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雀
從學校畢業(yè)至今已經(jīng)一年多了,“家里蹲”的我打算先以寫作為業(yè),不知不覺間湊出了十多個短篇。除了少數(shù)例外,其他都算得上是同一個系列。不變的主角張?zhí)駚碜蚤L篇習作《輕軌車站》(他身上有部分我自己的影子),次要人物的原型大多是中學和大學的同學(他們交替出現(xiàn)在不同的作品中),時空則從中學大學一直到初入社會。也就是說,這個系列涉及了這代人的學校生活和畢業(yè)進入社會后的生存狀態(tài),包括他們的學習應試,青春迷茫,逃離逆反,也有自立謀生過程中的初嘗艱辛。
這樣寫開始是無意識的,寫了幾篇以后有點自覺了,當然多少還是受前輩作家的啟發(fā)和影響,比如以前讀過或是翻過的奈保爾的《米格爾大街》、喬伊斯的《都柏林人》、舍伍德·安德森的《小城畸人》等短篇集。我并沒有不自量地去比附經(jīng)典作家的意思,事實上,雖然同是寫人寫生活,但因為時代社會文化背景的差異,在人類的共通性之外,具體人物的生存境況還有寫作者的表現(xiàn)方式是不一樣的?!斗N一地南瓜》講述初出社會的小青年張?zhí)窈徒囊恍《紊睿哼B綿不斷的雨天,無所事事的日常,離家出走的英國短毛貓……在一種散漫慵懶的狀態(tài)下,他倆一邊閑扯吐槽一邊出門去尋找那位“喵星人”。涉過小區(qū)院子里的積水,兩個人來到廢棄的活動室,在光線昏暗、蒙滿灰塵的健身器械和柜架間折騰半天,后來驚動了一只陌生的流浪貓,但不是江楠之的卡鰍。出現(xiàn)的一個意外是,花貓受驚倉皇逃竄時打翻了一只鐵盤,盤里的南瓜子灑落在地——對貓的尋找暫時不了了之。有意思的是,這個偶然導致了某種新的可能性的發(fā)生,那就是讓南瓜子跟泥巴、跟大自然親密接觸,種一地南瓜。盡管這只是江楠之的異想天開加王婆賣瓜,張?zhí)衤牶蟮姆磻彩堑《柘麡O,帶了一絲絲嘲諷的,不過他終于被江楠之的搖唇鼓舌說服,至少是被動應和、承諾和跟隨。本來是波瀾不興無聊無謂的庸常生活,卻因一個微小的念頭發(fā)生了短暫改變,我們不妨夸張點將其視作另一種尋找,即便它像靜水表面偶然泛起的一絲漣漪那樣細弱,而且大概率可能再一次復歸原狀。
記得在小學和初中時寫過若干類童話故事,當時的寫作源于好奇和模仿——那是日常的快樂、苦悶和迷思之外無中生有出來的大千世界,夢幻奇境。穿行于語言世界的自由無礙天馬行空令人興奮:記錄與想象,現(xiàn)實與虛擬,日常與夢境,過往與未來——一切可能不可能的都可以超越時空相交相遇?,F(xiàn)在回看當時的寫作行為,那既是一個兒童的本能模仿好奇心的迸發(fā),不可否認也是內(nèi)心情緒的釋放乃至無意識的創(chuàng)造。往下隨著時間的推移,個人的日常生活和身心狀態(tài)都發(fā)生了改變,童年階段自發(fā)寫作的率真、簡單與自由,幾乎是不可復現(xiàn)的了。
然而寫作顯然不止是展現(xiàn)一些想象的奇景,而是對人、人性與社會的探究,是“制造一個鞘套,一個模子”讓萬事萬物各安其位。在語言世界里作者可以是無所不能的造物主,但具體到寫作上,大到對材料的選擇,小到一字一詞運用,都須落到實處——如同卡佛所說的,要盡其所能地投入到對生活的這一瞥中,充分調(diào)動自己的才華,通過清晰具體的語言,讓細節(jié)變得生動。在我的這些個以同代人為表現(xiàn)對象的小說中,同一人物或會有不同的身份心態(tài)變化,張?zhí)窕蛟S不只是張?zhí)瘢拖衲侵皇й櫟呢垼瑢畞碚f是親兒子般的存在,對張?zhí)駚碚f則可能是行動前的疲憊,好奇心和活力的缺失。在乏味而綿延不絕的暴風雨中,他們艱難地行動起來,邁過那些積水的坑洼,路經(jīng)陌生老頭兒的小賣部,直到在活動室驚走流浪貓發(fā)現(xiàn)了這些原本靜靜地呆在鐵盤中的南瓜子。
我不想把生活處理得太沉重或太嚴肅,小說中人物的斗嘴調(diào)侃吐槽,是看得見的生活里的幽默、喜感乃至小小的荒誕,是一代人真實的存在方式,也是他們較為普遍的生活狀態(tài)(比如應付式的學習和生活,缺乏基本的時間觀念而疏于計劃,無謂的慵懶隨性等)。不過包括我自己在內(nèi)的同齡人,一方面似乎生活得隨波逐流,另一方面也還是有想要喚醒自己的意識,并非徹底渾渾噩噩。這盤南瓜子誘發(fā)的也許正是他們意識深處的某些焦慮不滿欲求向往。每個人最終都不得不成長成年,承載自己的那一份不可取代的生命經(jīng)驗,這需要負起某種責任,成為獨立的人,而不是在暴風雨的困擾中吸煙打盹,或作無謂的口舌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