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宏偉
摘 要:傳統(tǒng)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與理念已經不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新數學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主性與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的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能夠對所學數學知識有較為透徹的理解與認知,在學習數學過程中培養(yǎng)優(yōu)秀的數學思維能力與應用能力。目前信息技術廣泛的應用在人們的生活與工作中,同樣在教育行業(yè)也出現了“互聯網+教學”的模式,教師要善于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信息技術 高中數學 教學 有效性 方法
高中數學相對于初中、小學數學知識點較為抽象與復雜,學生存在較大的學習壓力,所以教師要在數學教學工作中加強素質教育工作,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具備較強的數學思維,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與解題技巧,師生之間共同構建高效數學課堂。信息技術能夠把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用圖片、聲音、視頻等形式更為直觀的展現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數學知識,教師要善于科學、合理的應用信息技術,把信息技術作為一項輔助的教學工具,在開展信息技術教學的同時也要加強和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充分了解學生真實的學習需求與進度,從而制定符合學生發(fā)展的數學教學方案與目標,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積極的投入到數學課堂中去。[1]
一、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必要性
高中數學知識點較多,學生很容易對數學概念、原理、公式產生混淆,而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能夠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梳理學生的學習思路,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有較為正確的認知。其次,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不僅僅要傳授學生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數學素養(yǎng),拓寬學生的數學知識面,在傳統(tǒng)的數學課堂教學中,由于教學條件有限,教學范圍只能夠局限在數學教材上,學生缺乏實際應用能力,而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利用網絡工具來拓寬學生的數學知識面,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數學課堂。信息技術教學的表達方式更為直觀化、具體化,充分刺激學生的感官,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自主性與積極性,把傳統(tǒng)靜態(tài)的數學課堂轉換為動態(tài)的數學課堂,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數學課堂,充分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整合的原則
1.互補性原則
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要遵循互補性原則,數學教師要把信息技術作為一項輔助的教學工具,在應用信息技術的同時也要加強和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把傳統(tǒng)數學教學和信息技術教學相互結合起來。很多高中數學教師意識到應用信息技術的便捷性,所以盲目的應用信息技術,把它作為一項主要的教學工具,無法把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出來,信息技術僅僅是發(fā)揮了錦上添花的作用。
2.整體性原則
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要遵循整體性原則,教師要把教學目標、方式、內容、評價、信息技術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保證數學課堂教學的和諧性、流暢性、連貫性,充分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讓學生擁有清晰的數學學習思路與解題技巧。
3.創(chuàng)造性原則
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要遵循創(chuàng)造性原則,很多教師為了節(jié)省數學備案時間,直接從網上復制PPT課件,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因為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理解能力都是不同的,教師要在充分理解學生真實的學習需求與進度的情況下,再去制作數學課堂PPT課件,這樣才能夠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三、利用信息技術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1.利用信息技術解決重點、難點數學問題
在傳統(tǒng)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很多抽象的數學知識無法通過板書的形式展示給學生,教師只能夠用口頭描述的形式來開展數學課堂,使得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較低,而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解決一些難點、重點數學內容,讓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培養(yǎng)其優(yōu)秀的數學思維能力與想象能力。例如,在學習“三角函數”的時候,在傳統(tǒng)數學教學中通常會在黑板上利用描點法把圖象畫出來,學生根本無法直觀的觀察圖象的變化過程,這時候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把三角函數圖象的變化過程以動畫的形式更為直觀的展現出來,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邏輯性思維能力與抽象性思維能力。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利用幾何畫板來作圖y=3sinx,y=sin x等圖象,通過圖象來找出不同點與相同點,從而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數學知識。
2.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優(yōu)秀的數學教學情境
很多學生缺乏學習數學知識的自主性與積極性,最終淪落為數學學困生,教師要改變這一教學現狀,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優(yōu)秀的數學教學情境,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數學知識。教師可以利用三維技術、Flash動畫技術來展示立體空間,讓學生更好的認識立體圖形的概念與結構。例如,在學習“圓錐曲線”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軟件來展現雙曲線、拋物線的形成過程,這樣可以節(jié)省更多的數學課堂時間,利用節(jié)省下來的時間加強和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充分拓寬學生的數學知識面,突破難點、重點數學問題。[2]
3.利用信息技術拓寬學生的數學知識面
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僅要局限在教材內容中,而是要利用信息技術拓寬學生的數學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數學素養(yǎng)。首先,教師要開展PPT數學備課工作,充分了解學生真實的學習進度與需求,制定符合學生發(fā)展PPT方案。其次,還要選擇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數學素材,充分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利用網絡來獲取、查找數學知識,自主的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升解決數學能力,這樣既能夠增長學生的數學知識,也能夠開拓學生的數學思維。
結語
總之,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科學、合理的應用信息技術,把信息技術作為輔助的教學工具,把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對象,一切以學生的角度去設定多媒體課件、開展數學教學活動等,充分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主性與積極性。其次,教師還要善于利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邏輯性思維能力與抽象性思維能力,從而更加透徹的理解所學到的數學知識。
參考文獻
[1]藍善貴.淺議如何用信息技術整合高中數學教學[J].才智,2013(15):62-63.
[2]侯蚺.探討如何用信息技術整合高中數學教學[J].亞太教育,2016(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