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思陽,李 凌
日本的露營活動始于歐美,在19世紀末由基督教青年會、美國童軍組織等國際青少年組織傳入日本。自20世紀60年代起,在承襲歐美模式特點的基礎上,日本的露營活動逐步建立起具有本國特色的營地教育理念:促進青少年建立本國風土的自然觀,并在此基礎上理解和傳承日本文化、日本精神。露營活動的開展以戶外營地為載體,以營地教育為核心。而在我國,自戶外營地的露營教育模式傳入以來,營地數量的快速發(fā)展與幾乎空白的科學研究之間的巨大矛盾正導致我國青少年戶外營地經營混亂、生存艱難的現實問題。以戶外營地為載體的露營活動及營地教育已經成為日本青少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對營地教育、營地建設的探索走在我國前面,因此對以青少年為主要服務對象的日本露營活動的現狀及啟示研究是必要可行的。
日本露營活動由日本文部科學省作頂層設計,各都、道、府、縣等區(qū)域露營組織、協會具體執(zhí)行。在日本眾多露營組織、協會中,旨在傳播和推廣戶外露營活動、促進全國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國家級公益組織——日本露營協會是日本國內最具盛名的露營公益組織。2016年,日本露營協會成立50周年暨第六屆亞太國際露營會議的舉辦、《キャンプ白書 2016》的發(fā)行、《ビジョン 2020》的制定和《キャンプ安全 いろはかるた》的完成等系列活動透露出一個重要信息:日本露營活動及營地教育的發(fā)展將進入下一個里程碑。本研究以《キャンプ白書 2016》為藍本,旨在通過對日本露營活動的現狀了解,為國內戶外營地的發(fā)展提出可行性建議。
2011年日本共有622.1萬人次參與露營活動,平均露營時間為4.4天。與2006年的716.6萬人次、4.8天相比,參營人次減少了94.5萬,平均露營時間減少了0.4天。
圖1 露營人次及露營時長變化圖
(數據來源:日本總務省統計局2007年和2012年“居民生活普查”)
由日本政府出資建設的公共露營地數量自1963年開始逐年增加,到1999年達到最高峰值后開始下降。私有露營地的數量在1996年開始超過400所,此后略有增減。整體而言,20世紀中期到20世紀末是日本露營地數量激增的年代,以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為主的公共露營地數量占絕對優(yōu)勢,以營利為主的私有露營地數量比例較低。
圖2 露營地數量變化圖
(數據來源:日本文部科學省2011年“社會教育調查”)
一晚露營的費用(含高速公路的過路費、油費、扎營費、食物費用等)從2008年到2012年緩慢減少,但是2012年之后費用又開始增加,在2014年一晚露營的費用達到了23,383日元,比上一年提高了2,600日元。消費稅的增長使扎營費提高,長期高價的油費等各種費用的變化使得整體露營費用逐步增長。
圖3 一晚露營費用變化圖
(數據來源:日本露營協會“キャンプ白書 2016”)
149家日本營地提供包含1天、2天1夜等共16種不同露營時長和低于5千日元、5千到1萬日元等共計11種收費標準的露營活動。其中,有45家提供3天2夜的活動、15家收費在5千日元以下,36家提供2天1夜的活動、26家收費在5千日元以下,29家提供4天3夜的活動、收費在5千到1萬日元和1萬5到2萬日元標準的各有6家。商品供給和需求之間存在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關系。由不同類型露營產品的供給量可推測:日本露營者更青睞于費用偏低、營期較短的露營活動。
表1 露營時長和參營費用
(數據來源:日本露營協會“キャンプ白書 2016”)
除日本全國范圍內露營人次的減少之外,學生參營人數隨著升學也出現減少。2011年有36.7萬小學生、19.6萬初中生、10.1萬高中生參與露營活動。與2006年相比,每個教育階段的參營人數都呈下降趨勢,小學生減少了5.4萬人,初中生減少了4.1萬人,高中生減少了1.7萬人。
圖4 青少年參營人數變化圖
