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映紅
在當前這個浮躁充斥在各個角落的社會,文學圈也不例外,應該說,文學是一個高雅、甚至是一個崇高的事業(yè),有通悟真理、啟迪心智、激勵人心的作用。對于作家和詩人,文壇是一個盡情展示才華、比拼智慧的競技場。不知從何時開始,文學圈卻變成了名利場,成了一些人沽名釣譽之地、撈取個人利益之地。有些人文本平平、作品差強人意,但是他們見多識廣,知道“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更知道“有錢能使鬼推磨”;這些“官員作家”“商人作家”“明星作家”“美女作家”出手闊綽,邀請各路教授專家和媒體記者前來造勢,推波助瀾,召開盛大的作品研討會,儀式上必有彩旗飄飄、橫幅高懸、鑼鼓助陣;肯定有頭頭腦腦講話,唾沫星子亂飛。這么一陣狂轟濫炸下來,該作者自然而然就戴上“名家”“著名”“大家”等皇帝新裝式的頭銜了。接下來,他就堂而皇之出入于相似的場面,混個主席臺上就座,當個不大不小的評委,說些不痛不癢的廢話,吃吃喝喝、推杯換盞成了常態(tài);上報上鏡、紅包伺候成了經常。唯一不變的是作品依然平平,甚至懶得再寫。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些真正熱愛文學的人,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辛勤耕耘,癡心不改;不管作品能不能發(fā)表,不管稿費高低,就這樣堅持著,還要上班、養(yǎng)家糊口,他們對文學能給自己帶來多少名利好處,壓根就不想。世界就這么奇怪,正因為遠離了爾虞我詐、你爭我搶、是是非非的名利場,這些人作品往往顯得本真、清純、自然和原生態(tài)。生活在云南迪慶藏族自治州的單增曲措,她的作品就是這樣,著名作家葉梅說:“單增的詩歌,在一抹茶香之上飄逸,那是些帶著體溫和脈動的文字,是些有著濃烈的自我標識度的文字,是些明凈溫婉、充溢著靈性,讓人心生感動,也讓人心生疼痛的文字。無論外在,還是內里,讓你覺得,這些,莫不是她自我的顯現(xiàn)。這里每一行文字,都是高原上的鮮花”。下面從四方面淺析她的詩集《珠巴洛》。
單增曲措在后記里說:“在我心里,無論如何,我也不相信,阿爸會離開我,阿爸會如此絕決地離開我。他不會的,他一定不會!他只是站在另一維的世界,與我們遙遙相望,依然遙遙地關愛我,在意我。心里痛了,想阿爸了,我就坐下來,寫下一行一行的文字,看著阿爸走在我的詩歌里,心里面的痛,便隨一陣風吹進遠山的背嵴,吹進江水的骨頭里去了?!弊x著這些如泣如訴的文字,被詩人懷念阿爸的濃濃情感所感染,能深切體驗到詩人巨大的憂傷,她把悲痛寫進詩作《珠巴洛》:“珠巴洛河∕一條河水∕一盒骨灰∕一床被褥∕一份親情∥多事的死神∕將父親一個人帶走∕把我們留下∥一百零八顆珠子∕生與死的距離∕越來越長∕思念越來越近”。珠巴洛河是詩人家鄉(xiāng)的一條河,它的濤聲響徹了很多年,也陪伴著這片土地上人們很多年;這條母親河,它的乳汁哺育兩岸的莊稼和草場、民眾和牛羊。為了生計,這條河,列祖列宗無數(shù)次穿過它,阿爸阿媽穿過它;還是這條河,見證了阿爸的出生、辛勞和離去;也見證了這片土地上所有人的出生、聚散離合、喜怒哀樂、生老病死。單增曲措在寫作中,沒有繁文縟節(jié),沒有云天霧地,沒有言不及物,而是用詞極其精煉,感情投放真摯、真誠,輕輕碰觸讀者內心。詩歌彌散著憂傷的氣息。結尾“一百零八顆珠子,生與死的距離,越來越長,思念越來越近”,詩人借用佛珠,借用佛教弟子用來計數(shù)和束心的神圣法器,表達詩人對阿爸無盡的追思和懷念。
