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小學科學課程的發(fā)展與評價探索

2018-11-06 01:23:06王思錦
中國考試 2018年8期
關鍵詞:科學知識課程標準學科

王思錦

(北京市海淀區(qū)教師進修學校,北京100195)

1 小學科學課程的歷史沿革

我國近代第一部國家級課程標準是1904年1月清政府頒布的《奏定學堂章程》,又稱“癸卯學制”。初等小學堂的科學學科名為“格致”,內容主要包括鄉(xiāng)土之動物、植物、礦物,尋常物理、化學現(xiàn)象,生理衛(wèi)生等。1912年1月,中華民國政府頒布《普通教育暫行課程標準》,規(guī)定高等小學開設“博物”,后改稱“理科”。1922年11月,中華民國北洋政府以大總統(tǒng)令頒布《學校系統(tǒng)改革案》,對各級學校修業(yè)年限作出規(guī)定:初等教育6年(包括初級小學4年,高級小學2年);中等教育6年(包括初中和高中,各3年);高等教育3~6年。此所謂壬戌學制,是中國現(xiàn)代教育史上影響最深的一次變革,標志著中國近代以來的學制體系建設基本完成。1923年北洋政府發(fā)布《新學制課程標準綱要》,規(guī)定小學設置自然課。此后,普通中小學課程設置先后經歷了3次正式調整。1929年頒布《中小學課程暫行標準》,1932年頒布《小學正式課程標準》,1936年頒布《修正小學課程標準》。在3次調整中,科學學科名稱幾經改變,但在小學各學段都占有重要地位[1]。

新中國成立初期,各學科課程文件仿效蘇聯(lián)以“大綱”命名。1956年頒布《小學自然教學大綱(草案)》[2],1963年頒布《全日制小學自然教學大綱(草案)》[3],1978年頒布《全日制十年制學校小學自然常識教學大綱(試行草案)》[4]。在幾次修訂過程中,科學學科經歷了一段曲折的過程,先是結合在初小語文中,繼而在低年級被取消。1988年開始實施義務教育,在小學1~6年級教學計劃中為自然學科設置了獨立科目,在小學階段重新確立了科學教育的基礎學科地位。

2001年7月,國家啟動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頒布《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小學科學課程性質定位于“以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此次改革不僅將沿用了幾十年的學科名稱由原來的“自然”改為“科學”,最重要的是對教學內容進行了擴展,從以自然現(xiàn)象、事物為主擴展到整個自然科學領域,包括與自然科學有關的人文精神、價值觀及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等,還包括科學探究的方法和過程。原來的自然課程以傳授科學知識為主,而科學課程則十分強調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將“以探究為核心”確定為科學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5]。

2017年2月,教育部發(fā)布《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課程目標由原來的科學探究、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科學知識3個維度,調整為科學知識、科學探究、科學態(tài)度及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4個維度,旨在通過科學技術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科學技術與社會發(fā)展的聯(lián)系、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3個方面讓學生感受科學技術與社會和環(huán)境的互動。課程內容在原有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宇宙科學3個領域基礎上,增加了技術與工程領域,使學生有機會綜合所學的各方面知識,體驗科學技術對個人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影響[6]。

綜上所述,我國近現(xiàn)代小學科學課程已經延續(xù)了100多年,雖然各個時期課程的名稱不同,但傳播科學知識、培育科學精神的宗旨從來就沒有改變。隨著人們對“科學”認識的不斷深入,科學課程內容也由單純的“自然之物”不斷擴充,涵蓋了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

2 小學科學課程的目標演化

知識就是力量。普及和傳播科學知識曾經是小學科學課程的核心目標。

1988年鄧小平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在此背景下,科學課程單一的知識目標擴充為“雙基”,即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強調科學知識的技術轉化。1992年頒布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自然教學大綱(試用)》指出,自然的教學目的是指導學生獲得一些淺顯的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志趣及學科學、用科學的能力(主要是初步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制作、栽培、飼養(yǎng)等動手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啟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精神[7]。

2001年7月啟動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將義務教育階段各學科教學目標擴充為3個維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超越知識的功利性,把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念納入教學目標,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教育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經過10多年的教學實踐和反復修改論證,2017年版科學課程標準進一步將課程目標調整為科學知識,科學探究,科學態(tài)度,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4個維度。課程總目標為:學生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保持和發(fā)展對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熱情;了解與認知水平相適應的科學知識;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發(fā)展科學探究能力;發(fā)展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用科學語言與他人交流和溝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實、樂于探究、與他人合作的科學態(tài)度;了解科學、技術、社會和環(huán)境的關系,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6]。

