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森
(青島日報報業(yè)集團,山東 青島 266001)
速讀時代讓人們對報紙的依賴性降低,但卻對智能手機欲罷不能,手機的快閱讀、淺閱讀似乎對版面設計的重視程度不高,但實際上,優(yōu)秀的界面設計對吸引讀者、增強閱讀黏性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樣,對報紙來說也是如此,從頭版開始,文字和美術編輯都試圖創(chuàng)造出“一眼看中”的版面設計方案,以此來實現對讀者的吸引,獲得良好的閱讀感受。新媒體和傳統(tǒng)媒體的版面設計,有共通的地方,也存在一些差異,在當前的環(huán)境下,傳統(tǒng)媒體應該加強對新媒體版面設計的研究與借鑒,提升版面設計的“讀者緣”,實現更高質量的辦報。
在傳統(tǒng)紙媒興盛的時代,報攤是讀者經常光顧的地方,面對報攤上的四五種辦公紙,應該如何選擇成了讀者的一道難題。除了部分讀者鐘情于某份報紙外,多數讀者都要通過“第一眼”的方式來決定哪份報紙更吸引自己。此時,兩個因素成為讀者的選擇依據,一個是頭版頭條的大標題,另一個就是頭版的版面設計。
版面設計是一份報紙的臉面,頭版照片也被稱為報紙的“眼睛”,如何讓報紙忠于新聞事實,又具有一定的審美水平,狹小的空間設計便開始考驗編輯和美術編輯的能力。版面設計的初衷,并不僅僅是為了好看,而是通過對稿件和圖片的編輯排版,有利于讀者尋找信息和閱讀新聞,圖片和設計的優(yōu)化也為讀者帶來較好的閱讀體驗,報紙審美也是紙媒向公眾傳遞的一種潛在信息。
新媒體的高速發(fā)展讓報紙失去了大量讀者,“內容為王”的口號成為紙媒試圖重新崛起的關鍵詞,這就讓版面設計的位置顯得十分尷尬,設計是否重要?還是文字更重要?實際上,新聞的內容永遠不會脫離排版而獨立存在,即便是網站、手機客戶端、微信公眾號、微博等自媒體,也都離不開“排版”這個新聞發(fā)布程序。一方面,排版是對新聞核心內容的歸納和突出,以醒目標題、關鍵詞的方式為讀者帶來第一印象;另一方面,圖片和設計元素的運用,能為新聞內容帶來更高層次的延伸,讓讀者以讀圖、審美的方式進一步理解新聞、閱讀新聞。由此可見,不論以何種媒體形式呈現,版面設計是與新聞傳播相伴相生的。
“簡約化”是新媒體排版的主要特點,甚至在大量的手機客戶端和自媒體平臺中,新媒體界面的界面結構是固定的,文字編輯或美術編輯只需要將文字、圖片、提煉出的關鍵詞進行更新即可,但這種固定格式的排版和閱讀,并不會引起讀者的不滿,而是為閱讀帶來了更多便利。
傳統(tǒng)紙媒的排版,也越來越傾向于新媒體的“簡約化”風格,這種風格注重的不是內容閱讀,而是閱讀的便捷和信息的快速傳播,模板的存在讓設計人員避免了重復工序,直接從素材整理跨越到設計效果,極少需要進行細致嚴格的思考和判斷。紙媒有足夠的時間排版,新媒體要速度和便捷,后者已經很明顯開始影響報紙的設計風格。
一是報紙的風格整體發(fā)生改變。手機閱讀是一個小小的方框,眼睛和手機不用大幅度挪動即可實現閱讀,因此報紙開始修改出版尺寸,從大尺寸的報紙改為瘦報、小報,可以讓設計好的版面固定在讀者的視野之中。
二是紙媒的欄目變得“去模塊化”,顯露出報紙的風格轉變。傳統(tǒng)的報紙版面設計往往在間隔上橫平豎直,讀者明顯可以看到報紙版面中的“豆腐塊”,每個“豆腐塊”都是一篇新聞或大新聞的一部分,這就是“模塊化”的版面設計風格。但受到新媒體的影響,信息和圖片的排列變得更加錯落有致,時常出現新聞圖片、插圖和文字相互交叉的設計風格,版面便的絢麗多彩,成為“去模塊化”的代表。
三是報紙的圖片采用比例越來越高。以2018年6月7日第4版的版面(如圖1)設計為例,共有3片新聞稿件,卻采用了4張新聞圖片。新聞圖片的設計擺放,也脫離了傳統(tǒng)設計風格,壓圖、勾勒等方式得以廣泛應用。圖片的使用為版面設計添彩不少,也更加充分地為新聞解讀提供了依據。但在新媒體平臺中,由于容量巨大,新媒體對圖片的應用更加有魄力,數量也明顯高于傳統(tǒng)紙媒,以掌上青島APP為例,轉載的新聞組圖吸引了大量讀者點擊,打開新聞鏈接時,手機頁面中只有圖片和簡單的幾行文字(如圖2),簡潔明快,十分適合讀者閱讀。
圖1
圖2
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人們的審美意識發(fā)生了巨大改變,報紙的版面設計必須要順應時代的發(fā)展潮流,積極求新求變,來滿足讀者的需求。版面設計與文字編輯密不可分,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針對傳統(tǒng)報紙的版面設計,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報紙要借鑒新媒體界面的簡約設計風格。報紙的版面設計不宜太煩瑣,大多數讀者的新聞審美觀念里,主要還是簡約和適合閱讀,以及圖片的高質量視覺效果。以圖中的辦公紙版面和新媒體界面作為對比,我們會發(fā)現設計風格中都有“簡約”的因素,對報紙而言,圖片的運用讓版面變得不復雜,并非由文字全部占據,閱讀量小,能夠快速抓住新聞要點;對掌上青島APP而言,進入讀圖界面后,讀者視線里只有一張高質量圖片和兩行文字說明,能夠迅速捕捉到新聞事實,既不勞累還能看到有趣的新聞圖片。
二是報紙要借鑒“類新媒體”的設計手段。新媒體界面中多的是噱頭,不要求刊登太多的文字,只需要以標題、圖片說明、關鍵詞等方式,介紹清楚新聞的基本事實,其他的內容完全可以忽略,這是新媒體的設計風格。報紙采用“類新媒體”開展設計,就是要減少純文字的描述,或者增加圖片的比重,讓閱讀變得更加輕松,這個過程不僅需要美術編輯動腦,更需要文字編輯在理念上發(fā)生轉變。
三是報紙要形成穩(wěn)健、受讀者歡迎的設計風格。報紙熱衷于改版,設計風格和理念每次都會隨之變化,其實這不利于形成媒體閱讀的黏性。尤其隨著新媒體不但影響青少年和老年讀者,報紙的閱讀陣營已經逐步萎縮到危險的境地。因此,報紙的版面設計應該通過創(chuàng)新學習后,形成穩(wěn)定的設計風格,并實現與讀者之間的實時交流,比如開設欄目與讀者進行互動交流等。
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傳媒融合,不僅僅是采編和新聞模式的融合,版面設計、藝術設計和視覺傳達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報紙應借鑒新媒體的各種設計理念,以《青島晚報》為例,旗下的掌控傳媒及掌上青島APP經過一段時間的發(fā)展,被上升到集團戰(zhàn)略層面,因此具備版面設計的傳媒融合機遇。做好新環(huán)境下的報紙版面設計,還要加強人才交流和培養(yǎng),讓美術編輯成為業(yè)務上的多面手,促使版面設計不斷升級優(yōu)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