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俊超
摘 要:隨著時代發(fā)展速度的加快,信息技術開始廣泛應用于社會經濟活動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在高中教育體系中,信息技術是一門重要的實用性課程,其對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具有重要意義。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踐,對新課程理念下怎樣提高高中信息技術的有效性進行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信息技術教學;有效性
教學有效性即為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運用形式多樣的手段和方式,花費最小的精力,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使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得到滿足。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最終目標是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怎樣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提高高中信息技術的有效性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了闡述。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為現階段我國諸多中學信息技術課時都很短,同時尚未設置充足的實踐課,降低了信息技術教學的趣味性,導致學生不喜歡上信息技術課程。要有效解決此問題,必須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運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方法可以使這一目標得以實現。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獲取信息的方法”相關內容的時候,需要講到Internet網絡內容,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不需要將Internet是什么直接告訴學生,可以拿出一張蜘蛛網的照片,向學生提問:“本堂課所要講到的Internet和這張圖片有什么關聯呢?”然后讓學生借助蜘蛛網的結構特點構想Internet網絡,讓學生掌握Internet縱橫交錯的特點,再逐步向學生講解Internet中的相關知識點。用學生身邊的事物做比喻,一節(jié)課結束后,學生既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同時也深入了解到了Internet網絡有關的知識點,教學效果較為顯著。
二、加強和其他學科的融合,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改革明確指出,新形勢下的信息技術教育應融合學生信息技術素養(yǎng)的提高、信息技術知識的認識及運用,使學生可以自主在其他各種學習資源的利用和開發(fā)中融入信息技術知識,對人的認知、傳遞、評估、有效利用和創(chuàng)造各種表征形式信息的能力予以培養(yǎng)。不可否認的是,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實踐較短,只有充分結合信息技術知識和其他課程的學習,學生才能更加主動地學習信息技術課程。
例如,以“信息的編程加工”為例,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借助VB編程將數學中的一元二次函數圖像繪制并解答出來;又如,在教學完“Flash的動畫制作”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把大陸漂移學說中講到的大陸板塊拼合的過程制作成動畫,觀察大陸拼合后是怎樣的。這樣既能讓學生充分掌握Flash相關知識,同時還能加深學生對大陸漂移說的認識。
三、采用“階梯式”分層任務教學,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教師要根據各個小組的實際情況,立足于不同的學習階段和學習水平對不同的學習任務進行設計。以“Photoshop摳圖”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導入升級QQ牧場的情景,對以下三個選取圖形的階梯式任務進行設置:第一,在純色背景圖中摳取動物,并將其粘貼到牧場中;第二,在復雜背景圖中摳取動物,將其粘貼在牧場中;第三,在規(guī)定的時間中進行摳圖比賽。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精心設計階梯式的操作任務,使操作任務過程變活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基礎薄弱的學生覺得“我可以”,讓中等生覺得“我能做得更好”,讓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使自身表現的愿望得到滿足。
四、注重實際應用,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現階段,社會發(fā)展的速度越來越快,知識的應用能力越來越重要。因此,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予以重視,盡全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將諸多的理論知識講解給學生后,需要在第一時間進行實際應用練習,以此對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能力進行檢驗,找出問題所在,使學生深刻理解知識。
例如,在教學完“Word相關的理論知識”后,教師可以在第一時間為學生布置相應的實踐作業(yè),以此使學生的理論知識得到鞏固。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在大屏幕上展示一篇提前準備好的文字素材,然后任意安排學生在講臺上進行操作,對剛剛學過的理論內容進行演示。然后,教師可以組織大家就學生的具體操作過程展開討論,評價這些學生的實際操作規(guī)范性和熟練程度。對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必須重點指正,以加深學生的印象,避免出現類似錯誤。
總之,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是現階段深化課程改革的重點。教師只有進行不斷的探索和嘗試,才能實現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畢小國.芻議提高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對策[J].小作家選刊,2017(21).
[2]周承立.提高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小作家選刊,20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