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全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 《哥德巴赫猜想》發(fā)表40周年。1978年1月徐遲在《人民文學》上發(fā)表以數學家陳景潤為主人公的《哥德巴赫猜想》,引起轟動,成為新時期報告文學的“報春燕”。在當代文學史上,《哥德巴赫猜想》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首先是開啟了新時期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的閘門?!陡绲掳秃詹孪搿访鑼懙氖敲\多舛的普通知識分子。其詩化的敘述語言、生動感人的情節(jié)設置以及對知識分子的重新肯定等,勇敢地突破了“文革”十年強加于文藝的種種條框,從而使這部作品在當代報告文學史上有了劃時代的意義和價值。報告文學這個閘門一經打開便一發(fā)不可收拾,一瀉千里,爆發(fā)出巨大的能量,從此以后,許多作者紛紛加入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包括黃宗英的《大雁情》、理由的《揚眉劍出鞘》、陳祖芬的《祖國高于一切》、魯光的《中國姑娘》、柯巖的《船長》、趙瑜的《強國夢》等大量優(yōu)秀作品的涌現,讓報告文學“由附庸蔚為大國”(張光年語),成為了一種堪與詩歌、小說、散文、戲劇比肩的重要文體。報告文學作品的數量和質量、社會效果等,都是中國文學史上前所未見的。以前報告文學在中國的文學序列里實際上是不存在的或不獨立自足的。譬如,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它通常被稱為特寫或文藝通訊,如《誰是最可愛的人》《我們會見了彭德懷司令員》《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紅桃是怎么開的?》《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弟兄》《南京路上好八連》等等。它們的作者,包括魏巍、穆青等,其實都不是文學作者,而是新聞記者。而從徐遲等人的作品開始,報告文學才真正變成了專業(yè)作者的寫作,成為了一種獨立的文學體裁和樣式。
《哥德巴赫猜想》拓展了新時期文學的基本主題和題材領域。新時期文學的最大主題是文明和愚昧的沖突?!陡绲掳秃詹孪搿匪_辟的科技題材,所塑造的科學家的典型,拓展了新時期文學的寬度和厚度,為科技題材創(chuàng)作和知識分子形象的塑造打開了新天地?!陡绲掳秃詹孪搿穼萍碱}材創(chuàng)作的啟示之一是,必須強調報告文學的可讀性、生動性、詩性。報告文學要重視人物的刻畫,重視故事的講述,這是最基本的創(chuàng)作啟示。第二個啟示是,要將抽象、玄奧的科技術語和概念形象化。我們今天描寫神舟上天、蛟龍下海、高鐵、粒子對撞機、機器人、超算、量子通訊等尖端科技題材,都應該向《哥德巴赫猜想》學習,學習其如何把深奧的東西形象化,做到深入淺出,富于感染力。第三個啟示是,要緊扣社會現實,記錄和表現這個時代,反映老百姓的心聲。第四個啟示是,報告文學要堅持短、平、快、新、實、美的特點。報告文學是輕騎兵,倡導短寫、寫短、寫精,《哥德巴赫猜想》僅僅一萬八千多字,卻包含了巨大的信息量。第五個啟示是,科技題材創(chuàng)作具有的難度和廣闊空間,現在還有很多創(chuàng)作的空白需要我們不斷去填補,為科學文藝、報告文學注入源源不斷的新生命。
《哥德巴赫猜想》奠定了新時期報告文學的底色和基調,甚至可以說是奠定了中國報告文學的基本規(guī)范。我們今天談論報告文學,都應該回到《哥德巴赫猜想》這部經典作品上來。它對報告文學的規(guī)范意義體現在:一、直面現實,不回避矛盾,不規(guī)避問題,與時代同頻共振。二、始終追求報告性、新聞性和藝術性、文學性的完美融合。有的研究者提出報告文學不能有想象性的描寫,如果我們回頭仔細閱讀《哥德巴赫猜想》就會發(fā)現,其實報告文學需要而且存在著大量想象性的描寫。而且,正是因為有了這種豐富的想象和鋪展,才讓報告文學具有了更高的藝術品質。這是對報告文學規(guī)范的意義。
