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培培
在湖南花鼓戲的發(fā)展史上流行著這樣兩句諺語:“銅鑼打響長城內外,補鍋補遍大江南北”,描述的是20世紀60年代,湖南花鼓戲《打銅鑼》《補鍋》風靡全國的情形。2018年仲春時節(jié),湖南省花鼓戲劇院帶著這兩部五十余年前創(chuàng)作演出的現(xiàn)代小戲來到北京,吸引了眾多花鼓戲的愛好者懷揣著對經典的致敬之情走進劇場。
《打銅鑼》《補鍋》創(chuàng)作演出于1964年,次年由珠江電影制片廠拍成電影。《打銅鑼》劇情講述的是,農村收割季節(jié)為防止村民私自放出雞鴨吃地里的谷子,生產隊委派社員蔡九負責打鑼警示。村民林十娘明知故犯,于是在蔡九與林十娘之間展開了一連串斗智斗勇、風趣幽默的故事。整出戲僅有蔡九、林十娘兩個角色,是名副其實的“兩小戲”?!堆a鍋》是由劉大娘、蘭英、李小聰三個人物組成的“三小戲”。劇中生產隊的養(yǎng)豬能手劉大娘,一方面在失手打破了煮潲的大鐵鍋后急切期盼著補鍋師傅的到來,一方面又反對自己的女兒嫁給補鍋匠。最終,在女兒蘭英與男友李小聰?shù)那擅畎才畔?,劉大娘改變了職業(yè)歧視的傳統(tǒng)思想,愉快地接受了手藝精巧、心地善良的補鍋匠做女婿。兩部作品,在精神立意上突出了普通民眾的樂觀精神,在人物塑造上強調特定事件背景下人物的性格轉變,在藝術表現(xiàn)上創(chuàng)造了放鴨子、拉風箱、吹火灶等一連串表現(xiàn)現(xiàn)代生活的新程式,既充滿新意又沒有脫離戲曲表演審美范疇。隨著兩部劇作晉京演出接受了毛主席與周總理的接見,并借助于當時最為先進的電影傳播手段,迅速紅遍大江南北?;ü膽虮硌菟囆g家鐘宜淳回憶了當時的情形:“在上海、南京、北京、杭州、武漢各大城市演出時,場場爆滿,盛況空前。劇場門口,每晚都擠滿了等富余票的觀眾。我們每到一處均受到當?shù)仡I導的隆重接待。各地市縣的劇團都從四面八方趕來學這兩出戲,排練廳里常常是幾十百把個蔡九哥和林十娘,幾十百把個蘭英、小聰和劉大娘在學戲,連京劇表演藝術家袁世海也來學演蔡九,那種火紅的場景,可謂空前?!?/p>
拉開半個世紀的時間距離再看二劇。本著向經典致敬的初衷,湖南花鼓戲劇院這次演出從臺詞到舞美再到服裝道具,都力求靠近原作,力求還原1965年的電影樣態(tài)。置身劇場,感受最深的是由真實生活提煉夸張而形成的喜劇感覺,這種喜劇感覺覆蓋了由于時代距離和社會發(fā)展而產生的情節(jié)疏離,緊緊維系著演員與觀眾的情感交流,營造出一種特有的劇場熱度,也引發(fā)了對于喜劇題材戲曲創(chuàng)作的諸多思考。
在當下的戲曲創(chuàng)作中,有兩種立意的創(chuàng)作傾向得到彰顯。一種是對英雄人物與模范形象進行深度舞臺塑造,這種塑造往往帶有對中國歷史苦難進程的緬懷,對偉大人物不同尋常的懷念,對民族英雄英勇付出的悲憫,因而大多帶有崇高基調和悲劇色彩。如近年來備受關注的評劇《母親》、豫劇《焦裕祿》等都屬于此類題材的扛鼎之作。另一種是具有現(xiàn)代意識的劇作者著眼于生活中的普通人物,借助戲曲情節(jié)展開對人性靈魂深處的拷問,揭示人性的復雜性與多變性。這一類題材往往借助于寓言式、隱喻式的文本完成對現(xiàn)實的映射與對照,比如淮劇《小鎮(zhèn)》、滇劇《水莽草》等等。以上兩類題材較之以往戲曲創(chuàng)作在人性開掘的深度和對歷史評價的客觀性上都有了長足的發(fā)展,引領著當下戲曲創(chuàng)作的主流方向。與之相比,許多地方劇種原本最擅長演出的喜劇題材,卻由于在崇高性與深刻性上缺乏優(yōu)勢,逐漸不為劇作者偏愛,出現(xiàn)了門庭冷落的局面,這一點在地方小劇種上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在這種背景下,湖南省花鼓戲劇院的做法和成績顯得格外突出。
