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薇
摘要:語文是小學教學階段的重要科目,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與綜合能力。但是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過于重視對理論知識的傳授,讓學生難以主動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來。如何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正在探討的一個問題。主要從當前的實際教學情況出發(fā),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從多方面論述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習興趣;有效策略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能夠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讓教學活動的開展更加順利,并且讓學生發(fā)現學習語文的樂趣,為今后長遠的學習之路奠定基礎。那么,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增添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同時為學生組織多樣的學習活動,增添語文學習的豐富性。那么我將針對小學語文教學,淺談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開展有效的課堂導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要開啟一堂精彩的語文課,也需要有效的課堂導入。借助課堂導入,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以《桂林山水》的教學為例,引導學生閱讀這篇文章,能夠感悟“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有關桂林山水的圖片,學生被這些精彩的畫面所吸引,從而產生進一步學習的欲望。同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用簡單的話語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桂林山水,在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中,課堂活躍起來,學生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通過這樣的方式,開展有效的課堂導人,讓學生初步感受語文課堂的精彩,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
二、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完成閱讀,旨在引導學生了解文章的內涵。而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模式會讓學生感覺枯燥,教師要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完成閱讀。以《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學為例,主要引導學生從故事當中收獲啟發(fā),懂得做人要善良的道理。教師先運用多媒體系統(tǒng)地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感覺小女孩就在自己身邊。隨著故事的推進,學生仿佛能夠看見這個孤零零的小女孩在寒冷而無人的大街上賣著火柴。這時,學生能夠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慘命運,產生思想共鳴,從而從中收獲啟發(fā),既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能力,更讓學生讀懂文章的內涵,發(fā)現閱讀的興趣。通過這樣的方式,創(chuàng)設了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進入文章中思考與感悟,發(fā)現文章的精彩,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營造愉快的課堂氛圍
以《兩小兒辯日》的教學為例,開展這篇文章的教學,不僅要提升學生的文言文閱讀鑒賞能力,還要引導學生從中讀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道理。于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其中的理論知識作簡單講解,讓學生能夠順利地通讀文章,對文章內容有整體把握。接著,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完成自由討論。比如,教師可以這樣問:“同學們,你們認為文章中的兩個小孩哪個說的是對的?或者你又是怎樣認為的呢?”面對這樣的問題,學生充分展開了思考,讓課堂一下子就活躍起來,也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最后,教師再要求學生對孔子說的話進行探討,了解其中的道理。通過這樣的方式,營造了寬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快樂的氣氛下完成學習,感受學習語文的樂趣。
四、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讓學生更主動地進行閱讀,也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從而能夠在生活中完成自主閱讀,接受文學的熏陶。就以《猴王出世》的教學為例,這篇文章讓學生感受美猴王英勇的形象。那么在課堂上,教師主要對文章內容進行分析,讓學生收獲重要的理論知識,也感受文章中的猴王形象。而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則要求學生在課后完整地閱讀《西游記》,從而全面地感受我國四大名著的精髓所在。課后,學生根據個人的時間完成閱讀,并按照要求完成讀書筆記,從中收獲知識,提升素材積累。同時,要求學生能夠對故事的內容和情節(jié)進行分析,讓其中的形象豐滿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最后,還可以讓學生參與讀書分享會,進行簡單的溝通交流,深化學生的學習體驗。這樣一來,讓學生全面地了解了《西游記》中的人物形象與故事情節(jié),感受文學作品的魅力。通過這樣的方式,以課堂教學內容為引導,要求學生完成課后閱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更主動地完成閱讀學習任務。
五、組織多樣的學習活動
小學生所期望的學習是豐富多樣的,而一味地進行理論教學,只會讓學生把學習語文當成負擔。基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要求,教師需要組織多樣的學習活動,讓學生能夠感受多彩的語文世界。比如,教師在進行《論語》的教學時,不僅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理論學習,還要讓其從中感受儒家的經典思想。于是,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與到國學誦讀活動中來,學生直接地獲得啟發(fā),收獲寶貴的人生哲理,學會為人處世。接著,針對學生愛表現的特點,教師可以選取《論語》中經典的故事作為模板,要求學生進行課本劇的排練,從而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并且這樣的活動更加具有趣味性,讓學生用一種創(chuàng)新的方式學習語文。通過這樣的方式,為學生組織豐富多樣的學習活動,能夠讓學生收獲全面的學習體驗,改變學生的刻板印象,全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重要的教學意義,能夠讓學生發(fā)現學習語文的樂趣,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創(chuàng)造理想的學習效果。那么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小學語文教師認識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根據教學內容優(yōu)化教學方法。同時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組織多樣的教學活動,讓小學語文教學更加豐富多彩,促進學生文學素養(yǎng)與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韓例芬.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情境創(chuàng)設的藝術性與實效性[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3(1):74-77.
[2]葉秀云.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情境創(chuàng)設的藝術性和實效性[J].教育觀察(下月),2017,6(1):112-113.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