除了文學史上的意義之外,《哥德巴赫猜想》在中國當代的思想史、文化史和科技史上都產生了巨大影響,推動了全社會的思想解放運動,宣告了科學春天的到來,甚至直接影響了黨中央關于“科技是生產力”直至后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一科學理念的提出。同時,《哥德巴赫猜想》也有力地改變了廣大知識分子的命運,可以說,大批知識分子的平反,包括為之正名,以至于提出尊重知識尊重知識分子,都跟這部作品有關。在紀錄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中我們就能看到這種關聯(lián)的證明。
改革開放以來,政治、經濟環(huán)境的逐步改善,思想的解放和再啟蒙,文藝界“雙百”局面的日漸形成……這一切,都推動著作為文學“輕騎兵”和時代生活“神經末梢”的報告文學的崛起和勃發(fā),從而造就了新時期文學創(chuàng)作中引人矚目的一道美麗風景。
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各種社會問題、矛盾沖突漸露端倪。號稱 “時代輕騎兵”、“偵察兵”和“突擊手”的報告文學,敏銳地將目光更多地投向了這些社會熱點、焦點、難點和疑點問題。譬如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出路、民工潮問題,完善法制建設問題,獨生子女、青少年教育問題,人才流動、出國潮問題,生態(tài)開發(fā)與環(huán)境保護問題,婚姻家庭問題,城市交通、供水、住房問題等。代表性作品如聚焦獨生子女社會問題的《中國的“小皇帝”》,描寫出國潮現象的《世界大串連》,表現生態(tài)危機的 《伐木者,醒來!》,涉及人口流動題材的《西部在移民》,揭露體育界種種弊端的《強國夢》,揭示城市乞討流浪者生活的《丐幫漂流記》等。改革報告和抒寫時代主旋律的作品,則有王宏甲的《無極之路》、楊守松的《昆山之路》、盧躍剛的《長江三峽:中國的史詩》等。歷史題材方面,錢鋼的《唐山大地震》可謂是開辟了“災難報告”之先河,為國家災難史添上了不可或缺的一頁。胡平、張勝友的《歷史沉思錄——井岡山紅衛(wèi)兵大串連二十周年祭》,通過撿拾諸多歷史細節(jié)和情節(jié),對一代人的命運悲劇進行了深入反思;徐志耕的《南京大屠殺》潛入歷史內部,為中華民族受難史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此期報告文學的題材和內容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報告文學的社會功能繼續(xù)得到強化,全方位、多視角、全景式的作品接連涌現,使報告文學的文學性、藝術性特質得到了加強和擴展。
這一時期的報告文學作品,大多貼近當下現實生活,反映和表現的題材與主題大多具有鮮明的新聞性和時效性,這些直面現實特別是揭示社會問題的報告文學接連引發(fā)了轟動,在全社會都產生了相當普遍的影響,也為報告文學贏得了前所未有的聲望和地位。因此這一時期也可以說是報告文學的黃金期。
90年代的報告文學似乎正在逐步走向“小眾化”,在內容上有了更大的包容性。但是,對影響中華民族走向現代化的重大實踐的報告,對新時代涌現出來的當代改革者、勞動者群體形象的塑造,對時代主旋律大力弘揚的作品數量仍占相對多數。如邢軍紀、曹巖的《商戰(zhàn)在鄭州》,黃傳會的《“希望工程”紀實》,李鳴生的《飛向太空港》等。與此同時,“社會問題報告”仍占有相當的比重,譬如關于環(huán)境污染和生態(tài)保護(如陳桂棣的《淮河的警告》)、新形勢下知識分子的生存處境(如王家達的《敦煌之戀》)、貧困大學生(如何建明的《落淚是金》)、貪污腐敗(如楊黎光的《沒有家園的靈魂》)等社會問題的揭示和報告。這種報告已經逐漸從“激憤式”走向了理性的思考,更加重視對問題的剖析,從中引出可行的對策與建議。這一時期的報告文學,在題材空間上繼續(xù)有所拓展,高新科技領域與高科技人才、尖端軍事國防題材、革命歷史和近代歷史題材等較多地進入被“報告”的范疇。報告文學的文體形式和表現手法進一步豐富,日記體、口述實錄體、訪談體,電影蒙太奇手法、多元敘事等種種方式都被作家所嘗試和采用。
