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雷
?
應用型本科高校大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現(xiàn)狀與對策分析——基于安徽省5所高校的調查
陳春雷
(池州學院 文學與傳媒學院,安徽 池州 247000)
具備較為扎實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是大學生的基本素養(yǎng)之一,應用型本科高校以培養(yǎng)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更應重視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為了解應用型本科高校大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真實狀態(tài),我們以安徽省5所應用型本科高校為對象進行了一次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應用型本科高校大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整體狀況不佳,其書面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尤其令人憂慮,而高校母語教育難辭其咎。為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扭轉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養(yǎng)的現(xiàn)狀,應用型本科高校應從提高重視程度、加強理論研究、教育引導與加大培養(yǎng)模式力度等方面,對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養(yǎng)的改革做出實質性努力。
應用型本科高校;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養(yǎng);調查
原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陳章太認為: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是人們生活、發(fā)展的基本能力,它體現(xiàn)著人們的綜合素質,影響著社會進步和國家發(fā)展;國民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普遍提高,對于促進國家軟實力的增強意義重大[1]。語言文字應用能力(1)也是大學生必備的基本能力之一,較為扎實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不僅對夯實大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也對大學生專業(yè)素質的提升具有重要促進作用。大學生是國民中的高端文化素質群體,理應具有較好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但目前大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狀況不容樂觀。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賀陽曾于2009年帶領課題組對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和中央戲劇學院的319名學生進行了一項難度并不大的母語能力測試,內容主要涉及一些常用漢字的辨識和常用詞語的選擇,其測試結果卻讓人吃驚:成績在60分以下的占到30%,70分以下的達68%??紤]到被調查的4所大學都是國內綜合性大學或某一專業(yè)領域中的頂尖高校,學生的素質處于整個大學生群體的高端,因此可以推想,就整個當代大學生群體而言,母語素養(yǎng)方面存在的問題應比這次調查的結果更嚴重(2)。賀陽教授課題組的推想是有道理的,在頂尖高校大學生的語言文字能力都已失守的情況下,整個大學生群體的語言文字能力狀況應該會更加堪憂。但推想畢竟只是推測,對于大學生語言文字能力的準確判斷,應該建立在真實而具體的調研基礎上。為全面了解當代大學生群體語言文字能力的實際狀況,我們也以課題為依托,對處于大學生群體中低端的應用型本科高校大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狀況作了一次調研,以作為對賀陽教授課題組關于整個大學生群體語言文字能力狀況推想的補充。同時,這項調查也可以使我們對應用型本科高校大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現(xiàn)狀有一個較為全面深入的認識,進而為應用型本科高校大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養(yǎng)的改革提供調研依據(jù)。
以安徽省內的池州學院、銅陵學院、黃山學院、合肥師范學院、亳州學院等5所應用型本科高校的300名在校生為對象進行抽樣調查,為了反映調查結果的普遍性和差異性,調查組從文科、理科、工科專業(yè)各選取了100名在校生為調查對象。調查時間為2016年1月至8月。
調查的方法有兩個:
一是問卷調查。制定調查問卷,對學生的高考語文成績、書面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自評,以及學生對語文類課程(3)學習作用的認識等情況進行調查,以了解學生高中階段的語文基礎、大學階段對自身書面語言文字應用能力以及語文類課程學習作用的認識等方面的信息。
二是能力測試。制定能力測試試卷,對學生的閱讀理解、書面表達能力進行集中測試,了解學生書面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實際狀態(tài)。
對于大學生書面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調查分析較多,但針對大學生口頭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調查分析很少,口頭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是大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所以本次調查中增加了口頭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方面的抽樣調查。仍以上述5所高校的學生為調查對象,調查的方法是采集這些學生2013-2015年的普通話水平測試(PSC)成績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以了解學生在字詞的識記與發(fā)音、作品朗讀、口語表達等方面的實際水平。之所以選擇普通話水平測試成績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是因為該測試是一項大規(guī)模、常態(tài)化的具有很強科學性的測試活動,能夠較為準確地反映學生的口頭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狀況。
