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嘗不知何謂國學,不得其解,更無序于意義于事。今復察之,方曉其意。
鄧實有言:“國學者何?一國所有之學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國焉,有其國者有其學。學也者,學其一國之學以為國用,而自治其一國也?!币谎砸员沃瑖?jīng)世致用之學也。
然究國學之存意為何?存在即為合理也,必有絕世之用。譬如《易經(jīng)》一類,便使始皇帝焚書坑儒,尤未亡也,可曉其中意義之深也,責用之大也。觀數(shù)百載風雨,審之時勢兮,尤可知國學傳承之意。
于首者,國學可立國之本也,實乃中華屹立于世之根基。魏徵于《諫太宗十思疏》中曾言:“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惫识瑖鴮W為本,國之命脈也,靈神之所在也,如若棄之,便消無可存之矣。
從得者,國學可立國之氣聚,生命之奉力處。四古國史可追遠古,文可記萬卷,然三者中斷,唯吾等中華長存至今。緣何?究其根本,原不過民族之一同,文化之一脈也。國之學使國為一國,人心相合,擇一遠里,砥礪赴之,事遂成矣。從由而貫,國之絕學,植于心久矣,今已亭亭如蓋矣。國民之行事思想皆敘于此。
進而者,國學可立民族之傲,乃中華立于世界之優(yōu)??v覽當局,特征有二:一為文化激蕩多元交雜;二為話語之權(quán)未構(gòu)建完全,仍須以文化添化。國之民符與國學,而后可信其不俗。
需提者,國學又立經(jīng)世致用之智囊也。事以史為鑒,棄其糟粕,取其精華,風水輪流三千載,閱盡史官無限言。
此其上者,均國學之為國所捐也。下自敘國學于吾之意哉。
吾幼時常聞,秉國學者,多半不慕榮利,不喜虛言。吾深以此為確,便為國學之益其一,無論老莊儒法,都在萬物都在人世。吾愛老莊之道為甚,遙聽那莊化蝶語,萬物本相齊,無悲無喜,故忘既不知名利為何。獨心報國也罷,鉆之以理,欲盡天下思辨之樂。那國學之氣,多半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超凡,以脫俗世耳。
吾愛國學,一池凈水,一地白雪,一片無茫。國學于吾,可稱不拘,亦為不懼。不拘于塵世雜沈,不懼于是非困頓。識敬國學者高勝一籌,如登凌云,下世皆下品。不云不屑,不耽世俗耳。一心為前行之路,何以艱辛?學卻屈子,不屈也。國為屈子之最重,故以命舍護之。吾眾同爾,愛其所愛,歸其所歸,有所期,有所途。路漫漫其修遠兮,仍為求索,外界擾安者,皆視若無睹。
然時不利兮,萬眾頭緒,欲語又無言。今國學之傳唱,聲勢浩大,實干卻少。世人皆語國學難拓因習之甚少,然非僅如此也。傳之所困,在乎自然,在乎所處之境也。不得自然,無那水聲潺潺瀉出于兩峰之間者,無那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者,怎可生曠世之心境哉?又怎得國學之良契。世俗紛擾雜錯,嗚鳴不絕于耳,浮躁喧嘩之氣頓生。又哪得梅花撲鼻香之高潔娟麗?畢竟俗朽者多眼孔淺顯,只見皮相未見骨相。若人、自然、心境三者不得相輔,則國學之傳唱,不過虛名耳。
吾愿以吾身為刃,守一方故土,居無名終老,不安平庸,卻甘默言。不以言辭分高低,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