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人文科普淺論

2018-10-23 09:02:16馮正國
學理論·下 2018年6期
關鍵詞:人文素養(yǎng)

馮正國

摘 要:從科學技術是生產力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們對于自然科學知識的重視程度不言而喻。誠然,科學技術對于經濟發(fā)展、社會進步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與自然科學知識的普及相對應,擬以人文科普為主題,旨在說明人文知識、人文素養(yǎng)在人的全面發(fā)展、社會的良性運行與協(xié)調發(fā)展過程中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和積極作用,并積極倡導在舉辦全國科普日的同時進行人文科普教育。

關鍵詞:人文科普;人文知識;人文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C9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8)06-0070-03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哲學社會科學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動歷史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其發(fā)展水平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思維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質,體現(xiàn)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一個國家的發(fā)展水平,既取決于自然科學發(fā)展水平,也取決于哲學社會科學發(fā)展水平。哲學社會科學對于提升人們的人文素養(yǎng),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問題緣起

連續(xù)十多年全國科普日活動,使人們對于自然科學技術重要性的認識不斷提升,也使得人們無論是在日常生活、工作學習及教育方式上都非常重視科技知識的學習和科學素養(yǎng)的提升。但另一方面,在開展自然科學普及教育的同時,應與人文素質的提升、人文知識的普及同時進行,這樣才能塑造一個全面發(fā)展的、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對于人文科普問題的提出,并非表明自然科學知識與素養(yǎng)不重要,而是針對重理偏文及人文素質有待提升的社會現(xiàn)象而提出的。人文素養(yǎng)的核心是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人文素養(yǎng)的靈魂是“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的精神”,追求人生和社會的美好境界。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熏陶可通過通識教育來進行。從通識教育的性質來看,它指高等教育中的非專業(yè)性、一般性教育,既是對所有大學生的教育,也代表了一種大學理念,是一種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從通識教育的目的來看,在于“養(yǎng)成健全的個人和自由社會中健全的公民”,“造就具備遠大目光、通融識見、博雅精神和優(yōu)美情感的人才”,注重人的生活的、道德的、情感的、理智的和諧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素質。從通識教育的內容來看,它是關于生活的各個領域的知識和技能的教育,是非職業(yè)性、非功利性的,涉及范圍寬廣而全面[1]。在此,人文科普與通識教育的意義類似。誠然,最理想的狀態(tài),是實現(xiàn)科學素養(yǎng)與人文素養(yǎng)的有機整合,共同提升,造就全面發(fā)展的人才與融洽和諧的社會。

二、學習人文知識

人文知識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是相對于自然科學知識而言的,一般應包括文、史、哲等相關哲學社會科學的內容。知識是外在于人的,人文知識亦不例外,只是相對于材料和工具,只有經過學習、領會和掌握,內化于心才能稱之為修養(yǎng)或素質。因此,要提升人文素養(yǎng),首先要加強人文知識的學習,而人文科普是加強人文知識學習的重要形式,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和社會參與性。人文知識作為一種文化,不論是以人文社會科學知識體系出現(xiàn)的文史哲法經管等學科所揭示的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社會體制建構模式和運行機制、人的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所形成的理論形態(tài),還是“同祖同根”“血濃于水”的民族文化,中華民族傳統(tǒng)精神所崇尚的“君子自強不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位卑未敢忘憂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境界,以及最能體現(xiàn)中華文化精髓的愛國主義、講骨氣講氣節(jié)等,無不形成一種強大的具有民族特點的人文精神,成為維持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線[2]。與此同時,在當前社會發(fā)展的大背景下,作為新時代全面發(fā)展的人才,還應具有國際視野和世界眼光,以開放的格局海納百川,博通古今,學兼中西文化素養(yǎng)。

三、提升人文素養(yǎng)