繼續(xù)品析詩人懷念阿爸的作品《半碗酥油茶》:“灰色的火塘邊∕阿爸∕喝剩的∕半碗酥油茶∕還在木碗里∥是你∕留著∕想明天再喝∕明天∕那么遙遠∥我喝了∕你留下的半碗酥油茶∕很香∕可是太涼”。這首作品,與上一首《珠巴洛》一樣,也是彌漫著沉重、陰郁的氣息,一樣深情追憶、思念阿爸,一樣惜字如金,卻描寫出最揪心的悲涼。“半碗酥油茶,還在碗里”,那是“阿爸,喝剩的”;“灰色的火塘邊”應該是阿爸以前坐得最多的地方,勞累時、疲憊時、委屈時,坐在這里,是溫馨、安靜的,能看到愛人的忙碌,能接過女兒端來滾燙的酥油茶,這神奇的液體,這溫馨的畫面,讓阿爸瞬間緩解了疲勞,恢復了體能,繼續(xù)為一家生計奔波。但是現(xiàn)在“半碗酥油茶,還在木碗里”,“灰色的火塘邊”卻已沒有了阿爸,這是阿爸背影消失的地方,是一個家庭脊梁轟然倒塌的地方,怎能不讓人傷心?“我喝了,你留下的半碗酥油茶;很香,可是太涼”。睹物思人,托物抒情,這是這首詩的成功之處、感人之處,也是單增曲措詩歌創(chuàng)作的過人之處。
接著品析寫阿媽的詩《生日》:“每年我的生日∕我不記得,阿媽記得∕阿媽給我熬蜂蜜酥油∕嘴里很甜,心里很苦∕想起這是阿媽受難的日子∥多年來∕阿媽是唯一記得我生日的人∕我用酥油雕塑愛∕再用蜂蜜封凍愛∕沾在阿媽的舌尖”。三國時期文學家曹丕在《典論·論文》里云:“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至。”南北朝文學家顏之推在《顏氏家訓·文章》里也講:“文章當以理致為心胸,氣調為筋骨,事義為皮膚,華麗為冠冕?!眴卧銮氲脑?,時時刻刻,句句行行都盈涌著慈悲向善、敬天憫人和謙恭孝悌,充溢著對天地萬物及一切生命的仰望,對那些很多人熟視無睹的小花小草、螞蟻蜂蝶給予愛戀,對理想信念的執(zhí)著和堅守。在我周圍,往往看到一些人過生日時,邀約一些狐朋狗友,在酒店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接著再去燈光迷離的KTV繼續(xù)吃喝,或拿著話筒,殺豬一樣干嚎。近些年,隨著人們生活條件改善,生活水平提升,老祖先傳下來許多優(yōu)良傳統(tǒng)和美德卻嚴重退化,家庭成員之間、鄰里之間、門族之間曾和諧相處、彼此幫扶的平衡被打破了;出現(xiàn)相互攀比、嫉妒、仇視心理;虐待老人、遺棄老人、甚至打罵老人的現(xiàn)象越來越多。而單增曲措過生日,首先想到“我不記得,阿媽記得,阿媽給我熬蜂蜜酥油”。最主要的是,她“想起這是阿媽受難的日子”。通過這首詩,詩人用文字的方式,呼吁人們尊老愛幼、和諧相處,尊重和憐惜一切生命,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