1.高考語文成績狀況與分析
表1 高考語文成績(總分150分)
高考語文總分為150分,調查的分數(shù)段為90分以下(不含90分)、90-104.9分、105-119.9分、120-150分,換算為百分制后依次為60分(不含60分)、60-69.9分、70-79.9分、80-100分四個分數(shù)段。從總體成績分布看,應用型本科高校大學生進校前的高考語文成績不夠理想,低分(60-69.9分)比例特別大,達到66.5%;中檔分(70-79.9分)比例僅為19.7%;中低分合計,比例高達86.2%。不及格(60分以下)比例較大,為12.5%,而高分(80-100分)比例只有1.3%。文科相對于理工科來說,成績稍好,不及格率稍低,中高分比例稍高,但并未形成絕對優(yōu)勢,文理工三科學生語文高考成績總體差別不大。這說明在入學階段,學生的語文基礎普遍不扎實,文理工三科學生基本處在同一個起跑線上。
2.書面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測試結果與分析
本次書面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測試題參考國家職業(yè)漢語能力測試(ZHC)模擬試卷命制,但精簡了題量,包括閱讀理解和書面表達兩部分,共32題,答題時間為50分鐘。測試對象為大學二年級以上(含大二)的學生。從測試成績的總體分布來看,不及格率很高,達到27.7%,70分以下(不含70分)的比例高達71%。如果我們把高考語文考試也看作是一項書面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測試的話,那么與高考語文成績相比,學生的書面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測試成績有從中低分(60-79.9分)向兩極擴散的態(tài)勢,不及格與高分比例分別增加了15.2%和8%,從絕對比例的增加來看,向及格線以下擴散的趨勢更明顯,處于主體地位的中低分比例合計減少了23.2%。這說明在高等教育階段,大部分學生的書面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相對于基礎教育階段來說,出現(xiàn)了明顯滑坡,雖然表中數(shù)據(jù)顯示文科稍好于理工科,但文科不及格率也有較大增幅,總體成績不能令人滿意。盡管高考語文考試與書面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測試在測試范圍、內容、難易度等方面存在差異,兩項測試成績的直接比較也許不能完全反映學生書面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實際變化,但測試對象仍是同一批人,隨著學齡的增長,學生語言文字能力也應相應地有所提升,兩項測試又都是具有全國統(tǒng)一水平考試性質的測試,所以二者測試成績的比較還是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學生書面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真實變化。
表2 書面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測試成績(總分100分)
3.書面語言文字應用能力自評情況與分析
書面語言文字應用能力自評只有較差、中等、優(yōu)良三個等級,大體上相當于高考語文成績與書面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測試成績的不及格、中低分、高分三個檔次。孤立地看,學生的自評還是不錯的,文理工三科的差別也不大,總體優(yōu)良比例為10.2%,中等比例達到76.7%,較差比例為13.1%。與高考語文成績相比,較差比例與中等以上比例的增減幅度均相差不大,不過優(yōu)良比例高出8.9%,增幅較大,說明學生對自己書面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判斷可能是以高考語文成績?yōu)榛A和參照,更高的優(yōu)良率則表明了大學生較為自信的一面。與書面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測試成績相比,較差比例大幅降低,二者相差14.6%,中等以上比例則相應地增加14.6%,其中中等比例增加了13.7%,優(yōu)良比例小幅增加了0.9%,說明學生的自評明顯要好于書面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測試成績,大學生自信的一面在這兩項評測的比較中表現(xiàn)得更加突出。不過,這同時也說明學生自評的準確性不高,主觀性很強,需要通過一些更加客觀的測試幫助他們了解自身書面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實際狀況。
4.對語文類課程學習作用的認識情況與分析
我們分別從對專業(yè)學習、對將來就業(yè)和工作、對生活三個角度來了解學生對語文類課程學習作用的認識??傮w看,學生對語文類課程學習作用的評價還是頗高的,認為很有用和很有幫助的比例均達到32%以上(平均為35.6%),認為比較有用和比較有幫助的比例均達到53%以上(平均為54.6%),認為沒什么用處和沒什么幫助的比例平均僅為9.7%,這些數(shù)據(jù)說明學生對語文類課程學習作用的高度肯定與熱切期待。不過,同樣是認為沒什么用處或幫助,“對專業(yè)學習沒什么用處”明顯高于“對將來就業(yè)和工作沒什么用處”和“對生活沒什么幫助”的比例,說明學生對于語文類課程學習促進專業(yè)學習的評價更低,尤其是理科、工科學生,比例高達20%和19%,這可能和語文學習同理工科專業(yè)學習結合得不緊密有關系,也可能與理工科學生對語文學習在專業(yè)學習方面所起到的潛移默化的基礎性作用缺乏正確認識密切相關。
表4 對語文類課程學習作用的認識
表5 普通話水平測試成績(總分100分)
