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還有多少善行在古道上散佚

2018-11-14 05:57:04洪忠佩
山東文學(xué) 2018年4期
關(guān)鍵詞:經(jīng)綸古道

洪忠佩

凸起,或者凹陷,都是時間的力量。相對于山水的容顏,古道還在蒼老下去。

舊時,古道的形成是民間人士向善的因果。事實上,他們在修建道路,以及道路上拱橋、路亭的那天起,已經(jīng)把自己交給時間了。時光流轉(zhuǎn),人一輩子很快過去了,他們的善行卻留在了路上。那古道、拱橋、路亭,應(yīng)是他們在時間里的見證吧。

修路、建橋、筑亭的本質(zhì),都是一種善行。何況,是以個人或者村莊氏族的名義捐建的呢。問題是,許多地方的“流芳碑”都斷裂風(fēng)化了,有的還做了鋪路石,有的譜牒上沒有載記,更無從查考。通常情況下,我是以徒步訪問為主,偏偏,能夠找到的信息越來越少了。

曾以為,古道上的橋,是水的知音,而水是橋的意象。那潺潺的流水,讓橋轉(zhuǎn)折或打開了鄉(xiāng)村驛道一路的詩意。不成想,這只是我內(nèi)心流淌詩意的一面。實際上,這樣的詩意已經(jīng)在被人為地篡改、撕裂、切割。在推進(jìn)鄉(xiāng)村建設(shè)的進(jìn)程中,有人可以為一棵上了年紀(jì)的樹讓路,也有人可以把一條完整的古道攔腰折斷。

更多的時候,我覺得蜿蜒的古道,與拱橋、溪水、溝壑、路亭、山巒,共同組成了時間的荒野。

在婺源鄉(xiāng)村,能夠有資格證明村莊最為久遠(yuǎn)歷史的,除了定村開基的樹木,古老的房屋建筑,還有古道、拱橋、路亭的傳說。我認(rèn)為,循著這樣的路徑,可以穿越與回溯,走進(jìn)村莊歷史的更深處。

官坑村口的樹是村民添丁種的樹,山就自然叫添丁山了。一山的蔥郁,滿目的蒼翠,直接彰顯著官坑村人丁的興旺。覺水溪與桃溪在村前匯合,有古道與石拱橋的溝通,村莊就有了經(jīng)年的滋養(yǎng)和通達(dá)。村口一根合抱粗的紅豆杉,似如椽之筆,書寫著一個山里村莊千年的村史。

公元783年的一天,宣歙觀察使洪經(jīng)綸與子全游,從休寧黃石(即如今的黃山黎陽)沿著山道小徑走進(jìn)了這片雙溪交匯的開闊地,樂不思蜀,便有了官源村。而官源村易名官坑村,是若干年之后的事了。我的造訪,要比官坑村的始祖經(jīng)綸公晚了1200多年,官坑村已是段莘鄉(xiāng)最大的村莊了。官坑,村莊保存較為原始,村里的房屋,有青磚砌的、有石頭筑的、也有樹皮遮的。午后,屋頂上都飄著一縷淡淡的炊煙。偌大的村莊,古舊的色調(diào),都是時間刻畫的。在這樣的色調(diào)里,充盈著山村生活的原生氣息,它是經(jīng)年的、緩慢的、瑣碎的,又是血脈相連的。

我閱讀到的唐代,是一個充滿漫游之風(fēng)和浪漫情調(diào)的時代,李白、杜甫、杜牧等詩人都曾在皖南恣情山水,留下了大量的詩篇?!霸娤伞崩畎自谕钅蠒r,就曾泛舟漫游到婺源,并在太白鄉(xiāng)所在地的湖山處停泊逗留。后來,李白停泊的地方,地名就以他的字命名,他逗留的湖山也叫“太白湖山”了……洪經(jīng)綸雖然位居宣歙觀察使,但骨子里還是文人,他赴皖南任職前,曾任諫議大夫。到了皖南,他“為宣歙觀察使,稍暇與士人講論,為歙宣文學(xué)首倡。”(《徽州府志》人物傳)孔子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洪經(jīng)綸是否是仁智之人呢?從官場到歸隱山水田園,這一步,他走得超脫,走得瀟灑?!疤旖蚨伦託w啼,委睇清流即見幾。是處鄭輿還好事,舊時楫逐竟何歸。柳花細(xì)細(xì)能沾帽,荷葉青青可制衣。幾度斜陽橋上眺,北鴻南燕伴雙飛?!保ā缎聵驖罚┖榻?jīng)綸在為官坑八景之一的新橋賦詩時,沒有去關(guān)注新橋的捐建者是誰,透出的依然是自己的山水心境和隱逸情結(jié)。燕子報春,他的心中萌動春意,處處都涌動春的氣息。