沒有宏大敘事與深刻立意的加持,喜劇作品的內容通常以“小”見長,更擅長家長里短的平民化講述?!洞蜚~鑼》《補鍋》便是建立在如此故事類型之上的“兩小戲”和“三小戲”。在20世紀中葉,這兩出小戲真實、生動、幽默、鄉(xiāng)土的藝術品格成為戲曲創(chuàng)作中的一股清流,形成了風靡全國的藝術影響力。
翻看中國傳統(tǒng)戲曲的發(fā)展歷史,產生于田間地頭的地方戲曲在誕生之時,便承載著中華民族樂觀豁達的性格特性。王國維曾說過:“吾國人之精神,世間的也,樂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戲曲小說,無往而不著此樂天之色彩?!币虼耍袊鴤鹘y(tǒng)戲曲中喜劇題材成為最能貼近百姓生活,最為觀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之一。許多地方劇種都有經典的喜劇作品流世,有些甚至成為劇種的代表性劇目,如山東五音戲的《王小趕腳》、呂劇《姊妹易嫁》等等。為了強調和固化戲曲的喜劇特性,還誕生了丑行這一專司喜感營造的行當。由于喜劇立意不同,有的學者將喜劇細分為諷刺喜劇、幽默喜劇、頌揚喜劇、悲喜劇等,但無論何種喜劇類型,其核心都在于對戲曲民間性和劇種特色的準確把握與夸張呈現(xiàn),在于建立在生活真實上的諧而不謔與化丑為美。從某種程度上說,戲曲民間性越強,喜劇色彩便越濃厚?!洞蜚~鑼》中蔡九對林十娘之間緊緊相扣的戲謔是源自火熱生活的體驗,《補鍋》中對劉大娘先抑后揚的塑造也讓觀眾倍感親切可愛。兩劇中林十娘、劉大娘就是生活中真實人物的提煉,她們身上的“丑”,是捆綁在舊社會農民階層身上無法超越的自私與狹隘。整個劇情都在化丑為美、從丑到美的路線上層層推進,最終以“美”的姿態(tài)結束。在帶給觀眾一種真實的嘲弄體驗和諒解式的情感和解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完成了對大眾的警示與教育意義,這便是中國戲曲喜劇重要的表達手段和深層的功能訴求。
牢牢抓住劇種特色也構成喜劇表達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我叫馬翠花》的導演熊源偉曾說:“湖南花鼓戲幽默、明快、歡樂、喜性、接地氣!”幽默豁朗的湖南人賦予了花鼓戲天然的喜劇氣息。而對于劇作者而言,能否準確地捕捉和運用好劇種本身的喜劇品格、繼承劇種喜劇傳統(tǒng)、挖掘劇種喜劇潛力,往往成為其喜劇創(chuàng)作成功的關鍵。《打銅鑼》中蔡九有一段:“一張寡嘴,兩邊討好,三面溜光,四處哄人,五心不定,六神無主,七彎八拐,九九歸原,實實是,自私自利討人嫌?!背錆M了勞動人民智慧和幽默的唱詞,聽眾為之會心一笑。以《打銅鑼》《補鍋》為起點,半個多世紀以來,湖南省花鼓劇院陸續(xù)推出了《喜脈案》《老表軼事》《作田漢子也風流》《我叫馬翠花》等一系列經典的喜劇作品,這些作品以喜劇的風格和樣式表現(xiàn)當代人的思想與情感,形成了以喜劇表演為特色的院團演出風格,戲曲界稱其為“省花路子”。
面對當前戲曲喜劇創(chuàng)作匱乏的局面,如何提煉生活中的喜劇因素,塑造真實生動的喜劇性格;如何創(chuàng)造合理的喜劇情勢,營造戲謔詼諧的喜劇氛圍;如何運用綜合的喜劇手段,完成喜劇藝術的舞臺呈現(xiàn);如何將戲曲的民間品格與劇種特色融會貫通,帶給戲曲觀眾幽默風趣的欣賞體驗。這些是再看《打銅鑼》與《補鍋》帶給我們的思考,是湖南“省花路子”帶給我們的啟示,也是接下來戲曲喜劇創(chuàng)作所要思考和解決的關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