對于學生口頭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判斷主要依據(jù)前述幾所高校2013-2015年間的普通話水平測試成績。從表5可見,二級甲等和二級乙等的比例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總體比例分別為40.13%和52.23%,二者合計高達92.36%,加上一級乙等的比例,共計92.45%。三級甲等與三級乙等的比例合計7.24%,不入級的比例只占0.31%。一般來說,一級普通話水平是標準的普通話,二級是比較標準的普通話,三級是一般水平的普通話,能夠交流,偶有聽不懂的情形[2]。按照這個標準,不入級就應屬于低水平的普通話。上述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說明,學生的普通話成績總體可喜,絕大多數(shù)學生的普通話都是比較標準的,而一般水平及低水平的比例都很低,但美中不足的是,能夠達到標準水平的比例太低,僅有0.09%。值得一提的是,從表5中的測試數(shù)據(jù)很容易看出,文科學生的普通話水平總體上遠好于理工科。另外,分年度考察時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普通話測試成績呈逐年提高的態(tài)勢,如從2013到2015年,池州學院PSC二級以上學生的比例分別為81.8%、88.3%、94%,二級甲等以上學生的比例依次為19.6%、30.4%、45.4%,一級乙等學生的比例逐年為0.07%、0.1%、0.37%。由上述分析可知,應用型本科高校學生的口頭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整體上不錯,發(fā)展趨勢向好,文科好于理工科,不過各科學生的優(yōu)秀率都很低,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從高考成績來看,應用型本科高校學生入學前的語文基礎普遍不夠扎實,入學后大部分學生的書面語言文字應用能力非但沒有提升,反而出現(xiàn)了明顯的滑坡,即使是文科學生的書面語言文字應用能力也不能令人滿意,這不得不說是一件令人尷尬的事情。因為由基礎教育進入高等教育,隨著學習層次的提高,學生的書面語言文字能力不升反降,這說明高校的大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養(yǎng)效果并不理想。盡管學生的口頭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整體上差強人意,但也不能掩蓋高校在大學生書面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養(yǎng)方面的不足。應用型本科高校以培養(yǎng)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是學生最重要、最基礎的能力之一,學生普遍不高的書面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和很低的普通話測試優(yōu)秀率是無法與此目標要求相匹配的,也不符合學生對語文類課程學習作用的高度肯定與熱切期待。我們這次針對應用型本科高校大學生的調查某種程度上是對賀陽教授課題組2009年關于大學生母語能力調查的補充,如果拿這次調查中的書面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測試與賀陽教授課題組的母語能力測試結果進行比較,會發(fā)現(xiàn)兩項測試的成績分布基本相當,但這并不等于說應用型本科高校大學生與中國人民大學等頂尖高校大學生的語言文字水平基本相當,就一般邏輯而言,應用型本科高校學生的語言文字水平要稍遜一籌。兩項測試相隔7年,測試的對象、范圍、內容、難易度等控制條件也不一樣,兩項測試結果的相似性只能說是分別反映了不同時地針對不同對象進行測試而產生的具有相對獨立性的類似結果。但兩項測試所處的語文教育環(huán)境仍有很大的可比性,直至今日大學生語言文字能力培養(yǎng)的模式與效果依然沒有得到根本改善,所以二者結果的相似性也可以說是殊途同歸,表明一段時期以來,無論是哪個層次的高校,大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都是不容樂觀的,整個大學生群體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狀況不佳。
基于大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狀況不佳的基本判斷,以及整個社會對于大學生語言文字能力的殷切期待,加強大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就顯得十分迫切與必要。賀陽等人通過調查認為,目前高校母語教育主要存在四個方面的問題:1.地位邊緣化:母語教育在高校中仍未受到應有的重視,重外語輕母語的傾向仍相當嚴重;2.資源投入不足:課時和師資兩個投入不足普遍存在,這也是高校母語教育邊緣化的突出表現(xiàn);3.教學模式陳舊: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不適應大學教育的特點,仍未擺脫中學語文教育的傳統(tǒng)思路和方式;4.教學效果不佳:這已被課題組的母語能力測試所證明[3]。就我們調查的幾所高校來看,這四個問題也是普遍存在的。應用型本科高校以培養(yǎng)應用型和復合型人才為目標,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專業(yè)素質和非專業(yè)素質兩方面,對于高校非中文專業(yè)學生而言,語言文字能力是其非專業(yè)素質最重要、最基礎的表現(xiàn)之一。但目前應用型本科高校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具有明顯的功利性,往往重視專業(yè)技術教育,而忽視非專業(yè)素質培養(yǎng),語文類課程地位的邊緣化,教育資源投入不足,教學模式陳舊、教學效果不佳等問題已嚴重制約了大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以上四個問題中,前兩個是高校對大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養(yǎng)重視不夠的直接體現(xiàn),后兩個則在很大程度上說明對于大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不足,即高校并未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養(yǎng)模式。