自2000年以來,隨著數字化、信息化時代的全面到來,文學在社會生活中的整體地位和文學自身的格局、面貌都發(fā)生了劇變。報告文學這種特別重視時效性、新聞性和信息性的文體,遇到了空前嚴峻的挑戰(zhàn),并在陣痛中發(fā)生著嬗變與新變。非虛構創(chuàng)作蔚為風尚,報告文學顯示出強大生命力和影響力,修志修譜、寫實立傳成為社會熱點,邀約寫作現象更為普遍,報告文學主動轉型,繼續(xù)在社會生活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新世紀報告文學中,最突出的是“時政報告”,即以社會重大事件,時事、政治、經濟的焦點問題作為自己的創(chuàng)作對象。如中國“入世”、三峽工程、載人航天、奔月計劃、青藏鐵路、南水北調、北京奧運、蛟龍?zhí)胶?、高鐵超算、機器人,抗擊“非典”、抗震救災等。代表作如呂雷、趙洪的《國運——南方記事》,李鳴生的《千古一夢——中國人第一次離開地球的故事》,何建明的《國家行動》《我的天堂》《國家》,黃濟人的《命運的遷徙》,胡平的《心月何處》,徐劍的《東方哈達》,李春雷的《寶山》《木棉花開》,梅潔的《大江北去》,王立新的《曹妃甸》,楊黎光的《瘟疫,人類的影子》,李鳴生的《震中在人心》,許晨的《第四極》,王宏甲的《塘約道路》等。其次是社會熱點問題報告。如揭示貧困地區(qū)艱難生存的《西部的傾訴》,揭露和反醫(yī)療腐敗的《天使在作戰(zhàn)》,揭示生態(tài)環(huán)保嚴峻課題的《生存與毀滅》,描寫農民工子女教育困境和新一代農民工處境的《我的課桌在哪里?》《中國新時代農民工》,反映農村留守兒童嚴峻問題的《世紀之痛》,揭示獨生子女意外死亡社會難題的《只有一個孩子》,表現空巢家庭老人苦境的《老年悲歌》,反映基層民主政權建設艱難進程的《昂貴的選票》《讓百姓做主》等。其三是為時代楷模、英雄立傳作歌,呼喚并重建理想、信仰、品格、情操和道德、良知,如何建明的《根本利益》《爆炸現場》《山神》,黨益民的 《守望天山》《用胸膛行走西藏》,張雅文的 《生命的吶喊》,蔣巍、徐華的《叢飛震撼》等。此外,歷史題材報告文學亦時有佳作出現,如張培忠的《文妖與先知》,王樹增的“革命歷史題材系列”,金一南的《苦難輝煌》。
新世紀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繼續(xù)將現實作為自己最重要的描寫和表現對象,勇敢承擔“時代書記員”和“人民代言人”的角色。記錄時代,為時代寫史,描繪人們的精神圖譜。為人民立傳,傳達百姓心聲,反映民族心史,擔當社會責任,體現文學操守,是新世紀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最重要的主題及價值追求?!懊裆鷪蟾妗睙o疑是創(chuàng)作的一大焦點。記事寫人是報告文學的基本功能。闡述新思想、新發(fā)現,是新世紀報告文學在主題選擇方面的一個顯著特點。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廣大報告文學作家積極參與社會生活,在重大事件面前總是第一時間出現在現場,不缺席,不失語。報告文學在題材內容、理性思辨、文體形式、藝術手法等方面都有長足進步,在現場性、真實性、思想性和藝術性品格方面有較大創(chuàng)新拓展,使得許多作品更生動好讀,更有力量。與此同時,富于現實批判精神的作品較少,報告文學的戰(zhàn)斗性、政論性、干預生活的能力明顯削弱。報告文學的發(fā)表園地、生存空間有所萎縮,創(chuàng)作隊伍后繼乏人,現有作家的藝術能力有待提高。報告文學發(fā)展既有難逢機遇,又面臨著嚴峻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