覺嶺、充山嶺,都是官坑到安徽休寧和到婺源浙源的必由之路。與充山呼應(yīng)的高橋山,便是新橋坐落的地方。洪經(jīng)綸要走過的不只是一條山道與一座新橋,他要跨過的是心中的鴻溝。洪經(jīng)綸走進(jìn)官坑,是率性而為,還是本性使然?一個人生活在謎里多好,越猜不透越讓人心里抓狂。洪經(jīng)綸從政的時候,已是“安史之亂”之后了,唐朝正是走下坡路的時候。有人說他是在官場岌岌可危,才走進(jìn)官坑的;有人說他是不肯對權(quán)貴摧眉下腰,才選擇歸隱的;還有人說,他是功成名就,一心向往田園生活……盡管民間對洪經(jīng)綸有不同版本的傳說,他的生卒年月也不詳,但他把自己真正融入了這片山水之中,在這片山水里,他找到了重生。或許,是因為洪經(jīng)綸任宣歙觀察使時的治所在丹陽郡(今安徽宣城縣)的緣故,所以官坑的《洪氏宗譜》就烙上了“官源丹陽郡”的烙印。

一條條縱橫交錯的深巷,隱藏著時間的秘密。而一個人生命的終極,卻是時間的命數(shù)。洪經(jīng)綸的墓地就在村中,四周有民居簇?fù)?。墓地上的碑文陰刻:“始祖?jīng)綸公墓”,落款卻是“二十六世孫洪垣”。顯然,經(jīng)綸公墓是經(jīng)過洪垣公修繕過的。說實話,我走遍了婺源大大小小的村莊,像這樣一座大墓埋在村中心,還是第一次看見。徒步古道到官坑,溫習(xí)了《新橋濟水》,再拜謁經(jīng)綸公墓,只是我對官坑村源頭的一種解讀。

那天在官坑村委會門口,碰到洪煥鑫老人純屬巧遇,他既是官坑洪氏的四十世裔孫,又是村里的“活字典”。幾年前的冬天,我在官坑青蓮庵和他相識,是因為他寫在庵前的《圣蓮塘》——“月半蓮塘映朝陽,風(fēng)送荷花飄青香。天生玉管通地理,地就朱筆寫天章?!蔽矣X得,老人有此意境,說明他是山里的高人了。圣蓮塘只是他對青蓮庵蓮塘的一種借意,而佛本身就是一朵凈潔的蓮。洪煥鑫老人戴頂“雷鋒帽”,身穿棉花襖,腳上穿的是保暖鞋,隔了一年,仿佛穿著與去年見到他時沒有多大的區(qū)別。老人對人的熱情,體現(xiàn)在嘴角和眼角上,體現(xiàn)在褶皺里。他笑意盈盈的樣子,讓人覺得親近。看得出,他是一個對家鄉(xiāng)自戀的人,聊起官坑的驛道與橋,一套套的,隨口就來。

洪煥鑫老人邊走邊說,過去,通訊沒有這么發(fā)達(dá),在外地要判斷一個人是否是官坑人,有個識別的辦法,就是讓他說出村里的古道與橋名,如果不是村里人,肯定會露馬腳。什么青山嶺、充山嶺、覺嶺、攀蘿嶺、西嶺,什么新橋、八十橋、登云橋、報恩橋、胡大橋,什么鯉魚橋、陽亭橋、昌塢橋、下坳橋、垅嘴橋,你說說,這么多古道與橋,不是官坑人能說得來么?

