晰哲
校史
六十六載風雨兼程,從1952年漢口航空工業(yè)學校,到如今的南昌航空大學,她經歷了太多變化,也留下了許多抹不去的痕跡。
靜臥在上海路老校區(qū)門前的強~5攻擊機,是老校長陸孝彭院士最珍貴的孩子。校史館內,那些陳舊且漸漸褪色的校牌與桌椅,靜靜地講述發(fā)生在這片紅色土地上的故事。曾經軍工人的酸甜苦辣,與他們偉大而堅韌的情感,早已融入這座學校的血液。
校園一角的贛江機械廠,每每路過,仿佛仍能看見曾經日夜不停嗡嗡作響的機床,看到焊槍下進出的火花從身前飛過。
季節(jié)
南昌的季節(jié)是特立獨行的,漫長的夏天與濕冷的冬天之間,夾著轉瞬即逝的春秋。夏天走出冷氣十足的教室時,對于北方人來講,就像冬天進入了桑拿房。
變化的四季里,有不變的風景。清晨,剛從山上跑下的國防生,將汗水灑在路邊;在報國廣場,音樂學院的同學或是練聲,或是彈奏樂器,沉浸在藝術的朝霞中;天一湖中的小亭子上,常會見到早起的學霸捧書閱讀,在淡淡的薄霧中開始一天的生活。
“大鐵鳥”
“軍工背景”的大學有一項隱藏福利,你可以隨肘隨地見到那些只有在軍事博物館才能一覽尊容的戰(zhàn)機,感受戰(zhàn)爭背后的榮光。校門旁,一架殲八Ⅲ原型機是最矚目的焦點。前起落架微微抬起,如同起飛前的那~刻,望向東南。纖長的機身,不合比例的三角主翼,仿佛在向后人默默訴說,在那個最艱難的年代,面對強敢壓境,中國航空人為縮小技術差距所做出的孤注一擲的努力。
緊隨“八爺”之后的,是殲5殲6轟5組成的三機編隊。我們可以看到在現(xiàn)代戰(zhàn)機上已難覓蹤影的大口徑機炮。漆黑的炮管,似乎在向他曾守護過的共和國天空宣誓;漸漸褪色的空軍灰,慢慢突出的鉚釘,變得泛黃的駕駛艙玻璃。他們如同一位老人,兩鬢發(fā)白,曾經結實的臂膀開始徽微顫抖……他們老了,飛不動了,但依然欣慰地看著前方。
在Q棟的機庫,沉睡著一批與他們同齡的飛機,他們將自己最后的生命,獻給了航空學子。當學生拆開鋁合金外殼時,他們便毫無保留將歲月的沉積,知識的結晶,送給未來的棟梁。
校園生活
在南昌航空大學,你能收獲的不僅有書本知識,更有拼搏與感動共存的社團生活。無論你是熱愛文學的文藝青年、專于書畫的才子、KTV里的麥霸、生活中的吉他大神,還是沉穩(wěn)冷靜、愛好科學、喜歡拆拆拆的“技術宅”,數(shù)百社團,總有一款適合你。
如果你不想止步于此,希望邁向更高臺階,當然沒問題!數(shù)學建模、全國挑戰(zhàn)杯大賽、每年的“三小”(小發(fā)明、小制作、小創(chuàng)作)項目,都是你不容錯過的機會。在這里,你會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遣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