在學習和具備一定的人文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價值內化進而形成人文素養(yǎng)。那么什么是人文素養(yǎng)呢?人文素養(yǎng)的構成要素包含有人文知識、技能及內在的人文精神和外在的行為習慣,其主要是通過人格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來實現(xiàn)的。所謂“人文素養(yǎng)”(或稱人文精神),就其核心來說,主要是指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內容包括人生的意義、追求、理想、信念、道德、價值等。它是人類文化的靈魂,是做人的基本原則,其意義在于它始終不渝地強調“人是目的”這一最高價值判斷。人文素養(yǎng)是人類精神家園的宿主,對人類的思維方式、心理機制、情感世界、意志能力、價值取向、審美體驗、意識形態(tài)和理想模式都具有決定作用。它具體而言包括:一是知識:較廣泛的知識,主要是指文、史、哲三大學科的知識;二是能力:較強的分析歸納能力、較敏銳的觀察和反應能力等;三是方法:主要指分析和觀察問題的方法,要求比較客觀,實事求是,不走極端,減少片面性;四是儀態(tài):有文質彬彬的儀態(tài),語言舉止文明優(yōu)雅;五是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如中華傳統(tǒng)美德所提倡的與人為善、謙虛謹慎等[3]。具有這種較高的人文素養(yǎng),有利于人的全面發(fā)展,進而有利于社會的良性運行和協(xié)調發(fā)展。

四、開展人文科普

第一,與《科普法》和《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相對應,制定國家層面的人文科普法規(guī)和機制。從國家層面予以重視對于切實推行人文科普教育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一方面要加強人文科普宣傳,著力提升人們的人文素養(yǎng),在全社會形成重視學習人文知識、爭相提高人文素質的良好氛圍。另一方面,要樹立良好典型,抓好示范帶動,建立健全人文科普創(chuàng)建體系,借以使其在人文科普工作中起到切實的推動作用。

第二,家庭教育方面,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扮演了無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其在對孩子進行人文知識普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及人文素質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在家庭中,尤其可以在一些生活化的場景中進行潛移默化的人文素養(yǎng)教育。比如,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部分,是最具特色的一部分。這些節(jié)日中都包含了一定的社會民俗習慣、禮儀規(guī)范、文化寓意等,對增強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培養(yǎng)健康的情感都有很強的促進作用。文化的熏陶是潛移默化的,但是影響卻是深遠的。對于幼兒來說,多的是記性,少的是悟性。在這個時期,他們沒有正確的是非觀,卻有著強大的吸收能力、模仿能力。所以,在幼兒教育中引入傳統(tǒng)文化,可以幫助他們健康成長[4]。從而更有利于他們順利踏入社會,實現(xiàn)個人的社會化。

第三,學校教育方面,尤其要注重中小學人文素養(yǎng)教育,使其為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打下良好基礎,積極開展社會教育大課堂等。為了讓青少年能夠全面理解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要意義,需要一線教師積極地參與人文知識的宣傳普及中來,要在實際行動中身體力行,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就當前高校教育而言,許多教育工作者過分重視專業(yè)教育而忽視了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導致大學生的人文知識面較窄,對哲學、藝術學、歷史學以及社會學等方面的知識知之甚少。對此,高校應當注意將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教育等有效結合起來,結合當前社會對大學生人才素質結構的需求,確立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目標,以“文、史、哲、藝”為主題,定期舉辦人文素質教育講座,樹立人文關懷教育方針,提高大學生的人文意識[5]。這樣,才能更有利于大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第四,社會教育方面,發(fā)展多種層面的社會教育方式,積極開展社區(qū)人文普及,諸如博物館教育、社會自媒體宣傳等。社區(qū)是社會的細胞,是城市的基本組成單位,具有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等多種功能,對城市發(fā)展具有巨大的支撐作用,城市社區(qū)是開展科普教育工作的有效切入點[6]。在社區(qū)層面開展人文科普教育,對于實施人文科普教育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在博物館教育方面,與學校相比,博物館更具有普世性,在應用方面的影響也更加持久。教室課堂中的緊張氣氛,反而會削弱孩子們與生俱來的好奇心。亞歷山大寫到“在博物館學習中,不存在及格或不及格的說法?!卑材取け攘炙埂どw洛普認為,針對兒童觀眾的博物館,應當以“純粹的樂趣”為中心,因為“它是神奇的鑰匙,可以開啟智慧之門;它是奇妙的魔杖,可以給學習過程帶來愉悅;它是磁石,可以吸引大批觀眾;它是引擎,可以讓觀眾樂此不疲地參與到各種各樣的活動中去?!盵7]除了家庭及學校教育方面,應大力發(fā)展多種形式的社會教育,廣泛開展人文科普活動,借以提升人們的人文知識和人文素養(yǎng)水平。