轉(zhuǎn)彎,拐角,洪煥鑫老人領(lǐng)著我溯桃溪而上,溪埠上,有村民在剖魚,也有村民在洗豬頭,菜刀在溪埠的青石上鐾著,發(fā)出刀刃與石頭摩擦有質(zhì)感的聲響。遠(yuǎn)遠(yuǎn)地,還依稀傳來哄哄嚎嚎的叫聲,叫聲里應(yīng)是村中殺年豬的生動氣息。走過民居、魚塘、菜地、茶園,山就峙得緊了。遠(yuǎn)處的山上,都裹上了銀裝。山谷里,像裝了一臺大功率的鼓風(fēng)機,呼啦啦地吹著一股股的寒風(fēng),沁骨的冷。老人指著石壁下的橋告訴我,這就是“八十橋”了。橋是石拱的,雖然規(guī)模不算大,長寬只有八米和三米的樣子,但橋兩頭都是從陡峭的石壁上筑起的,可見當(dāng)時的建設(shè)難度有多大。據(jù)說,此橋是清嘉靖年間,壽州(今安徽省六安市壽縣)學(xué)正(中國古代文官官職名)洪聯(lián)芳的妻子詹氏用做八十大壽的錢捐建的。她做壽的時候,正是梅雨天,看到山溪里的水漲得厲害,村民無法通行,就下決心捐資建橋。在官坑洪氏宗譜上,有“詹儒人孝事翁姑,處妯娌和順,閨門之內(nèi)相敬如賓……獨力修本里水口大路,建左源大橋,行者頌德”的記載。洪煥鑫老人說,詹儒人僅用當(dāng)時祝壽的錢去做橋,缺口較大,她就自己去化緣,經(jīng)過兩年多的努力,石橋終于建成了。詹儒人“不做大壽建大橋”的美德,讓村民們很是感動,她去世后,村民就改左源大橋為“八十橋”了。

在婺源山村,橋和亭都是古道的一部分。在八十橋的前方,有一座鱗瓦斜披中間通路的朱和亭。朱和亭是官坑進(jìn)青山古道上的三座石亭之一,亭記上標(biāo)明了“東連浙皖,西通湘鄂”的地理位置,還有“四八年重修”等字樣。寫在墻上的聯(lián)文也頗有意味:“朝東走,村多戶廣,亭前溪水涼爽,清洗干凈,整好衣冠,趁旭日東升,串村作客,堂堂體面;向西行,山高路陡,亭西泉水甘甜,清心喝飽,理就行裝,待烈日西斜,越嶺翻山,步步高登”,儼如一份給過往行旅的指南,通俗易懂,有濃濃的生活情趣。洪煥鑫老人說,由于方言的關(guān)系,這個亭有叫朱和亭的,也有叫朱爾亭的,亭邊的石橋亦有兩種叫法,一種叫胡大橋,一種叫朱和橋……亭與橋,是否是名為朱和與胡大的人捐建的呢?煥鑫老人也說不清楚。誰會想到,前方上七下八的充山嶺,是明朝嘉靖年間浙源嶺腳村詹宜炳、詹宜燦兄弟傾其家產(chǎn)捐建的。究竟,詹氏兄弟捐了多少銀兩,用了多少青石板,沒人知道,只留下“筑路三年”的工期。到了光緒年間,村里的詹光華又接力,出資對道路進(jìn)行了修葺。青山疊嶂,林木森森。在橋的前方,在古道的深處,還藏著多少鮮為人知的故事呢?

桃溪、覺水溪在村口交匯,淌過一座石堨,流到登云橋水量就大了,河面也寬闊了許多。在遙遠(yuǎn)的年月,登云橋是進(jìn)出官坑的主要通道。登云橋有三拱,橋長有六十米,橋?qū)捰邪嗣祝蔚难嘧鞓蚨兆髦?,石縫里長滿了寂寥的茅草。橋邊的田地,像扇子一樣打開,平整、開闊。一條公路,擦著橋頭而過,給登云橋畫上了一個孤獨的休止符號。橋臺的護(hù)坡,破損、沉陷、殘缺不全。橋,明顯高于路面,卻與灘涂一起給我一種沉淀的幻覺,像一張黑白的老照片,靜止在時間里面。

