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振凱
學校作為社會總系統(tǒng)中的一個子系統(tǒng),對于構建和諧社會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因此,構建和諧校園不僅僅是學校的一種價值追求,更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有力驅動?!昂椭C社會”是黨在新世紀新階段提出的具有特定內容的社會目標,黨在“十六大”把“社會更加和諧”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指標。和諧校園作為和諧社會構成的一個重要因素,有其特殊的地位和意義。
和諧校園主要是指校園內部各種要素處于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狀態(tài),主要表現為校園組織結構要素、教育環(huán)境、教師間人際關系、學生間人際關系、師生關系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等幾個方面的和諧。和諧校園是學校結構、質量、效益、規(guī)模和速度等要素的和諧發(fā)展。①
校園文化是指學校這個特殊場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環(huán)境和文化氛圍,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為主體,以校園為空間背景,圍繞教學活動和校園生活而創(chuàng)制并共享的,以文化沖突與統(tǒng)一為表征的亞文化系統(tǒng)。它體現在顯性課程和潛在課程(亦稱隱性課程)兩方面,顯性課程指學校規(guī)定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技能、思想觀點、行為規(guī)范等,潛在課程包括校園建筑、文化設施和環(huán)境布置等有形環(huán)境和校風、教風、學風、人際關系、文化生活、集體輿論、心理氣氛以及校園群體觀點、信念等無形環(huán)境。②校園文化作為和諧校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校園文化的和諧與否直接決定著和諧校園的建設。校園文化的內涵主要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個層面。其中,物質文化是和諧校園文化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制度文化是和諧校園文化的催化劑,精神文化是和諧校園文化的靈魂;三者之間關系密切,共同決定著如何構建和諧的校園文化。
物質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硬件設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體;物質文化各個實體之間的聯系是學校教育價值觀的體現。物質文化實際上就是指學校的校園環(huán)境,校園環(huán)境其實也可以產生一種文化,即校園文化內涵中所提及的隱性文化;對受教育者具有耳濡目染、潛移默化、陶冶情操等不同程度的作用。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校園的每一塊墻壁都說話,讓每處環(huán)境都育人”,總之校園的物質文化對于和諧校園的構建具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而制度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各種規(guī)章制度的整合體。制度作為學校這一組織的重要表現形式,其至關重要的核心就是公平正義?!昂椭C校園的靈魂是民主的氣氛、公平的理念、關愛的精神、進取的態(tài)度、依法治校的觀念”③而物質文化與制度文化有一個共同的活的靈魂即校園精神。校園精神的內容主要包含大學精神、辦學理念、校訓等無形的校園文化主體和形式,這種無形的文化氛圍具有強大的影響力、感染力和滲透力。
各個高校重視校園文化的建設數見不鮮,但是標新立異的建設卻屈指可數。在各大高校的激烈競爭中,誰能夠更好更快的把握住校園文化的建設,那么在各個高校中一定會脫穎而出;因此校園文化的建設有其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不僅僅是各大高校之間的競爭需要,更重要的是對于我國和諧社會的構建和現代化社會的建設具戰(zhàn)略意義?!吧鐣绞切枰嗟男轮R和高科技,高等教育就越會成為社會的中心?!雹軣o論從任何一個層面亦或是任何一個高度,校園文化都有其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期望。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激發(fā)全民族文化創(chuàng)造力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會文化更加豐富多彩,使人民風貌更加昂揚向上?!雹菸幕ㄔO在當今的時代背景下,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戰(zhàn)略意義。而校園文化作為文化建設的一個方面,肩負著傳承和發(fā)展傳統(tǒng)文化、吸收和改造外來文化、創(chuàng)造和研究更新的文化等重任。大學文化是大學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是高校發(fā)展戰(zhàn)略的重要構成部分,已日益提升到大學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戰(zhàn)略高度。大學發(fā)展本身是一種歷久彌新的文化積淀,大學文化建設決定著大學自身改革的高度、發(fā)展定位和未來走向,是大學創(chuàng)新的動力源泉。