2016年9月,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研究成果發(fā)布,以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為核心,將核心素養(yǎng)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fā)展、社會參與3個方面,綜合表現(xiàn)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chuàng)新6個素養(yǎng),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18個基本要點,從而將教育的最終目標指向了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8]。至此,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國小學科學課程大致經歷了3個發(fā)展階段,即從注重科學知識的傳授,到知識與能力并重,再到以“全面發(fā)展的人”為核心的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3 小學科學課程的評價探索

2001年課改前,小學科學課程屬于“副科”,沒有統(tǒng)一考試。學生的科學課成績主要由任課教師自主命題并結合課堂學習表現(xiàn)作出綜合評定。2001年課改后,小學科學學業(yè)評價的探索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3.1 第一階段:2001年至2011年

與2001年啟動的國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基本同步,2002年12月,針對當時中小學評價、考試制度與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不相適應的狀況,教育部下達了《關于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9]。自此,教育教學評價研究在全國推開。例如2003年,北京市教委啟動“北京市義務教育教學質量監(jiān)控與評價系統(tǒng)”研究項目,旨在逐步建立一套以對學生學業(yè)質量監(jiān)測為主,以對教師課堂教學情況進行教學督導、調查研究、個案研究為輔的教育教學質量監(jiān)控與評價體系[10]。2004年,北京市首次將小學科學列入評測學科,并分別在2004年、2007年和2010年以抽樣的形式對部分五年級學生進行科學學業(yè)質量測試。測試框架主要從科學內容和科學能力兩個方面進行構建(見圖1)。

圖1 北京市小學科學學業(yè)質量測評框架

與此同時,北京市部分縣區(qū)級教育部門也啟動了科學學業(yè)評價探索。例如2006年,北京市海淀區(qū)依據(jù)《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和北京市監(jiān)測方案研發(fā)了區(qū)域科學學科能力考核方案,從科學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3個維度描述學生的科學學科能力(見圖2)[11],并于2007年至2011年連續(xù)5年開展科學學科能力測試,邁出了海淀區(qū)現(xiàn)代教育史上小學科學測試的第一步。海淀區(qū)科學學科能力測試命題團隊學習和借鑒國內外科學學業(yè)測評的成功經驗,建立了一套具有區(qū)域特色的工作機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這個階段的小學科學測評主要考查學生的學科能力。

圖2 海淀區(qū)小學科學學科能力測評框架

3.2 第二階段:2012年至今

2011年底,教育部陸續(xù)發(fā)布了義務教育階段多學科課程標準修訂版,2012年新版課程標準進入正式實施階段。2013年,教育部發(fā)布《關于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重新將基礎教育質量監(jiān)測提上日程,指出“要大力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建立健全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體系”,并認為“開展基礎教育監(jiān)測是完善我國基礎教育科學決策和監(jiān)測預警機制的一項戰(zhàn)略舉措,對于促進基礎教育分類指導和科學決策具有重要意義”[12]。2014年2月,國家又出臺了《深化教育督導改革轉變教育管理方式的意見》,強調“要深入開展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習質量監(jiān)測以及學前教育、高中階段教育質量監(jiān)測,要完善基礎教育質量監(jiān)測的標準和工具,建立健全各級各類教育質量監(jiān)測指標體系”[13]。據(jù)此,2015年,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jiān)測中心啟動了國家級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習質量監(jiān)測工作,并于2017年5月在全國范圍組織實施了小學科學學習質量測試。在此過程中,由陜西師范大學胡衛(wèi)平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首先明確了小學科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和構成(見圖3),并以此為基礎構建了小學科學學科素養(yǎng)測評框架,該框架包括科學理解與應用、科學思維與實踐、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3個一級指標,其中“科學理解與應用”反映了“科學觀念與應用”這一核心素養(yǎng),不僅涵蓋對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宇宙等科學核心觀念的理解和應用,還涵蓋對科學探究、跨學科內容的理解和應用?!翱茖W思維與實踐”反映了“科學思維與創(chuàng)新”和“科學探究與交流”兩個核心素養(yǎng),包括探究與交流、模型與建模、推理與論證等方面。專家們普遍認為,與學科結合開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測評比較困難,故在該框架的二級指標中未包含質疑創(chuàng)新維度[14]。這個階段的小學科學學科測評以考查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主。