天空陰沉沉的,寒風(fēng)逼得很緊,吹得橋邊的樹葉嘩嘩響,茅草在風(fēng)中倒伏了,就失去了抬頭的機會。天氣以神秘的方式,正在醞釀一場大雪。這個時候,我佇立在登云橋上,河流、添丁山、村莊,還有遠(yuǎn)處的覺山一覽無余。詫異的是,在我的視線范圍內(nèi),根本看不到行人。顯然,這樣的環(huán)境是不適合聽故事的,風(fēng)太大了,洪煥鑫老人的話我還沒聽到,就被風(fēng)刮走了,只看到他一張一翕的嘴唇。洪煥鑫老人把講故事的地點轉(zhuǎn)移到了他家的閣樓上。老人膝下有二男一女,都在浙江打工,家里只剩下他和老伴。屋子不大,卻幽暗?;蛟S,是走急了,木板樓梯陡而窄,又沒有扶手,上樓梯的時候,我聽到了老人粗重的喘息。

相傳,明末清初時,官坑村汪姓出了兩個財產(chǎn)過百萬的大戶人家。被稱為“汪門百萬廳”的汪百萬,有一位待字閨中的女兒名叫汪青云,不僅長得如花似玉,而且知書達(dá)理。汪百萬視女兒為掌上明珠,把家中的錢財全部交給她管理。每年的汛期,青云姑娘看到村前渡口村民一個個憂心忡忡的,過渡相當(dāng)危險,就萌生了捐資建橋的念頭。她把這一想法告訴了父親,立即得到了父親的支持,并同意以她個人的名義捐建。由于工程量大,登云橋的建造用了五年時間。登云橋竣工之日,方圓數(shù)十里的百姓都前來祝賀。官坑村民感念汪青云的善舉,又將登云橋叫青云橋。而在婺源西南鄉(xiāng)的鎮(zhèn)頭石硤村,同一年代有一位姓張的小姐,她嫁入賦春霍口村后,父母生怕自己百年后財產(chǎn)無人繼承,就穿著破衣爛衫,以一幅落敗的樣子去女婿家試探女兒。想不到,女兒真的把父母冷落一邊,不聞不問。人們常說,不孝之子是娶了媳婦忘了娘,而自己生的不孝之女,就更差勁了,嫁了老公忘了爹娘。父母一氣之下,回家用全部的積蓄在石硤村與寺嶺村之間捐建了二座石拱橋。村里人感念老人的恩德,分別把石拱橋稱為“張公橋”和“張母橋”。同是女人,差別竟如此之大:一個讓人肅然起敬,一個卻讓人不屑。

若干年后,官坑村另一家汪百萬的后人有一個綽號叫“創(chuàng)始瞎”的,他成天無所事事,就在登云橋的橋頭釣魚。一年的春天,時任江西省審判廳丞的江峰青回到段莘東山省親,為幫助家鄉(xiāng)建橋,就派人送信給他,請給予資助。送信的人長得虎背熊腰,是個文盲,又不認(rèn)識“創(chuàng)始瞎”,他走到登云橋頭看見有人釣魚,就直接問了?!皠?chuàng)始瞎”聽后,一臉的不高興。他自恃有錢,又有幾分才氣,就寫了一首打油詩作為回信:“來人膽大又膽大,走到登云橋,叫聲創(chuàng)始瞎,我也無物賞,賞他半片磨。”那么久遠(yuǎn)的故事,洪煥鑫老人還記得一清二楚。他說,“創(chuàng)始瞎”坑人不費力,叫送信人馱一片石磨走十幾里路回去交差,損人不利己。