繼續(xù)來看寫阿媽的作品《母愛》:“本命年,我的紅肚兜∕又在母親手里開始縫補∕如一幅鋪展在陽光下的水彩畫∥母親不識字∕卻是出色的畫家∕針是母親用了一輩子的畫筆∕那些密密麻麻的針腳∕宛若一朵朵花∥貼在我身上開成了年輪∕我是母親唯一的一幅畫∕站在母親的心中∥其實,這幅畫小時候∕母親就畫過∕只是我沒看懂∕直到后來我也做了母親∕才悟出畫的含義”。這首詩,詩人以“本命年,我的紅肚兜”入題,寫“母親不識字,卻是出色的畫家”,母親用這一支畫筆,畫著生活,畫著春秋冬夏,畫著柴米油鹽醬醋茶,畫著孩子們漸漸長大,畫著大愛。詩人寫得質樸、細膩、天然;遣詞用句是那種沒有受到任何污染的綠色詞匯,不施粉黛,洗盡鉛華,本真而不造作,深情卻不矯情。紅肚兜,多么常見的生活用品,這樣的小物件,詩人卻寫出了精致,寫出了深邃;可謂以小見大,由淺及深,一首簡約的小詩,反映出藏民族敬老、愛老、孝老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這一點,又彰顯著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和強大的道德力量,這種力量,正是我們人類賴以繁衍生息和不斷發(fā)展的厚重基石,南北朝學者傅昭說:“行為上,識為先;藏者盛,舍者得;曲為聰,止為智;忍為要,厚者成;信者無敵。”先賢的諄諄教誨,盡管時光久遠,但依然閃現(xiàn)著智慧之光、思想之光、道義之光。無論時代如何變化,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對誠信守義、尊老孝悌、愛國奉獻美德之傳承永遠不會變。
作家劉亮程在《一個人的村莊》里寫道:“我熟悉你褐黃深厚的土壤,略帶咸味的水和干燥溫馨的空氣,熟悉你天空的每一片云、夜夜掛在頭頂?shù)哪菐最w星星。我熟悉你溝梁起伏的田野上的每一樣生物、傍晚裊裊的炊煙中人說話的聲音、牛哞聲、開門和關門的聲音。我沒有天堂,只有故土。”慢慢翻閱單增曲措詩集《珠巴洛》,總能感受到來自心靈深處的柔柔情意,這關乎著山川大地、河流草原,關乎著鄉(xiāng)里鄉(xiāng)親、和族人理想信念;詩人寫到關于家鄉(xiāng)的詩句,字里行間總是充溢著深情的贊頌,盈涌著深深的感激和愛戀,比如作品《康定》:“面對跑馬山∕我躺在康定的懷抱中∕秋天燦爛的陽光∕柔和地抱緊了康定城∥石頭成行,樸實的石頭房∕張開手掌∕將情歌撒進敞開的心房∕我掏出了手帕∕用深情包裹情歌∥阿哥說,看那田里勞作的藏民∕他們的耕耘,他們的辛勤∕感動了音樂∕我們在康定∕種一棵樹吧”?!翱刀ǔ?、跑馬山、石頭房、秋天的陽光、深情的情歌、田里勞作的藏民”,詩人描寫家鄉(xiāng)時,感情投放十分飽滿,以意立豐,以情真勝;閱讀中詩行連貫、順暢、自然;不僵直、不艱澀、不嘔啞嘲哳;言之有物,言之有境,做到“情動于衷而發(fā)于言”,熔鑄了自己的心魂,表達了自己的真愛,寫出了自己的感念,正如南北朝學者劉勰在《文心雕龍·神思》里所云:“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情溢于海?!?/p>