換句話說,前兩個是運行環(huán)境問題,后兩個涉及到培養(yǎng)理論研究問題,而這兩個方面都對大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作用與影響。所以我們認為,為了改變大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養(yǎng)的現(xiàn)狀,首先應提高重視程度,并加強研究力度。所謂提高重視程度,具體來說,就是提高語文類課程的地位,將之提高到與其重要性相稱的地位——必修課,以體現(xiàn)對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養(yǎng)的高度重視,并在課時、師資等方面提供制度性保障。同時,還應對大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養(yǎng)的理論進行深入研究。這些舉措將為大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與研究基礎。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學生既是主體因素,也是客體對象,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學效果。為此,學校和教師需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引導,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研究者認為:影響自主學習最重要的因素是自我概念,即個體對自己的信念,實現(xiàn)或改善自我概念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動機[4]。而這就必然涉及到學生對自我學習的認知與評價,因為“學習任務的最有效形式,是那些具有某種內在反饋的形式,當學生為了看到他是在怎樣進步和決定他下一步該做什么,而能夠檢查他自己的表現(xiàn)時,就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習”[5]。由此可見,學習評價是學習系統(tǒng)的反饋機制,在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導向與調節(jié)作用。但我們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應用型本科高校大學生對自身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評價準確性不高,學生的自評明顯要好于更為客觀的書面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測試成績,這會導致很多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自己,對自身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盲目樂觀自信。另外,調查結果還顯示,理工科學生對于語文類課程學習促進專業(yè)學習的評價偏低,這說明學生對語文學習在專業(yè)學習方面所起到的潛移默化的基礎性作用缺乏正確認識。著名數(shù)學家、教育家蘇步青先生曾說:“如果允許復旦大學單獨招生的話,我的意見是第一堂先考語文,考后就判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的功課就不要考了。語文你都不行,別的是學不通的。”[6]這是老一輩科學家關于語文學習促進專業(yè)學習重要作用的真知灼見,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通識教育的今天,對于我們正確認識語言文字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發(fā)與指導意義。上述調查分析告訴我們,學生對于自身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真實狀況缺乏正確判斷,對于語言文字能力培養(yǎng)的意義也未能給予足夠的重視,因而無法激發(fā)出內在的具有正確導向和調節(jié)作用的學習動機,這會大大影響大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養(yǎng)的效果。因此,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高校應加強對大學生關于自身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養(yǎng)的教育引導,以使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養(yǎng)取得更好的成效。例如,可以在入學階段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摸底測試,讓學生對自身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狀況有清醒認識;通過講座、宣傳欄、主題班會等形式,使學生正確認識語文學習在促進專業(yè)學習方面所起到的潛移默化的基礎性作用。上述措施可以激發(fā)學生自覺學習語文的動機,從而促使學生自主提高語言文字應用能力。
《國家中長期語言文字事業(yè)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2-2020年)》中將提高國民語言文字應用能力作為著力推進的主要任務之一,并將提升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作為需要重點加強的工作[7]。為此,基礎教育已經在醞釀并實施著一系列改革措施,高校也應趁勢有所作為,除了要提高對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視程度,加強培養(yǎng)理論研究與教育引導力度,還應勉力進行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養(yǎng)模式的改革,以更好地銜接基礎教育,為提高大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養(yǎng)的質效提供系統(tǒng)性保障。一般來說,人才培養(yǎng)模式就是學校為學生構建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以及實現(xiàn)這種結構的方式,主要包括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和培養(yǎng)規(guī)格以及實現(xiàn)這些培養(yǎng)目標和規(guī)格的方法或手段[8]。根據(jù)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要求與應用型本科高校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養(yǎng)的現(xiàn)狀,我們認為應從五個方面進行改革:
1.人才培養(yǎng)目標與規(guī)格。應用型本科高校普遍將語言文字能力納入人才培養(yǎng)目標,但各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規(guī)格中并未充分體現(xiàn)這點,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養(yǎng)的要求時有時無,針對性也不強。為改變現(xiàn)狀,我們認為應對人才培養(yǎng)目標與規(guī)格的頂層設計作出調整,即明確將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納入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與規(guī)格中,并依據(jù)各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特點與需求提出相應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要求。
2.課程結構安排。應用型本科高校大多缺乏對語文類課程的統(tǒng)籌規(guī)劃,各專業(yè)的相關課程開設隨意性較大,體系性不強,課時與師資不足,無法滿足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養(yǎng)的需求。因此,各高校有必要對課程進行優(yōu)化設置與統(tǒng)籌安排,以增強課程結構安排的針對性、系統(tǒng)性;同時,還要為語文類課程爭取到更多課時,并加強對教師的培訓與管理,以保障課時投入,增強師資力量。
3.教學方法體系。除了與漢語言文學密切相關的專業(yè),大多數(shù)專業(yè)的語文類課程在課時、學分等方面遠遜于大學英語課程,為在有限的課時、學分內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對教學方法體系作出革新,以提高人才培養(yǎng)的質效。我們認為,應改變傳統(tǒng)語文教學重“知識傳授”而輕“能力訓練”、重“教師講授”而輕“學生參與”的傾向,促使語文教學向以“能力訓練”為中心的“雙主體”互動式教學模式轉變,以增強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養(yǎng)的成效。
4.校園語言文字環(huán)境建設。良好的語言文字環(huán)境具有隱性課程的性質,對學生的語言文字規(guī)范意識和語言文字能力培養(yǎng)有著積極作用,但大多數(shù)應用型本科高校在快速轉型與發(fā)展中忽視了語言文字環(huán)境建設。為發(fā)揮語言文字環(huán)境的育人功能,我們建議大力加強校園語言文字環(huán)境建設上的軟硬件投入,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語言文字類競賽與活動,努力營造良好校園語言文字環(huán)境,使正確、規(guī)范使用語言文字成為校園風尚,并對提高大學生語言文字規(guī)范意識和語言文字應用能力起到積極作用。
5.考核與評價制度。目前高校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測評的主要形式是普通話水平測試,而漢字應用水平測試、漢語應用能力測試等并未普及,無法對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進行全面測評;語文類課程的考核也是以考查為主,很難引起學生的重視。所以,為更好地檢驗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強化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養(yǎng)成效,高校應對相關的考核與評價制度進行改革。如引入漢字應用水平測試、漢語應用能力測試等測試形式,建立完善的測評體系。同時將語文類課程以考查為主的考核方式改為以考試為主,以強化課程考核,提高學生對于自身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視。
應用型本科高校以培養(yǎng)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是大學生綜合素養(yǎng)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備較高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不僅是學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重要指標,也是促進學生自我提升與發(fā)展的重要條件。從本課題組的調查分析可見,應用型本科高校大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實際狀況與人們對大學生語言文字能力的期待相去甚遠,尤其是書面語言文字應用能力與高中階段相比出現(xiàn)了明顯的滑坡,即使是文科學生的情況也不能使人滿意。雖然可以將之歸咎于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未能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但更應該反思的還是高校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養(yǎng)本身,因為對于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養(yǎng),無論是重視程度,還是理論研究、教育引導與培養(yǎng)模式改革的力度,我們都還做得遠遠不夠。為了扭轉應用型本科高校大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及其培養(yǎng)的現(xiàn)狀,我們認為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養(yǎng)的改革勢在必行,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培養(yǎng)出滿足國家和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限于論述范圍與篇幅,我們將另文深入探討相關的具體改革方案與措施。也希望能夠以本文拋磚引玉,吸引更多專家學者參與到討論中來。