(數據來源:日本總務省統計局2007年和2012年“居民生活普查”)
平均有37.8%的日本露營者在孩童時期有過家庭露營的經歷。按不同年齡段統計的數據來看,20歲以下的人群中有80%的人有過家庭露營經歷,而70歲以上人群中這一比例只有16.7%。從不同年齡段的童年家庭露營比例可看出,隨著日本露營活動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民眾從小就接觸露營。
圖5 童年家庭露營經歷比例
(數據來源:日本露營協會“キャンプ白書 2016”)
2006年的數據表明:青少年參營率隨著家庭年收入的增長而增加,但家庭年收入在1,500萬日元以上的家庭除外。類似的趨勢也出現在2011年的小學生中,然而,家庭收入對青少年參營率的影響在初中和高中生當中表現不明顯。
表2 家庭年收入對青少年參營率的影響
(數據來源:日本總務省統計局2007年和2012年“居民生活普查”)
導致青少年在營地中受傷的項目種類繁多。2014年青少年營地受傷項目調查發(fā)現:薪火類項目、運動類項目和建設制作類項目受傷率較高。就單項目而言,因切削工具和火的使用,使野炊的受傷率最高。而自由活動時間內受傷率高的原因是因為青少年在無人監(jiān)督時掉以輕心,導致受傷。
表3 青少年營地受傷項目表
(數據來源:日本露營協會“キャンプ白書 2016”)
日本最早的一家營地組織始建于1884年。在343家營地組織中,成立于1884年到1940年近60年間的只有20家。1941年至1960年間,有67家營地組織成立;1961年至1980年間,有154家成立;1981年至2000年有68家成立,進入21世紀后,又有34家成立。從成立時間可以看出,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期間,是日本營地組織成立、發(fā)展的黃金時代。
通過對日本343家營地組織和機構的調查發(fā)現,45%的營地組織類型為“非法人組織”,28%的營地組織類型為“公益財團法人”,這兩種類型的營地組織占總數的73%。其中,日本露營協會屬于“公益財團法人”組織。
圖6 營地類型組織分布
(數據來源:日本露營協會“キャンプ白書 2016”)
343家日本營地組織的主要服務對象為青少年。受學業(yè)壓力和年齡因素影響,營地組織針對不同學齡階段的青少年開展不同數量、類型的露營活動。其中,小學高年級學生參與度最高,其次是初中生、小學低年級學生。
圖7 營地組織服務對象
(數據來源:日本露營協會“キャンプ白書 2016”)
安全管理無疑是營地課程中最重要的內容,343家日本營地組織中共有280家開設了該課程。其次開設較多的課程是戶外生存技能和娛樂活動,分別有268家、250家營地開設了這兩類課程。
圖8 營地課程開設情況
(數據來源:日本露營協會“キャンプ白書 2016”)
除了滿足青少年成長需要的營地課程和營地活動之外,日本營地組織還開設了其他類型的營地[5]。例如:寄養(yǎng)家庭營、阿依努傳統文化營(阿依努是日本土著,生活在北海道地區(qū),目前約有2萬人)、針對從重癥監(jiān)護室恢復過來的兒童親子營、父母/監(jiān)護人營等。同樣,還有一些混合營,如: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混合營、日本人和外國人混合營、正常兒童和殘疾兒童混合營。此外,特殊需求營和災難演習營的數量也越來越多。
比較2016年和2011年數據可知[5]:營地工作者數量在3人及以下、4至6人和11至15人的營地組織數量在減少,與此同時,營地工作者數量在7至10人、16至20人、20至30人和30人以上的營地組織數量在增長。
營地管理者雇傭營地工作者時,主要從以下幾點進行篩選:1、是否取得營地指導員資格認證,2、是否受過專業(yè)訓練,3、是否有過露營經歷,4、年齡要求。比較2016年和2011年的調查數據發(fā)現[5]:營地管理者在聘請工作人員時更加重視其專業(yè)技能而不是營地指導員的資質;而在年齡方面,管理者更青睞經驗豐富的年長者。