繼續(xù)來看詩人寫家鄉(xiāng)的詩《活著》:“十指抱頭仰望藍天∕秋天的夕陽燦爛無比∕掏出心靈的種子,拋向我的家鄉(xiāng)∥雪蓮開在我心房∕沐浴高原的風姿∕年輕的牧羊女正在哺乳懷中的孩子∕一顆櫻桃滑向咽喉∕一群小鳥歌唱金色的翅膀∥有愛的生命真好∕有愛,就和生命融為一體∕好好活著,便是幸?!?。流火的夏日,慢慢翻閱詩集《珠巴洛》里兩百來首詩,總體上感覺詩歌精煉、簡約、雋永,正如作家葉梅所說:“單增的詩,沒有過多的修辭和抒情,著眼于一些原本看去平常的世相,追究,消解,呈現(xiàn),而一旦走入詩歌,便有了劍走偏鋒的效果,陡然多出諸多情趣,讓人能從中得到奇妙的體驗和感悟?!泵宜詷O是,但我還有一個感覺,用兩個字表達,就是“陰郁”,單增曲措大多數(shù)的作品都彌漫著或濃或淡的陰沉、憂郁之氣,讓我在內心都有一絲絲清冷。當然,她的這些作品,基本上是創(chuàng)作于阿爸去世不久,這種在痛徹肺腑的悲傷之下的寫作,呈現(xiàn)這樣的作品,是很自然的。但也有例外,比如作品《活著》,就給人一種燦爛、陽光、和煦、敞亮的感覺;通過幾個動詞“抱頭、仰望、掏出、拋向”等,能體驗到詩人對腳下廣袤大地、悠遠通透的藍天、綻放搖曳的小花小草的感激和愛戀,感激這片土地和草場給了自己糧食和乳汁,愛戀這片高天厚土之上的經幡、瑪尼堆、帳篷、格?;?、牛羊、寺廟對自己的呵護與陪伴?!把┥忛_在我心房”,能感覺到詩人內心的奔涌與激越;“年輕的牧羊女正在哺乳懷中的孩子”,讓她動容、欣慰和溫暖,繼而贊美生命的神奇和偉大。在這諸多情境中,詩人畫龍點睛,一句“好好活著,便是幸福”,表達她對家園和族人的摯愛、感念、稱頌,對當下生活的知足與享受。
詩人生活注定是與詩歌連在一起的,詩里的人物、事物、風物和現(xiàn)實生活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詩人通過諸多世相描寫,達到歌唱愛情與生命,探究時光與社會,追憶過往和青春之目的。單增曲措也一樣,不少作品寫到過往時光和兒時的故事,品閱能給人一種似曾相識的情節(jié),能給人一種久違的感動,比如作品《百雀羚》:“向陽坡,一個向陽的陡坡∕我童年的樂園∕春玉別著一個木頭手槍∕我雙手拿兩個木頭手槍∕自稱雙槍老太婆∥坡山頭一棵矮松∕身邊伴著一條狗∕仰天的狗尾巴草∕在石棉礦的石棉上瘋狂生長∥我六歲,春玉七歲∕我的個頭高過她∕時常欺侮她。百雀羚的誘惑∕我狠心地嗅她的臉∕很香,很香∕搶了她兜里的百雀羚∕我說以后長大你出嫁時∕我還你十盒百雀羚∕拉鉤上吊一百年不反悔∕至今回蕩在耳畔∥一場車禍∕她走了∕現(xiàn)在偶憶,悔恨不已∕每次見百雀羚時∕懺悔。春天如約而至∥去年一朵小百花開了∕百雀羚埋在了花根部∕小百花今年又開了∕百雀羚芳香四溢”。這首寫童年故事的作品,詩人與她很多詩一樣,仍然沒有用多少華麗辭藻,也沒有用太多修辭手法和技巧,像繪畫當中的素描一樣,用平實、甚至說話的方式,只是講出來而已,通過“向陽坡、木頭手槍、雙槍老太婆、一條狗、石棉礦、百雀羚、狗尾巴草”等事物和詞語串起來,卻讓讀者體味到一種真實、疼痛和感動;唐朝文學理論家司空圖在《與李生論詩書》中云:“文之難,而詩之難尤難。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詩也。”讀單增曲措的詩歌,不渲染、少鋪陳,不云纏霧繞,少花拳繡腿,卻主題突出;讓人過目不忘,一個可愛、漂亮的鄉(xiāng)村女孩春玉就出現(xiàn)在我們腦海,甚至面前,她與所有孩子一樣,淘氣、貪玩,也像男孩子一樣玩槍、登高爬上;但她善良隱忍,忍讓伙伴們的欺侮,忍受他們的任性,甘愿聽從指揮、服從管理,能照顧、體諒別人情緒;但是“一場車禍,她走了”,曾經“以后長大你出嫁時,我還你十盒百雀羚”的誓言,即使當時“拉鉤上吊一百年不反悔”,也注定永遠無法實現(xiàn),讓我們感嘆命運的無常,災難的無情,生命的匆促。