閣樓很小,擺了一面小方桌后,就沒有多少空間可剩余了。我和洪煥鑫老人占據(jù)著方桌的直角邊線,他說得興起的時候,我明顯感覺到他的口沫飛過了直角線。在他的敘述里,沒有繞半點圈子,故事互為因果,結(jié)局也不同:一家善有善報,家族發(fā)達(dá)興旺;一家為富不仁,從此萎靡不振。老人清了清嗓子,接著說,過登云橋往前走二里路,就到了韓村。在韓村的村口,有一座石拱橋叫“報恩橋”。據(jù)說,在宋代的時候,官坑村有一位名叫俞立青的秀才,父母雙亡,生活難以維系,他卻勤奮好學(xué),一心想求取功名。窮氣好爭,可是肚子偏偏漏了氣。俞立青饑餓難忍,趁夜跑到韓村的稻田里偷谷充饑。久而久之,姓韓的田主發(fā)現(xiàn)谷穗被竊,便派兒子在夜里蹲守。月光下,見俞秀才用木梳在梳谷穗,并用小竹盤裝著梳下的稻谷,他每梳一下自嘆一聲,唉!這本不該做的,實在饑餓難當(dāng)!韓田主的兒子看見這樣的情景,不忍心抓拿,就回家把情況一五一十地告訴了父親。韓田主聽后,連夜把俞秀才找了回來,決定供養(yǎng)他讀書。俞秀才見了韓田主,哽咽著,一句話也說不出,含在眼眶里的淚,還是流了出來。功夫不負(fù)有心人,第二年,俞秀才果然中榜,進(jìn)士及第。后來,俞立青知恩圖報,在韓村村口建起了一座石拱橋,命名為“報恩橋”,并且遷到韓村定居。他視韓家如再生父母,孝敬有加。

坐在閣樓上,我感到有凄厲的風(fēng)在乘機而入,化作一團團的冷潛伏在腳下。然而,洪煥鑫老人的敘述,還有他善熟、謙和的神情,在這個冬日都給我以溫暖。在一本用舊掛歷做成封皮的手抄本上,我讀到了老人寫官坑古橋的詩:“寒士潦倒腹內(nèi)空,竊谷充饑田野中。濟貧供養(yǎng)勤耕讀,高中建橋報隆恩?!保ā秷蠖鳂颉罚扒嘣平韼街静坏停糸T百萬待字閨。南北連通懿志顯,名聲好歹后人批。(《青云橋贊》)“八十大壽建石橋,溝通南北功可瞧。子孫賢孝祖長壽,葉茂枝繁傳世遙。”(《八十橋史》)對于一位七十六歲高齡的老人,這是興趣,也是喃喃自語。

常聽長輩人說,家中有老人是個寶。在官坑,像洪煥鑫這樣的老人,不正是村里的寶嗎?

再次徒步官坑的古道,又是一年的初冬了。青山的澗水,在石間旋著淌著,就有了潺潺的聲響,疾徐之間,分明有著不一樣的落差。山澗的兩邊,菜園與茶園糾結(jié)著,青蔥與墨綠便從山腳向山上鋪開。上山的驛道,是疊起的石嶺,以及嵐培上的石板路。嶺的邊上,有種了油菜的田塊和高高的石塝,再往上應(yīng)是“檉子林”(油茶林)與樹林。雖然天空中忽兒飄著迷蒙的雨霧,但空氣是清新的,沿著山嶺向上走,身體似乎有了舒泰與通透感。在這樣的山里,一草一木都是純凈而蔥郁的,即便是在初冬的日子,依然能夠感受到植物間蘊藏的生機。

在青山嶺頭,我遇上了一位頭系“陽袱”(頭巾)的老嫗,她腰間的刀鞘上插著鐮刀,肩膀上呢,還扛著一把木梯,急匆匆的,說是趕去田間拔田塝。若不問起,我根本猜不出她的年齡。老人說,子女不在身邊,都到外地打工去了。七十多歲不算老,像她這樣在村里做事的還多著呢。山陡田塝高,不搭梯拔不了……我與愛花老人閑聊著,在她身上看不到困頓的影子。俗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在村莊里,很少有人閑著,即便進(jìn)入古稀之年的老人,照樣上山下田做事。反而,一旦歇下來,身體就出現(xiàn)問題了。誰都清楚,村里年過七旬的老人還上山下田,那意味著家庭是一個怎樣的境遇?

