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明
(武漢傳媒學院 設計學院,湖北 武漢 430000)
在東方傳統美學中,意境是一種特殊的藝術思維,需要創(chuàng)作者對作品構圖、色彩和場景等進行虛擬創(chuàng)設,通過幻想為作品增添視覺審美感。意境一般用于東方繪畫作品中,美國動畫電影創(chuàng)作者開始注重動畫場景的意境之美,用極具東方繪畫風格的視覺語言來對場景進行針對性設計,既滿足西方觀眾對東方美學傳統的興趣,也迎合了東方人的審美習慣。
美國動畫創(chuàng)作者經常借鑒中國山水畫為故事增添意境。例如,在《花木蘭》與《功夫熊貓》系列影片中,創(chuàng)作者就將具有自然美感和歷史美感的中國景色運用其中,讓西方觀眾見識到中國桂林山水、北京長城等壯觀的景色。如《花木蘭》以一片山水畫貫穿始終,它以長城背景水墨動畫開場,觀眾隨著蜿蜒的長城逐漸看到一片壯麗的山水。好萊塢為充分表現花木蘭這位東方巾幗英雄的氣質,選擇性地將這部動畫電影的背景設置為傳統的中國水墨畫基調。雖然當時該動畫電影主要面向北美觀眾,非針對中國市場量身定做,因此無論是環(huán)境還是建筑方面,東方審美僅僅淺嘗輒止,但是影片中廣闊的山林、蒼涼的荒漠、層巒疊嶂的山峰還是為花木蘭出征之路添上了傳統的東方審美情趣,讓影片看上去與好萊塢其他動畫電影截然不同,東方神韻極為明顯。再如《功夫熊貓》,整部影片以我國古代社會為背景,把功夫修煉之地設定在云霧繚繞、與世隔絕的懸崖之巔。影片場景中的亭臺樓閣依山傍水,充滿鳥語花香、古香古韻,雖然是部動畫電影,但是卻將中國傳統建筑之美完美地展示給觀眾,無論從何種角度來欣賞,影片每一個場景都是一幅充滿東方韻味的水墨畫。例如,山村的悠遠恬靜、庭院的雕梁畫棟與亭臺樓閣、宮殿盤繞的騰龍與祥云紋樣圖案等,讓觀眾充分領略東方之美。尤其是《功夫熊貓》第二部中“鳳凰古城”的建筑,更是令國內外觀眾嘆為觀止。影片中川西民宿風格的鳳凰古城坐落在煙霧繚繞的青山綠水之間,和大自然完美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甚至與現實中鳳凰古城相差無幾,讓觀眾剎那間仿佛置身于一幅真實的東方畫卷之中。另外,動畫場景的背景畫面同樣以中國風的水墨畫為主,但畫面更具恬淡雅靜,凸顯熊貓阿寶原有生活的恬淡和平靜。此外,美國動畫電影還經常借鑒中國畫“留白”的手法。留白是東方繪畫虛實相間的常見手法,講究畫面通過寫實和寫意結合而營造“景外之景”般的意境。如《超能陸戰(zhàn)隊》中,導演在影片最后場景表現卡拉漢將要被時空穿梭機吸進去時,其身后巨大的建筑物都是虛化的,這與《功夫熊貓》中烏龜大師在桃花中隨風飄逝在虛無縹緲的山谷中的情節(jié)極為相似,都是在決戰(zhàn)時刻的畫面中采用了大幅的留白,讓正邪孤懸于天際,為影片增添了蒼茫之感。此外,為凸顯影片的意境之美,美國動畫電影還經常將具有東方傳統文化韻味的建筑、風土人情融入創(chuàng)作中,讓影片呈現出極為濃郁的東方民俗氣息。例如,《功夫熊貓》中不僅由獨具特色的中國傳統小吃、民間生活用具等展示東方民俗生活細節(jié)的審美元素,也以中國特色的建筑,如皇宮、廟宇、亭臺樓閣等為背景,為觀眾展示出一幅幅既生機盎然,又古樸典雅的東方景觀畫面。同樣在《花木蘭》中,導演根據《木蘭辭》的意境,在影片的戰(zhàn)爭場景中增添了大量祥云、火箭、弓弩、烈旗等中國元素,以重塑中國古戰(zhàn)場的意境??傊?,在美國動畫電影創(chuàng)作中,極為重視動畫場景的意境氛圍營造,將東方繪畫、繪畫手法、風土人情等有益元素融于影片中,讓影片不僅具有水墨畫般唯美的意境,又具有更大的空間感,讓觀眾領略到一場具有東方美學意蘊的視覺盛宴。