品讀單增曲措的詩,那些簡約的書寫,粗略的勾勒,洗練而自然,卻又總能營造出一縷幽遠的意境,隱藏著清晰的脈絡,給人感動和慰藉;閱讀多了,看得出她是喜歡古詩詞的,特別是宋詞,應該是她的枕頭書,是茶余飯后、工作之余一項必做事,蘇軾、辛棄疾、范仲淹、特別是李清照,單增曲措就是這位被譽為“千古第一才女”的超級粉絲,并寫進了作品,來看《書簽》:“拉著李清照,品著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讀了千萬遍∕沒讀懂一朵花與水千絲萬縷的關聯(lián)∕我怕讀出血來∕紅豆生南國的故事在延續(xù)∕一個詞人∕一個女詞人∕一個我深愛的女詞人∕我欲變成一片楓葉∕做你詞書的書簽”。略有古文學基礎的人都知道,李清照出身于書香門第,生活優(yōu)裕,父親李格非藏書甚豐,她自幼聰慧過人,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熏陶,讓她打下堅實的文學基礎。出嫁后,與丈夫趙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和金石整理。金兵入侵中原時,逼迫流落南方,家境也隨之衰落,境遇孤苦;李清照作品多為感懷身世、通悟人生之作,語言雋秀、清麗,論詞強調協(xié)律,崇尚典雅,陰郁清新。詩人單增曲措尊崇李清照的才氣,也同情她淪落南方時期的貧困潦倒,還賞識她雖身陷困境,卻不顧影自憐,而是寄情于文字、堅持創(chuàng)作的高貴品格;閱讀多了就發(fā)現(xiàn),單增曲措在行文方式上、遣詞造句上、特別是詩歌意蘊的營造上,或多或少有一些李清照的影子。
個人之見,一本作品集的成色如何?在品讀中,三方面應該加以考慮,一是抒情者要觸人心靈,二是言志者要激人斗志,三是悟道者要啟人心智,翻閱詩集《珠巴洛》,不少作品,基本上具備這三個元素,比如作者感悟生活方面的詩作,能促人躬身自省,受益匪淺,比如作品《步履》:“俗氣∕在不知不覺地生銹∕嬰兒在心疼中分娩∕四肢推開過去∕啼哭在哈欠的激情背后游走∥無望的向日葵低下頭∕成全黃昏的心思∕深夜游覽墓地∕一口透明的棺材∕在收集急匆匆的步履”。這首詩很簡潔,與詩人很多詩一樣,就在這短短兩節(jié)、不到百十個字的詩里,卻包括了不少東西,第一節(jié)寫“生”,一個“嬰兒在心疼中分娩”,他“四肢推開過去”,開始了漫長的一生,誰也不清楚,他會迎來一個怎樣的人生,多少聚散離合等著他,多少愛恨情仇等著他;將來是布衣百姓,還是帝王將相?誰也不知道。詩歌第二節(jié)寫到了“死”,“深夜游覽墓地,一口透明的棺材,在收集急匆匆的步履”。突然就想起王潮歌在《又見五臺山》里的一句話來:“一天有多長?不過一念間;一月有多長?不過一念間;一年有多長?不過一念間;一生有多長?不過一念間;一念有多長?就在此時此刻”。人生何嘗不是如此,有的人利欲熏心,斤斤計較、爭爭搶搶,恨不得把所有財富據(jù)為己有,有的人平靜淡泊,清心寡欲,看淡身外之物,奇怪的是:前者不一定得到很多,后者也不一定失去很多。