校園的主體是學生,所以校園文化的現實意義主要表現在對學生這個主體發(fā)揮的引導和培育作用。梅貽琦先生在1931年11月就任清華大學校長時提出“學校,特別是辦大學,應有兩種目的:一是研究學術,二是造就人才。”無論從“研究學術”或“造就人才”的任何一個角度,都無法脫離學生這一主體。因此校園文化的現實意義就是在于對學生的培養(yǎng),使學生能夠真正成為有益于社會、有益于人民的人才。從而推動和諧校園的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進一步發(fā)展。校園文化建設的目的,就是有助于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娜瞬?,即體魄健全、身心健康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校園文化建設的任務,就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⑥校園文化的現實意義不僅僅停留在學生在學校的這個時期,更重的是學生在走向社會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時的時期,即投身于建設社會主義事業(yè),促進和諧社會更好更快的發(fā)展。但是在學生停留在校園和進入社會這個過渡期,校園文化的和諧與否,直接關乎學生將來步入社會時會以一個什么樣的狀態(tài)進入,積極健康還是消極腐化。
心態(tài)就是人的一種認識、情緒和感受,以及價值取向的表現形式。學生心態(tài)就是學生對校園環(huán)境、校園內的重大事件以及與校園相關的其他事項所產生的一種認識、情緒和感受,以及價值取向。而學生心態(tài)的積極健康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校是否具有和諧的校園文化,因此學生心態(tài)與和諧校園文化有著緊密的聯系。
大學生普遍年齡一般在18~25歲之間,從心理學的觀點看,正處于青年中期。但是大學生還處在高等學習階段,缺乏社會經驗,因此還不能完全等同于社會青年;他們的心態(tài)會因為校園文化的變化而變化。當今時代,發(fā)展迅速,國內外文化交流頻繁,使得很多腐朽沒落、消極有害的文化也通過不同的途徑傳入大學,或多或少的影響著和諧校園文化的建設;從而使學生心態(tài)也發(fā)生潛移默化的變化。因此培養(yǎng)積極健康的學生心態(tài)刻不容緩。
大學生心態(tài)之所以具有特殊性主要是由五個共同原因造成的:(1)很多大學生是第一次離家在外,內心存在很強的依賴性和自我性,對待事情缺乏一定的獨立能力和寬容態(tài)度;(2)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使大學生有了相對較多的“自由”,在不能正確的把握限度的前提下,往往會造成惡果;(3)很多大學生誤解大學真正的含義,放松對學業(yè)的重視,可是對自己成績的要求卻恰恰相反;(4)大學校園本身就是一個大的集體,他們都來自天南海北,性格迥異,只有彼此的包容才是融合的唯一方法;(5)缺乏一種自我反省意識,對事情不能進行客觀的評價??偠灾?,大學生心態(tài)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是多方面多種要素綜合起來的必然結果。在這些共同的原因下可能造成大學生性格孤僻、高傲、自卑、嫉妒、報復、異性交往困惑等嚴重的心理障礙。從而引發(fā)一些的問題:學業(yè)成績問題、情緒失控問題、人際關系交往不和善問題、焦慮問題、情感問題、性健康問題、特殊群體心理健康問題以及大學生適應生活問題等等,這一連串的問題無時無刻不在威脅著和諧校園文化的形成以及和諧校園的構建。這些問題歸根結底,在于進入高校時,沒有能夠的及時調整和轉變自己的角色以及認知自己的職能;這也恰恰正是校園文化所發(fā)揮作用的領域。從高校的大學精神到校園環(huán)境再到學校制度,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對大學生心態(tài)有著潛在或顯現的影響。
“和諧”這一概念貫穿古今中外,西方的畢達哥拉斯學派有兩句著名的哲學格言:什么是最智慧的——數;什么是最美的——和諧;東方和諧的概念以“和”的范疇出現,在《中庸》一書中得到恰如其分的體現: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颂斓刂詾榇笠?。和諧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是社會發(fā)展的必須,也是校園建設的精神指導。因此和諧校園的構建具有長遠的發(fā)展前景。
和諧校園的構建,積極地響應了時代的主題和社會的需求,具有廣泛的發(fā)展空間。社會發(fā)展日新月異,但“和諧”這一主旨長時間內卻不會改變。而高校作為學生與社會的過渡階段,校園的和諧與否,直接關乎學生步入社會時所持有的心態(tài)和價值觀是否具有和諧理念。同樣,構建和諧校園是社會發(fā)展的客觀需求,是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要求,也是促進我國教育事業(yè)全面協調發(fā)展的客觀需要。和諧校園的構建對于高校內部而言,可以促進學校精神的新陳代謝、校園環(huán)境育人功能的加強、學校制度更加公平正義,從而促進學校的全面發(fā)展,使學校的規(guī)模、結構、質量和效益得到合理的調適??傊?,“和諧校園是學校改革、穩(wěn)定和發(fā)展的基礎。”⑦和諧校園的構建對于學校的主體而言,有利于激發(fā)大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有利于營造安定有序的校園秩序,有利于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得到更好地培育。和諧校園的構建不僅在現在需要,而且在將來的很長一段時期內也需要。
注釋:
①段建國,孟根龍.構建大學和諧校園:理論與實踐[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22.
②周運來.高校校園文化傳承與發(fā)展[M].長沙:岳麓書社,2009:5.
③段建國,孟根龍.構建大學和諧校園:理論與實踐[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24.
④陳學飛.美國、德國、法國、日本當代高等教育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⑤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3.
⑥周運來.高校校園文化傳承與發(fā)展[M].長沙:岳麓書社,2009:5.
⑦段建國,孟根龍.構建大學和諧校園:理論與實踐[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