比較2016年和2011年數據可知[5]:營地工作者的每日平均薪酬有所減少。導致其每日薪酬減少的原因眾多,最重要的兩點是:1、無資歷雇員的增多,2、露營時間的增長拉低了雇員的每日平均薪酬。為了應對日益增加的露營人數,營地管理者一方面積極聘請更多工作人員,另一方面招攬、培養(yǎng)無資歷的新手。經驗豐富且專業(yè)技能扎實的營地從業(yè)人員數量有限,因此營地無資歷雇員人數的大量增加在整體上拉低了營地工作者的每日平均薪酬。
2011年約27%的營地工作者從未參與任何營地職業(yè)培訓課程,而2016年這一比例下降至14%;每年參加2或3次培訓的營地工作者比例從2011年的26%提高至2016年的43%[5]。這一系列數據表明:日本營地工作者參加營地職業(yè)培訓課程的意識逐漸增強。
2011年日本全國露營人次比2006年相比減少了94.5萬人次[5]。除全國范圍內露營人次的減少之外,另有一明顯趨勢:學生參營人數隨升學而減少,即越是高年級的學生參營人數越少。這一趨勢同時導致了日本參與露營活動的人口逐漸低齡化。
日本國家戶外用品培訓學校(National Outfitters Training School)的Hatsuo SATO指出,1983年當國家戶外用品培訓學校建立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參營者都是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然后四年級學生開始露營,一段時間過后三年級學生也參與進來。這種年輕化趨勢一直持續(xù)到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加入,參營者越來越年輕。在過去15年間,Hatsuo SATO為4到5歲的日本青少年提供露營服務。他認為日本青少年參營低齡化的趨勢是由于升學壓力造成的。一方面,由于升學壓力,父母傾向于送孩子去補習班而不是營地;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父母考慮到讀書年齡,于是在孩子們更小的時候就把他們送到營地。
為參營者提供費用低于1萬日元的短期露營活動的營地組織數量眾多,而日本露營者也更青睞于費用偏低、營期較短的露營活動。此外,重視服務質量的高消費露營人群也不可忽視。149家露營組織中,有8家機構提供每次參營費用在5萬日元以上的露營活動。參與高消費露營活動的這部分人群不僅僅滿足于普通的露營服務,而是進一步追求個性化的高端定制露營活動。
平均有37.8%的日本露營者在孩童時期有過家庭露營經歷,且20歲以下人群中有80%的人有童年家庭露營經歷??梢娙毡灸贻p一代比起年長一代更熱衷于和家庭成員一塊兒露營。而日本營地組織的主要服務對象又是青少年。由此可推測,青少年及其家庭是日本露營活動的主力軍,并且家庭露營模式已成趨勢。
日本小學生參營率基本與其家庭年收入成正比(家庭年收入在1,500萬日元以上的除外),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參營率與其家庭年收入無太大關聯。
盡管近年來青少年缺乏活動的現狀已經被日本媒體指出,但是想要孩子參加更多種類活動的父母或監(jiān)護人的數量不斷在增加。同時,由于經濟原因無法參與活動的青少年數量也在增加。隨后因家庭收入懸殊造成的青少年參與活動的差異性問題被指出。但是與其他休閑、娛樂活動相比,露營活動相對更便宜。因此可以推斷:隨著露營活動的進一步發(fā)展,由于家庭收入懸殊造成的日本青少年參與活動的差異性問題正在被緩解。
日本營地中開設較多的課程分別是安全管理、戶外生存技能和娛樂活動。此外還有登山行前準備、觀察自然、環(huán)境倫理與自然歷史、學習方法和技術教學等課程內容。在營地課程內容設置上可以看出,日本營地課程越來越多樣化,課程體系涵蓋了戶外運動、野外生活、自然觀察和學習方法等版塊。
青少年是營地活動參與的主要人群,但隨著露營活動的蓬勃發(fā)展和受日本國內社會的需求影響,越來越多的為不同人群開設的其他類型營地也逐步走向大眾的視野。