為滿足電影的東方審美需求,美國動畫電影創(chuàng)作者主要從以下方面對人物進行了設計:首先,外形塑造上,美國動畫電影摒棄了“高大上”型人物形象,采用了大量具有東方氣質的平民化人物造型,一定程度上縮短了人物與觀眾、電影的心理距離。例如《花木蘭》系列電影中,木蘭在造型方面就充滿了東方氣質特征,她有烏黑濃密的頭發(fā)、細長的丹鳳眼、彎彎的眉毛、扁平的鼻子,這些都體現出東方人典型外貌特征。當然電影并沒有完全照搬東方女性的特點,而是在尊重東方人審美的基礎上對人物的性格進行了改編。影片中木蘭已不是忍辱負重的封建社會婦女形象,而是變成了一位活潑勇敢、機靈好動、敢于掙脫封建束縛并追求自我的女孩,她兼具東方人的外形和西方人的性格特征,別具一番風韻。其次,人物的服飾刻畫上,美國動畫電影借鑒了東方傳統繪畫中寫意和圓融筆觸的藝術特征,讓人物線條流暢柔和,服飾古香古色而又不失時尚感,具有濃郁的東方審美意蘊。如花木蘭見媒婆時中式的淑女打扮,僅用幾筆簡單線條就將木蘭的性格和神情勾勒出來,實現了“形神兼?zhèn)洹钡膶徝酪?。同樣?008年《功夫熊貓》一片中,夢工廠對熊貓阿寶造型的設計上充分把握了東方文化,尤具中國民族傳統文化之精髓。阿寶頭部黑白相間與太極的圖形極為相似,而其胖乎乎、圓滾滾的輪廓也與太極符號形成了天然契合。人物服裝融入了馬蹄袖子與瓜皮帽等清朝設計元素,熊貓阿寶的設計看似簡單,卻體現出東方習武之人的著裝特色和平民百姓的簡樸。阿寶的父親鴨子平在影片中是根據中國傳統的父親形象而設計的,尤其阿寶父親頭上一條長長的辮子將東方民族屬性展示無遺。影片中阿寶父親身上的紫色大褂光鮮亮麗,紫色在東方傳統文化中象征著閱歷厚重,而光鮮亮麗的紫色大褂將整個人物的身份和東方屬性也展示得淋漓盡致。龜仙人身著綠色翔龍圖騰襲裝,手持禪杖,不僅盡顯東方禪者的超然氣質,而且外形簡約,符合現代審美。最后,在選定動畫人物時,好萊塢動畫電影為激發(fā)東方觀眾文化與審美認同,充分考慮了東方傳統審美取向和人文觀,讓人物角色最大限度地符合東方社會大眾在心中理想的形象。如影片《超能陸戰(zhàn)隊》中動畫設計師將日本社會熟悉的男孩形象運用在主人公濱田宏塑造過程中,他身材瘦小,但迷戀科學,既具有謙虛隱忍等典型的東方人性格特征,又具有一定的韌性和拼搏精神,這與日本社會男性的外在特征和內在心理傾向極為相似。同樣在《功夫熊貓》中,導演將熊貓這個符合中國社會大眾審美取向和心理取向的國寶動物作為主角,極大地增添了影片的中國氣息,而蓋世五俠虎、蛇、鶴、螳螂、猴在中國文化中也分別具有獨特的審美內涵和文化內涵,將其設定為主要人物符合中國社會的主流審美情趣。
為增加電影的東方韻味,美國動畫設計者將具有東方風情的民族音樂添加到了很多影片中,讓影片呈現出濃郁的東方風味。在電影《功夫熊貓》中,背景音樂就以中國傳統戲曲為開場曲,而這種極具沖擊力的戲曲配樂瞬間點燃了觀眾對電影的觀影興趣,之后電影在優(yōu)雅清揚的主題曲中拉開帷幕。此時鮮明的笛子旋律、由遠及近的山水畫背景如同一位穩(wěn)重深沉、飽經滄桑的老者,緩緩地為觀眾揭開了一幅遼闊曠遠的中國畫。在竹笛演奏之后,電影隨即就用極具中國韻味和氣質的琵琶、二胡兩種抒情樂器,配合著傳統戲曲鑼鼓點,為觀眾營造出中國武術的孤傲清幽、悠遠寧靜的意蘊。當這段別具東方神韻的樂器結束后,電影緊接著出現了一幅大俠施展輕功的畫面,輔以悠揚溫婉的笛聲為背景音樂,一瞬間就將觀眾吸引到了一個充滿東方審美意蘊的東方語境,之后鑼聲的出現讓觀眾明白影片情節(jié)的轉折和發(fā)展。除了使用大量民族樂器外,《功夫熊貓》中還使用了大量應用于中國民間歡慶場面的樂器組合。例如,在神龍大俠競選大會上,影片采用嗩吶與鑼鼓的樂器組合,同時使用具有中國傳統民俗特點的煙花爆竹聲及浣熊大師吹奏的中國樂曲,將具有中國民間風情的場面勾勒得淋漓盡致。而在電影最后,中國傳統樂器揚琴演奏的背景音樂將觀眾的目光完全地引入阿寶和大師在和平谷切磋比武的肅穆場景。蘊含中國古典氣質與韻味的二胡,具有古代文人雅士情調的古琴與長簫,具有較強抒情色彩的古箏,極具民間色彩與地方風味的嗩吶、笛子等中國傳統樂器,讓美國動畫電影演變?yōu)槌錆M中國風情的古典音樂盛宴。