本人曾在青藏高原生活工作了多年,藏民族基本上是全民信教的民族,藏傳佛教對他們的影響和熏陶是根深蒂固的,是融入血液的,藏傳佛教慈悲向善、普度眾生、幫危濟困等教理同樣深入族人血脈,在他們心目中,小小一只飛蛾、螞蟻和蜜蜂,與一頭牛、一匹馬、一個人的生命同等重要,同樣應該受到呵護與尊重。這種悲憫意識,在單增曲措的作品里隨處可見,比如《流浪狗》:“流浪狗∕從車輪下經過∕兩條腿,再也無法行走∥城外的那條河流∕再也等不著來喝水的流浪狗∕那么多的流浪狗∕依然流竄在街頭∥有一天∕發(fā)現(xiàn)一張白色的狗皮∕已被一個陌生人穿在身上”。法國批評家蒙田在《隨筆集》里說:“永不沉睡的良心,不斷地鞭笞著人們。雖然無聲無息,卻致傷殊深?!碧K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兒子的信》里也說:“真正善良的、有人性的人都能深深地憎恨丑惡。我們要像教人們學會善良一樣,去教人們學會憎恨?!币粭l流浪狗是不幸的,失去兩條腿的流浪狗更是不幸的,它在低處覓食,在角角落落、旮旮旯旯里躲藏,提防著突如其來的傷害,即便再小心,仍然被這個危險重重的社會、被這個利欲熏心的環(huán)境奪走它卑微的生命,最終成了“一張白色的狗皮,已被一個陌生人穿在身上”。通過一首詩,能感受到詩人的善良與慈悲,她痛惜這樣盛大的空間,竟然容不下一條流浪狗;她痛恨一些人的兇殘與貪婪,為一己之利,去剝奪一條無辜的生命;她想用自己輕微地呼喚,讓一些人加以反省。
最后來看詩作《牛角梳》:“牛角梳∕你從前世走來∕梳理我前世的愛∕讓愛情駐扎在阿里的帳篷∕前世我一直等待∕一次揮手,成為永別∥牛角梳∕你從今生走來∕梳理我今生的愛∕讓真情冰凍,永無保質期∕今生我一直等待∕一次回眸,成為永恒”。單增曲措在后記里說:“我不會過多用生硬的理論來支撐我的詩歌,師法自然,服從心靈,與自然相融,與天地相匯。從一開始寫作,我都依照著內心所想去寫,依照血脈流淌的頻率去寫。用簡單的語辭,寫多維的生活。有靈感了,就寫;沒有,決不刻意寫下一個字。不趨風,不逐勢,一定不。”她有自己對詩歌創(chuàng)作的獨到見解,所以她的詩的確與眾不同;有時候洋洋灑灑,下筆千言;有時候惜字如金,僅僅一二十個字,并且靈動活泛、格式各異?!杜=鞘帷肥且皇讗矍樵?,詩人通過作品,她希望的愛情是愛得永恒、專一、天長地久,愛得沒有任何雜質。這首詩一如既往的簡潔、雋永、靈氣十足。前世、今生,生命可以終結,愛情卻永世相續(xù)、相隨。當下,在很多人視婚姻為兒戲的時代,在不少官員、明星、土豪、老板把出軌緋聞當作常態(tài)的時代,在有些人一次又一次把離婚視為家常便飯的時代,單增曲措的愛情觀和專一態(tài)度,顯得多么稀缺、可貴。
遙遠的迪慶,美麗的香格里拉,那是多少人魂牽夢繞的地方,高聳入云的卡瓦格博神山,碧藍清透的納帕海,金碧輝煌的松贊林寺,碧草連天的依拉草原,還有數(shù)不清的瑪尼堆、經幡、遼遠的民歌、火焰般燃燒的狼毒花。在那片美輪美奐的土地生活、工作,詩人是多么幸福,愿她優(yōu)美的文字繼續(xù)流淌,像雪山之水,給我們一縷清透、一縷清涼、一縷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