來自基督教青年會橫濱分會的Hiroyuki SEKI一直呼吁日本大眾增加對特殊需求營和災難演習營的關注。他指出:他們營地在過去不能為想參與露營的殘障人士或者需要特別照顧的人群提供足夠的露營機會。然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使這些人群參與露營以及營地工作者獲取他們需求變得更加容易。數量漸增的戶外研討會和戶外培訓為參與者提供技能支撐、戶外裝備的技術性改革,Hiroyuki SEKI認為這兩點可能是促使特殊需求營興起的重要原因。1995年阪神大地震和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之后,隨著日本大眾對災難預防的關注漸增,災難演習營開始興起,并教授在災難事件中逃生的實用技能。在三浦市,基督教青年會橫濱分會還提供親子災難演習營。隨著“全民露營”口號的推廣,Hiroyuki SEKI認為營地活動會越來越多樣化并且吸引各種各樣的人群能夠參與其中。
(1)不同規(guī)模營地的工作人員數量的變化,尤其是小型營地工作者數量的減少和大型營地工作者數量的增長;(2)經驗豐富且專業(yè)技能強的年長者更受營地管理者青睞;(3)營地工作者參與職業(yè)技能培訓意識的增強。以上包含營地工作者數量、雇傭資質和職業(yè)培訓意識在內的轉變,表明日本營地組織市場分化日益明顯、營地組織管理模式逐漸成型。
日本露營活動及營地教育的發(fā)展至今已有百余年歷史。從19世紀末承襲歐美模式發(fā)展露營活動,到20世紀中葉結合本國文化來轉變發(fā)展理念,再到21世紀以培養(yǎng)適應現代社會生存生活能力為主題的營地教育的發(fā)展,日本露營活動的發(fā)展經歷了不同階段。歷經百年發(fā)展,如今日本露營活動呈現如下特點:(1)參營人次減少,參營人口低齡化;(2)費用偏低、營期較短的露營活動更受日本露營者青睞;(3)青少年及其家庭是日本露營活動的主力軍且家庭露營模式已成趨勢;(4)日本小學生參營率基本與其家庭年收入成正比,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參營率與其家庭年收入無太大關聯;(5)日本營地課程內容豐富,營地課程體系較為完善;(6)日本營地活動呈多樣化發(fā)展趨勢,且針對不同人群開設的其他類型營地興起;(7)日本營地組織市場分化日益明顯、營地組織管理模式逐漸成型。
6.2.1 建設標準化戶外營地,構建營地分類體系
開展露營活動、普及營地教育的基礎是營地。近年來,隨著《休閑露營地建設與服務規(guī)范》《國家級青少年戶外體育活動營地建設方案》等文件的發(fā)布,政府關于如何建設標準化戶外露營地提供了指導性意見。但是對于營地的建設規(guī)劃、工程進度、設備采購及經營管理并沒有詳細標準,對現有營地的活動開展、人員培訓、機構設置等缺乏監(jiān)督管理[6]。在進一步細化標準化戶外營地指標的同時,相關的營地分類標準及體系也應及時制定發(fā)布。
6.2.2 細分露營人群,開設不同類型營
青少年無疑是現階段露營活動的主力軍,但是從日本露營活動的發(fā)展特點來看,未來露營人群的劃分會更加精細,不同人群的露營需求也不一致,其他類型營地的興起是必然趨勢。
6.2.3 完善營地課程內容,構建營地課程體系
國外營地發(fā)展多年,各國雖然在發(fā)展理念少各有偏好,但戶外營地課程體系基本一致,并在此基礎上增添一些特色課程來體現本國文化特點[7]。國內露營活動的開展和營地教育的普及還處于初級階段,對營地教育理念、營地課程內容等認識不夠,而教育理念的轉變需要教育實踐的推動。在野外生活、戶外運動、自然觀察和社會文化研習這四個部分營地課程之中可融合中國傳統文化,在此基礎上構建具有我國特色的營地課程體系。
6.2.4 加強營地工作者人才培養(yǎng),健全營地培訓機制
營地工作者主要分為營地管理人員、營地指導員和后勤人員。管理人員的管理決策水平、指導員的教導服務水平和后勤人員的全面保障服務制約著營地的發(fā)展經營狀況。營地需要具備跨學科、多領域知識的綜合型人才和健全的培訓機制,需要培養(yǎng)既有創(chuàng)新能力、開拓精神,又懂經營管理、運營服務,既有高水平文化素養(yǎng),又懂戶外運動知識的專業(yè)人才隊伍,如此才能保障營地持續(xù)健康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