好萊塢動畫電影還借鑒了東方悠久的哲學思想,尤其是中國儒家等傳統思想,讓影片呈現出濃郁的東方哲學韻味和審美韻味。例如,《花木蘭》一片對儒家思想予以深入的探討。眾所周知,儒家思想重視家庭倫理關系,主張家庭中倫理綱常的維系,強調仁、義、禮、忠、孝等。影片中,花木蘭雖然具有美國女性的部分性格特征,但是仍然遵循著東方的倫理要求,努力地學習東方社會獨有的禮儀規(guī)矩。相較于之前的影片《花木蘭》,《功夫熊貓》系列對東方哲學的借鑒則更為深入。影片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深入到東方文化體系中核心層面的思想或哲學,如中國道家思想及禪宗思想的內核。例如,影片中充滿了大量關于中國傳統哲學的片段。儒家、道家等思想被該片選定為最能代表東方傳統文化底蘊的元素。如在表現儒家哲學時,電影選取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仁”,即友愛精神,正是這種友愛精神讓阿寶和蓋世五俠對烏龜大師等前輩極為尊重,也是這種儒家哲學基礎讓阿寶敢于冒著生命危險與敵人太郎決一死戰(zhàn)。而在道家哲學的表現上,電影將道家辯證主義哲學思想,如天人合一、清靜無為等在情節(jié)設置、角色成長、臺詞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予以大量應用。最令觀眾嘆為觀止的是烏龜大師和浣熊大師訣別后,烏龜大師伴著飛落的桃花悠然地羽化而逝。這個情節(jié)極生動地為觀眾展示了羽化成仙的奇觀,同時也將道家哲學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內涵與電影的走向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讓故事充滿更多的思想意蘊和神秘感,讓觀眾在動畫電影的語境中感受東方哲學思想的魅力,并由此思考影片的深刻內涵,形成對電影故事更為透徹的理解。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在美國好萊塢動畫電影中,我們雖然能夠很直觀地發(fā)現東方傳統思想或哲學的身影,但是這種東方哲學思想已經出現一定程度的異化,并且與西方傳統價值觀念和現代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形成了一定的融合,并非完全照搬東方思想。例如,影片《花木蘭》中,雖然花木蘭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但是影片中又在宣揚一種美國社會所推崇的個人主義,可以說東西方文化在影片中實現了一種交會。同樣在《功夫熊貓》與《超能陸戰(zhàn)隊》等影片中,東方文化的背后還是隱藏著一顆西方文化的心。
總之,《花木蘭》《功夫熊貓》等美國好萊塢動畫電影通過對東方文化元素的借鑒吸收,讓影片在故事場景、人物塑造、背景音樂、主題內蘊等方面呈現出濃郁的東方韻味,既滿足了美國本土觀眾對異質文化的好奇心,同時也實現了傳統文化與西方電影藝術的融合,滿足了東方觀眾的審美情趣與需求。我國動畫電影人要借鑒《花木蘭》《功夫熊貓》系列電影的成功經驗,在充分利用我國傳統文化和傳統審美元素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如何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講述一個符合中國觀眾審美需求的故事,如何盡快實現本土文化與異質文化的接軌,為中國動畫電影提供更豐富的創(chuàng)作資源,實現動畫電影的外向型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