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萍 惲紅玉
摘 要:作文教學的過程就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過程。小學生作文教學是小學教學中的難點。教學中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學生對寫作文感到無從下筆,甚至厭倦作文。在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現(xiàn)在,我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作文為主,鼓勵學生去細心觀察探索,大膽思維,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生動流暢的把自己積累的生活素材寫出來,表情達意。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觀察能力;培養(yǎng)
提到作文,許多學生都會感到頭痛。作文是語文教學的一大難題。作文教學的基本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的能力。表達什么呢?不是空洞虛假的內(nèi)容,而是自己熟悉的事物,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和真情實感。所以,作文是學生認識水平和文字表達能方的具體表現(xiàn)。學生作文的前提是需要素材,這就要求學生平常對生活的細致觀察。指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中的人和事物,提高對周圍世界的觀察分析能力,顯得極為重要。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呢?我就談談自己所做的一些嘗試。
一、小學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小學作文教學從一年級看圖說話開始,一直延續(xù)下去,目的是通過寫作,來鞏固學生對字詞句的掌握,同時開發(fā)學生的想象能力。
目前,很多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對作文教學沒有充分認識,習慣性地將作文列為中年級的語文教學內(nèi)容,在低年級忽視了作文基礎教學,這樣給學生造成精神壓力,認為寫作文是一件特別難的事情。以至于很多學生看到作文就產(chǎn)生恐慌心理,把寫作文當成語文中最難的事。
很多家長也沒能好好指導孩子寫作文,最簡便的方法是買來各種作文選,讓孩子模仿優(yōu)秀作文來寫作,這樣的寫作,嚴重背離了教學目標,并且寫出來的作文沒有真情實感。一些學生在寫作時,還喜歡無中生有,編造家庭情況,編造自己的經(jīng)歷。這樣的寫作方式,沒有生活實踐,沒有抒發(fā)自己的情感,不能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對以后的人格形成也會產(chǎn)生負面影響。
還有一種寫作方式,也讓學生進行觀察,但這種觀察是走過場式,學生沒有認真深入到生活中,看到表面現(xiàn)象就寫,在寫作中憑自己的主觀意識,加上書本知識,所炮制的作文經(jīng)不起推敲,漏洞百出。
這些作文存在的問題,關鍵是脫離生活,為寫作文而寫,偏離了作文教學目標,這樣的寫作會妨礙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
二、小學作文教學中觀察力培養(yǎng)策略
(一)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觀察習慣
小學生年齡小,對事物敏感,好奇心強,尤其對自己不理解的事物有較濃厚的探究興趣,愛尋根究底。直觀具體、色彩鮮艷、形式新穎的事物,最容易吸引他們的注意。我針對這些特點,常常給他們提示一些具體的觀察范圍,指導他們觀察自然現(xiàn)象和社會生活中他們所能理解和感興趣的事物。如觀察日出、日落,風、云、雨、雪等景象;雞、狗、貓、鴨、魚、蟲等討人喜歡的小動物的外形和不同生活習性;各種花草樹木的不同特征,及一年四季的變化。
(二)有序觀察,奠定寫作基礎
記得在指導寫《我喜愛的一種小喜動物》一文時,我從學校找到了《小白兔》的錄像。首先讓學生明確觀察的目的要求:觀察小白兔的外貌特征。然后指導學生進行有順序的觀察。先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指導學生觀察白兔外形時,錄像采用定格,把最能顯示小白兔樣子的鏡頭“定下來”。學生們都不約而同地大聲說"全身雪白的小白兔,真惹人喜愛。"然后在指導學生按從上到下,從頭到尾,從左到右,由遠到近地進行觀察。指導過程中,強調(diào)觀察的順序。各部分仔細觀察之后,再把錄像完整地放一遍。配上音樂和旁白,從整體上加深觀察印象,最后訓練學生說一說到寫下來。通過指導,學生觀察事物變無序為有序,為作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運用多媒體,把觀察與聯(lián)想相結(jié)合
小學生天真活潑最富于想象力,只要我們正確誘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使聯(lián)想與觀察有機的結(jié)合起來,學生感知到的事物才有神。平時在講讀課文教學中,多用投影,引導學生欣賞優(yōu)美句子,啟發(fā)他們想象;多用錄音,借用一些與課文感情一致的音樂,與課文一起配樂朗讀。學生會有身臨其境之感,想象的翅膀會飛得很遠很遠。然后在腦際展現(xiàn)出一幅幅無限寬廣的圖畫。這樣寫出文章來才可能是內(nèi)容豐滿,具體而生動的。
(四)開展作文活動,提高觀察能力
教師們可以根據(jù)自身的教學環(huán)境,組織學生們開展相應的作文活動,引導學生們在具體的活動中進行仔細的觀察,提高學生們的觀察能力,然后在教師們的引導下完成相關題目語文作文的寫作,形成多元化的作文訓練體系,促進學生們作文寫作能力的提高。比如,教師們可以在備課的過程中準備一個楊桃,放在課桌上,讓學生們在自身的位置對楊桃的形狀進行觀察,引導學生們運用相應的語言和寫作技巧,完成自身所觀察楊桃形狀的描述,形成一個簡單的細節(jié)描寫作文專項訓練,提高學生們對語言的掌握能力,以及比喻、擬人、排比等寫作技巧的運用能力。最后,教師們可以選擇相應同學的作文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們跟自身的寫作內(nèi)容進行對比,讓學生們了解到在不同的觀察角度下相同事物的差異,進而促進學生們觀察能力的提高。
(五)練寫札記,積累生活素材
觀察的目的是為定作積累素材,為寫作服務。觀察過的事物再多,若不及時記載下來,時間一長,就像過眼煙云,會淡忘的。所以,我十分重視指導學生勤寫觀察記憶。通過寫“札記”記錄了觀察結(jié)果,積累了寫作素材,也不斷強化著觀察能力,提高著觀察質(zhì)量,同時使學生練就了一雙敏銳的眼睛。
總之,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項長期工程,它需要教師循序漸進地指導,更需要教師隨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保護這種可貴的興趣,觀察能力的訓練和培養(yǎng)也是如此。當學生大腦中的積蓄越來越多,寫作的“材料庫”才會越來越充實,作文對他們來說,也就不再是一件乏味枯燥、令人畏懼的事了。也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愛上寫作,樂于寫作,寫出自己的所見、所思、所想,從而也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