第五,促進人文科普資源共建共享,家庭、學校及社會教育各個層面形成合力,共同促進人文科普教育的聯(lián)合發(fā)展。諸如去博物館參觀,通過參觀實物理解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博物館也可以走出去,進學校,去社區(qū),到基層,比如作為四川博物院常設機構的四川博物院“大篷車”流動博物館,其目的就是以流動車為載體把文物展覽辦到邊遠山區(qū)、民族地區(qū)、革命老區(qū),把悠久的歷史文化知識和愛國主義教育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和樸實的語言傳達給群眾。同時,幫助基層建立門類有別、形式多樣、群眾喜歡的鄉(xiāng)村博物館[8]。又比如山東省臨沂市沂河實驗學校少先隊大隊與臨沂市博物館對接,開展了流動博物館進校園活動。此次流動博物館進校園活動激發(fā)了隊員們濃厚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對臨沂市歷史和文化遺產相關知識的理解,讓更多的隊員直觀地認知和感受家鄉(xiāng)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培養(yǎng)了他們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思想感情[9]。通過這種共建共享的資源整合方式,對于有效地開展人文科普活動,提升人文素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

五、結語

現(xiàn)代教育存在著一種片面性,就是重“器”而不重“道”,如重視自然科學、技術科學,而忽視了人文科學的教育,這往往會帶有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的傾向,不注重性情的陶冶和人格的全面發(fā)展,而最終不利于人的全面發(fā)展和社會的良性運行。在當前,一方面要重視科學技術,科學技術是生產力;另一方面,也要重視人文精神的培育,開展人文科普實踐,提升人們的人文素養(yǎng);最后,要將科學技術和人文素養(yǎng)有機整合,共同提高而不能偏廢,應當說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人的精神,他們具有共同的主體——人[10]。這樣才能塑造全面發(fā)展的人才,進而有利于促進社會的健康、和諧發(fā)展。進一步而言,這樣才能從整體上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質,而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講就是一個國家國民的文化素質,從而又會對于提高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具有重大而深遠的現(xiàn)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林堅,黃婷.科學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的整合[J].科普研究,2011(S1).

[2]趙明仁.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質教育分離與整合的歷史過程及其必然性[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5).

[3]范志華.人文素養(yǎng)在當代大學生中的缺失與重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5(12).

[4]劉月霞.滲透傳統(tǒng)文化提升學生人文素養(yǎng)研究[J].成才之路,2017(27).

[5]王耀遠.加強人文素質教育,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J].現(xiàn)代交際,2017(7).

[6]侯琳.淺析社區(qū)科普教育的意義、現(xiàn)狀和發(fā)展策略[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09(24).

[7][美]愛德華·P.亞歷山大.美國博物館創(chuàng)新者和先驅[M].陳雙雙,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6.

[8]張衡,何東蕾.走進基層、服務大眾——四川博物院“大篷車”流動博物館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博物館,2012(4).

[9]劉麗娜,李雪.流動博物館進校園[J].少先隊活動,2016(8).

[10]趙同森.人文主義教育的變遷及啟示[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1).

猜你喜歡
人文素養(yǎng)
培養(yǎng)歷史思維,優(yōu)化歷史活動課
考試周刊(2016年90期)2016-12-01 21:58:54
高職市場營銷專業(yè)人文素質教育淺析
職業(yè)(2016年11期)2016-11-23 20:43:41
以I, robot為例探索英語影視欣賞促高中生英語人文素養(yǎng)的形成
高中歷史教學中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考試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3:49:02
從滲透人文素養(yǎng)的角度論新課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學
考試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2:12:01
高級英語課程提升學生人文素養(yǎng)實踐策略研究
考試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1:28:30
高校人文素養(yǎng)教育勢在必行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3:04:14
以文學閱讀為載體培育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
基于自我意識喚醒下醫(yī)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育途徑研究
教師在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中的影響
峨边| 岳西县| 台北市| 庆云县| 吴旗县| 隆子县| 宜州市| 扎兰屯市| 平利县| 成武县| 张掖市| 南京市| 眉山市| 贵德县| 镇巴县| 阿勒泰市| 丰宁| 永昌县| 佛坪县| 肇庆市| 扬中市| 丹阳市| 宝应县| 北安市| 双柏县| 平湖市| 卓资县| 陕西省| 桐柏县| 博野县| 临武县| 高邑县| 宜城市| 个旧市| 伊吾县| 金坛市| 高邮市| 河津市| 寻乌县| 鄂尔多斯市| 望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