(1)這里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指漢語母語語言文字應用能力。
(2)參閱賀陽教授課題組調研論文《高校母語教育亟待加強——基于海內外十余所高校的調查分析》。
(3)主要是指大學語文、應用寫作、文學素養(yǎng)、普通話、書法等語文素養(yǎng)類課程。
[1]陳章太.《國家中長期語言文字事業(yè)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 要》與國家語言生活[J].語言文字應用,2013(1):13-15.
[2]姚喜雙.普通話口語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44.
[3]賀陽,徐楠,王小巖.高校母語教育亟待加強——基于海內外十余所高校的調查分析[N].光明日報,2011-01-11(15).
[4]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32-33.
[5]林格倫(H.O.Lindgren)課堂教育心理學[M].章志光,等,譯.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 456-457.
[6]蘇德洋.父親與交大——紀念父親蘇步青逝世六周年[N].上海交大報,2009-03-16(4).
[7]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國家中長期語言文字事業(yè)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2-2020年)[N].中國教育報,2013-01-03(4).
[8]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深化教學改革,培養(yǎng)適應21世紀需要的高質量人才的意見(教高〔1998〕2號)[Z].1998-04-10.
The Survey of the Language and Writing Application Ability of Students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Cases of 5 Colleges in Anhui Province
CHEN Chun-lei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Media, Chizhou College, Chizhou 247000, Anhui)
The relatively strong ability of language and writing is one of the basic qualities of college students. Application Undergraduate Colleges need to train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so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 application ability of language and writing.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students' application ability of language and writing , we conducted a survey of 5 Application Undergraduate Colleges in Anhui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udents' application ability of language and writing is poor, especially the application ability of written language, but the mother tongue education in colleges is to blame.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application ability of language and writing, and revers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nguage application ability training, colleges should make substantial efforts to train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language and writing, from the aspects of improving the degree of attention, strengthening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guiding and training mode reform.
Application Undergraduate Colleges; language and writing application ability; training; survey
2018-05-12
高等學校省級教學研究重點項目“語言服務的社會需求與應用型本科高校中文專業(yè)語言類課程及其教學改革”(2017jyxm0577);高校優(yōu)秀青年人才支持計劃重點項目“應用型本科高校大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養(yǎng)現(xiàn)狀與培養(yǎng)模式改革研究”(gxyqZD2016365)。
陳春雷(1975- ),男,安徽池州人,副教授,碩士,主要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文字學、語用學。
10.14096/j.cnki.cn34-1044/c.2018.05.28
H191
A
1004-4310(2018)05-01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