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慧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文化藝術中心 黑龍江 牡丹江 157000)
《e小調小提琴協(xié)奏曲》瀟灑、流暢的旋律,體現了門德爾松富于生命力的才華和浪漫主義性格。這首協(xié)奏曲的形式與以往有所不同,它的3個樂章是連續(xù)演奏的。
這一優(yōu)美的曲調是從一首民謠發(fā)展而來的。連接部(總譜C)不像有些樂曲那樣,只是主題的過渡和調性的轉換,自身沒有鮮明的主題形象,這一連接部主題也非常流暢優(yōu)美,起伏跌宕。
先由樂隊奏出連接部主題的第一樂句,小提琴緊接重復,第二樂句是第一樂句的模仿,調性已接近b小調,兩樂句的旋律過后,有三個段落的連接發(fā)展:段落一是緊接旋律的音階式的上下行起伏的樂句,每句以強奏的長音結尾;段落二(總譜D)由雙音震音和三連音構成,這里有三個樂句,每一個都是一個漸強的進行;段落三(總譜E)是樂隊長音襯托下,小提琴分解和弦的演奏,每句的最高音都要強奏(sf),又經過一個漸弱的樂句,進入了纏綿悱惻的副部。
副部主題是一首抒情而稍帶憂郁的旋律:副部(總譜F)開始于樂隊聲部,以極弱的力度,小提琴進入是采用連弓(含有保持音)奏法,從中聲區(qū)開始,緩緩上升,同時伴隨力度漸強,從這個強點上(總譜G)持續(xù)一個長樂句后,力度漸弱。這時,又出現了主部動機,開始了樂章的展開部(總譜H)。
主、副部主題都是舒展的旋律,沒有強烈的對比,展開部也沒有很劇烈的戲劇性沖突,就呈示部的主要主題材料一一進行發(fā)展,分三個段落:段落一以音階和分解和弦為主,形成異彩紛呈的華麗走句,后在樂隊長音和顫音的襯托下,出現主部主題動機片段(總譜K);段落二(總譜L)是連接部材料的發(fā)展,先是主題旋律,緊接是八分音符連綿的發(fā)展;段落三(總譜N)又回到主部主題的動機,由這一動機的展開直接引入華彩樂段。
再現部變得更為緊湊。小提琴順應著華彩樂段的分解和弦演奏,樂隊便輕輕地再現主部主題和連接部主題,小提琴休止12小節(jié)后演奏了連接部的后半部分,以引入副部的再現。副部在E大調上再現。
副部再現完畢,又回到主調(E小調),由副部動機引入樂章的尾聲(總譜R)。長大的尾聲是樂章的各主題樂意的總結:首先是樂隊節(jié)奏音型襯托下小提琴演奏的音階、琶音構成的輝煌段落(總譜R),這一段落連續(xù)不斷地演奏,以分解八度的半音階進行推入音區(qū)最高點,在極強的力度上出現主部主題動機(總譜T),富有動力的激情,隨后進入流動的連接部旋律;尾聲的最后一個段落(總譜U)是急速(Presto)演奏的輝煌的結束段。整個樂章構架得簡樸、勻稱、嚴整。第一樂章沒有結束在主和弦上,而是很自然地進入了第二樂章。
三部曲式的首部在C大調上陳述,舒展優(yōu)美的旋律直抒胸臆,微微起伏的6/8節(jié)拍,似內心按捺不住的波瀾,不禁要傾心歌唱。
接下來的段落(總譜A)在人們的內心蕩起一層層漣漪,隨著調性到C大調的回歸(總譜B)又恢復了平靜。
三部曲式中部主題,首先由樂隊奏出,隨后小提琴在樂隊雙音震音的襯托下,用八度雙音演奏(總譜C),隨后,小提琴又加入了一個震音聲部,使得聲音豐滿而具有回響的效果,似乘風飄逸般瀟灑動人。三部曲式的再現部(總譜E),小提琴在較弱的力度上吟唱出首部主題,這里樂隊卻采用了中部的織體,運用雙音震音,襯托著這一寧靜的旋律,與首部的風格形成對比,隨后又回到首部的織體,沒有經過調性變化。本樂章的尾聲(總譜F)順應再現主題的旋律,每樂句在屬音或主音上停留、徘徊,最后靜靜地結束在主音上。
作者在這里運用了小提琴的各種技巧使這首樂曲新穎美麗。引子在e小調上開始,這個引子的出現緩和了第二、三樂章之間的對比。主部直接進入E大調,開始幾小節(jié)詼諧明亮的分解和弦如開場的號角,一句強似一句地奏出,接下來的主部活躍跳動。副部(總譜1)主題由小提琴演奏的B大調上行音階引入,先由樂隊呈示出主題旋律,再由小提琴反復,主題旋律中短時值休止符的運用,增強了音樂的彈性。接著旋律又由樂隊接替,小提琴以無窮動式的走句相應和(總譜K),隨即引出主部主題在呈示部中簡潔的再現。中央插部(總譜L)是一個短小的樂段,出現在D大調上。這是樂章中惟一一個在下屬方向開始的樂段,所以有些新異的味道,這一旋律經樂隊反復很快結束在小提琴連頓弓的走句中。
再現部(總譜M)完整地再現了主部,副部主題(總譜O)主要由樂隊演奏,小提琴或以音階琶音、或以長顫音、或以強力度震音進行附合,時隱時現,與樂隊交相輝映。尾聲以震音為主,間或雙音、和弦的強奏,演奏一氣呵成,使樂曲在輝煌的氣氛中結束。
[1]錢仁平.中國小提琴音樂[M].湖南文藝出版社,2001.
[2]張蓓荔,楊寶智.弦樂藝術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