開放式共享平臺,可作為公眾參與檔案信息獲取的重要渠道。
在信息共享平臺的建設中,內部和外部的內容管理至關重要,內容的質量和豐富性決定了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的基本體驗。
在內部,應當進行完善的檔案知識管理,將傳統(tǒng)的紙質版本、實物資源等盡可能通過數字化的加工處理,轉變成能夠電子存儲并通過網絡傳輸的信息。目前,檔案管理機構已經在數據庫建設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需進一步加強對于檔案資源的挖掘,通過更加具體細分的方式,將內容資源與用戶需求對接起來,劃分出用戶需求迫切的內容類型和主題,從而為內容的外部傳播奠定基礎。在外部,應貼合微博用戶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檔案內容輸出。微博是一個兼具開放性與互動性的網絡平臺,用戶既能夠通過網頁瀏覽的方式獲取信息,也能夠在評論區(qū)進行留言互動,并將其轉發(fā)到自己的微博之中。
在外部傳播中,應當注重公眾的需求偏好,針對不同年齡、不同興趣、不同領域的檔案需求者進行多樣化的檔案資源服務——通過微博里的評論、留言、轉發(fā)等功能不斷增強與用戶的互動。
除了微博之外,微信是增強公眾參與和互動的最重要平臺。在檔案信息個性化服務過程之中,應當利用微信加強與公眾互動,以網絡化人格主體的形式,與用戶進行公平公開的交流。在信息公開推送的過程中,應當從用戶視角進行推送與呈現,文章的排版、消息的編輯、圖片的選用等均需要考慮用戶的直觀感受??梢詾槲⑿刨~號添加個性化的稱謂,例如“智慧檔案”“檔案姐”等稱呼,使用戶能夠感受到真實和親切。
對于公開性的留言回復,應當給予及時、準確的回復,例如檔案館的活動時間、檔案館服務的具體內容等,使回復能夠成為其他用戶了解更多信息的途徑。對于用戶較為個性化的留言,可以通過私信的方式,對用戶進行“一對一”的答疑。
此外,在網絡社交環(huán)境中,機構主體組織的各類微媒體活動往往能夠吸引眾多網絡流量,因而,可以在檔案服務過程中組織微媒體活動,提升自身的網絡影響力。例如,在微信公眾號中舉辦以歷史知識為主的答題競賽,并與網絡投票、網絡直播等多樣化的活動結合,傳播檔案文化、引導用戶參與,以提升檔案服務部門的影響力。
3 研究用戶偏好,進行個性化檔案信息推送
檔案信息服務是一項以檔案資源為基礎的綜合性服務,因此專業(yè)性始終是檔案信息服務過程中不容忽視的重要特征。在專業(yè)性服務過程中,除了立足于檔案知識本身之外,還應當考慮檔案內容與用戶需求的對接,開展個性化、精準化的信息推送。在社交網絡環(huán)境中,用戶的數量十分龐大,每個用戶的偏好也存在差異,因而個性化、差異化的服務需要對單一用戶進行深入分析。
一方面,應當在云計算技術的支撐下,為用戶建立起涵蓋個人基本信息、閱讀偏好和興趣特征的個性化檔案,并對用戶的網絡行為數據進行實時抓取,從而基于“用戶小數據”建立特定用戶的行為畫像。另一方面,基于大數據技術,對大量用戶數據進行分析,精準把握特定年齡階段、區(qū)域、行為偏好,充分考量用戶的信息需求、行為習慣,為個性化檔案信息的推送提供參考。
為用戶進行精準的信息推送是檔案內容呈現的極佳方式,除了面向個人用戶進行檔案信息個性化服務之外,檔案機構還可以在自身的檔案資源優(yōu)勢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展與學校、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等組織的合作,面向特定單位提供專題檔案服務,提高優(yōu)秀檔案資源的利用率。如聯(lián)合舉辦以歷史、人文、教育等為主題的專題檔案活動,充分運用多個組織在社交媒體上的影響力,提升檔案機構的社會影響力。
在互聯(lián)網經濟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下,檔案服務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對于個人進行知識服務,還包括在教育培訓、研究、興趣培養(yǎng)等方面的綜合性服務。社交媒體作為一個聯(lián)系用戶、研究用戶、服務用戶的平臺,能夠在這個過程中借助科技的力量,實現更為精準的個性化服務,促進我國檔案事業(yè)走進“共享經濟”時代。
參考文獻
[1]張文元.社交媒體檔案資源共享平臺服務研究[J].檔案天地,2017(11):36-39.
[2]王小囡.基于社交媒體的檔案信息服務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17.
[3]周耀林,路江曼.論社交媒體下檔案服務的創(chuàng)新[J].檔案學通訊,2014(6):45-49.
[4]馬雙雙.基于小數據的我國檔案信息資源個性化服務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8(4):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