圖3 科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和構成

4 小學科學測試的命題研究

命題是一項既要有章可循又要不斷創(chuàng)新的工作。所謂有章可循,即命題的基本流程大同小異,一般會經歷確定測試目標和考查內容、研制測試框架、繪制命題藍圖或雙向細目表、編寫試題和參考答案、說明評分要點、組卷、檢查、試測、調整等過程。所謂不斷創(chuàng)新,即命題人員要挖空心思、絞盡腦汁、推陳出新,以更好地考查學生的實際水平。

小學科學學科測評實施時間較短,但與課程目標的調整同步,同樣也經歷了考知識、考能力、考素養(yǎng)3個階段。2001年課改之前,小學科學測評以考知識為主。從2002年12月教育部頒布《關于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起,直至2012年新課標實施,測評更多圍繞能力展開。當前,小學科學學科處于素養(yǎng)測評的新階段。下面特以3道題目說明這3個階段的命題特點。

例1下列材料中導電性能較好的是( )

A.塑料尺 B.木片 C.礦泉水 D.橡皮

例1這道題目考查的是學生能否區(qū)分導體和絕緣體材料,單純考查知識。

例2小華希望他的玩具火車通過隧道(用硬紙彎曲而成)的時候燈泡能夠亮起來。于是為火車設計了如圖4所示的電路。車身上的兩個金屬片相當于開關,當火車進入隧道的時候會接觸到隧道頂部,從而點亮小燈泡。為了達到小華的設計效果,隧道頂部應該加裝什么材料?

圖4 玩具火車

例2這道題目考查應用材料的導電性能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例3老師拆開一個按鈕式開關給大家看,構造如圖5所示。圖中P是按鈕,S是外殼,M、N上各有接線柱與整個電路相連。其中( )

A.M、N是導體,P、S是絕緣體

B.P、S是導體,M、N是絕緣體

C.M、N、P是導體,S是絕緣體

D.M、N、S是導體,P是絕緣體

圖5

例3這道題目有對科學知識的考查,但不是簡單地區(qū)分或辨認導電材料,而是要將材料的特性與功能建立聯(lián)系,運用知識解釋現(xiàn)象。由圖3可知,“解釋”是科學探究素養(yǎng)維度的要點。要正確回答這道題目,當然離不開科學推理。學生要分析開關的結構,比較開關打開和閉合時的變化,進而推斷各部分材料的導電性能??此坪唵蔚囊坏李}目,考查了科學觀念與應用、科學探究與交流、科學思維與創(chuàng)新3個科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

5 結束語

自20世紀以來,我國小學科學學科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及課程目標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相應地,小學科學學業(yè)質量評價及其研究也經歷了深刻的變革。所謂“以評定教”,即評什么、怎么評直接影響教什么、怎么教。因此,評價變革反過來也能促進教學改革。目前,我國小學科學學業(yè)質量評價研究仍處于起步階段,希望相關研究成果不斷涌現(xiàn),以不斷提高科學測評的專業(yè)化水平,推動科學學科教學改革,更好地實現(xiàn)提升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課程目標。

猜你喜歡
科學知識課程標準學科
落實《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實踐反思
遼寧教育(2022年19期)2022-11-18 07:21:44
【學科新書導覽】
蝸牛看牙醫(yī)
土木工程學科簡介
立足《課程標準》優(yōu)化一輪復習
穩(wěn)中求進,不斷替身
——依托《課程標準》的二輪復習策略
基于科學知識圖譜的滑雪運動研究可視化分析
冰雪運動(2019年2期)2019-09-02 01:41:24
2000-2017國外關系從句研究動態(tài)的科學知識圖譜分析
“超學科”來啦
社會化知識及其客觀性探析——兼議朗基諾的科學知識觀
哲學評論(2017年2期)2017-04-18 01:15:17
邵阳县| 长治县| 湘阴县| 安阳县| 莆田市| 集贤县| 会宁县| 岑巩县| 汾西县| 嘉禾县| 武定县| 延吉市| 陇西县| 承德市| 余干县| 登封市| 兴宁市| 梓潼县| 拉孜县| 凤翔县| 安岳县| 西乡县| 宾阳县| 宁都县| 平度市| 东阳市| 临泉县| 尼勒克县| 道真| 巴南区| 井冈山市| 渭源县| 宁津县| 昭苏县| 西林县| 贵德县| 巍山| 西乌| 酒泉市| 遂宁市| 水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