聊起路亭,愛花老人說,前面青山嶺的下垇亭,往七里源去覺嶺的七里亭,解放前后還有村里人在燒茶施茶。嗯,隔了這么多年,燒茶人具體是誰,哪有好記性記著哩。

“五里一路亭,十里一茶亭?!笔堑模瑥奈宕鷷r方婆在浙嶺為過往行旅燒茶濟茶開始,婺源,乃至徽州將這種世代傳承的施茶“善行”稱為“方婆遺風(fēng)”。想想,在古道上走一程,能夠在茶亭里喝一碗茶,是多么愜意的事。可現(xiàn)實的狀況呢,茶亭亭頂漏著光,內(nèi)里空空如也。

顯然,青山亭、下垇亭的桁條、木椽都有不同年月維修的痕跡。

山路七彎八拐的,一晃眼就不見了同行的身影。嶺是隨著山體蜿蜒的,陡坡與平緩相間,走起來還算順暢。路邊的雜樹叢中,有免枧(檵木)與藤蔓纏繞,轉(zhuǎn)眼之間還能看見沒有落藤的“楊桃”(獼猴桃)圓圓實實地吊在藤上。山坳里,楓林成片,由于長得密集,樹挺拔修長,大的只有碗口粗,小的如手臂,枝頭的樹葉幾乎落光了,絳紅的葉子洋洋灑灑鋪滿一地,走上去松松軟軟的,發(fā)出細(xì)微的聲響。

風(fēng)送林濤,風(fēng)走了,樹還在。而古道上匍匐著的呢,應(yīng)是村莊的歷史積層。沿青山嶺一徑走,可以通往浙源嶺腳,以及浙源上春秋時吳國楚國的劃疆之地——吳楚分源。據(jù)說在清康熙年間,在江蘇做生意的婺源漳村人王啟仁,以浙嶺為起點,經(jīng)安徽休寧至江蘇常州,沿古道一路捐資修建茶亭36座。然而,在漫長的時間里,又有多少捐建與修葺茶亭的善行是散佚的呢?

在山里,在青山嶺與覺嶺,在官坑古道的深處,我的腳步都不由緩慢起來。走,還是留,對連接官坑的古道都是一樣的,而對于每一位訪客卻是兩種途徑。如果雙腳是一把尺子,我對官坑深處的丈量,也只是古道經(jīng)過的一個面而已。婺源,不僅是從唐代開始由長江以北通往徽州、饒州等地的徽饒古道重要路段,還有境內(nèi)進(jìn)出婺源的五條通道:羊斗嶺、塔嶺、對鏡嶺、芙蓉嶺,以及如今在安徽休寧縣境內(nèi)的新嶺。然而,我徒步的大部分古道都在消瘦、蒼老,甚至荒蕪,古道上的石拱橋、路亭也在頹廢。

一條殘缺的古道,還有點綴其中的拱橋與路亭頹廢了,都可以修葺,而村莊古道上歷史傳承中人文的傳說失去了,那古道存在的意義還剩下什么呢?真的,我不知到前方還有多少善行在古道上散佚。

猜你喜歡
經(jīng)綸古道
走古道
東方少年(2022年25期)2022-10-18 06:52:46
青春“經(jīng)綸”并肩前行
——濟南市市中區(qū)經(jīng)綸小學(xué)
讀《中國共產(chǎn)黨簡史》
中華魂(2021年12期)2021-12-15 21:34:19
茶馬古道的前世今生
云南畫報(2021年10期)2021-11-24 01:06:54
明理篇
西湖美
寶刀
古道雞鳴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俯瞰
紅巖(2017年1期)2017-02-17 17:01:24
修水县| 普兰店市| 铜山县| 舞阳县| 开平市| 读书| 郁南县| 扶沟县| 汉沽区| 隆回县| 隆化县| 太和县| 富平县| 铜鼓县| 乐山市| 花莲县| 宜兴市| 木兰县| 朝阳市| 金华市| 灵宝市| 太康县| 宜兴市| 罗城| 姚安县| 宝鸡市| 德州市| 阿拉善左旗| 会昌县| 邹城市| 汪清县| 广安市| 伊川县| 金川县| 梨树县| 虞城县| 平乡县| 明溪县| 乐陵市| 淮安市| 抚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