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字在百度百科上的基本字義為:人之步趨也,即為路。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世上道路萬千,選擇不同的道路,也就成就不同的人生。十八歲的沈從文,走出湘西那片神奇的土地,開始浪跡北京。十八歲的埃隆·馬斯克,輟學斯坦福,開始探尋他鋼鐵俠般的夢想。十八歲的我,也即將開啟我的行者生涯。
大道至簡,知易行難。樸素的道家哲理,卻悟出人生最本質(zhì)的奧義。知與行,歷來是古代各思想流派爭相討論的思想命題。明朝心學大師王陽明提出“知行合一”,將理論和實踐高度融合在其唯心主義中。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因欣賞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學說改名為知行,后又因“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又改名為行知。對于知行這一辯證關(guān)系,我一直認為,二者無法割裂,知生于行,行立于知,知行相生,知與行,貫穿人生;但在學習和生活上,以行為知,行決定知則更顯重要,我行故我知,我行故我在,詩和遠方,始于足下,行于世間,修身齊家,秉行之態(tài)度,做一個行者。
路漫漫其修遠兮,求索于世,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易得,始終難守。行道于世,做一個行者,做一個腳踏實地的行者,與其大談夢想,不如負重前行。問路何方?路在腳下,唯有潛行,才有始終??茨巧侥侨?,楊善洲深耕其間幾十載,行走于荒山野嶺,踐行他曾經(jīng)的諾言,他始終與他的靈魂一同凝結(jié)在艱苦卓絕的行動上。看那灣那人,守夜人余光中晚年依舊筆耕不輟,將他對生命獨特的見解融入中國新文學的血液里。看那道那人,丘索維金娜七戰(zhàn)奧運,她這執(zhí)念,不休不止。
可見,唯有行,唯有踐行,才能鋪就詩意的人生,才能像鮑勃·迪倫所說,若“窗外星辰閃爍高懸”般煥發(fā)光彩,才能在自己耄耋之年不后悔虛度的一生。
烏托邦式的美好,仍需執(zhí)杖前行,用行者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面對困難,面對挑戰(zhàn)。路在腳下,上下求索,砥礪前行。對于我來說,不僅要秉行者之態(tài)度,更要行得有力量,行得偉岸。
做一個行者,做一個行于生活的強者,在行道中感悟生活,感悟超然。修為之道,唯有修行,修行是行者抵達內(nèi)心“伊甸園”的唯一方式,只有經(jīng)過人生的荒涼才能抵達內(nèi)心的繁華;唯有潛心修行,堅定信念,不忘初心,方成超然。當孫行者被玄奘解救時,行者便邁上了修行之道,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最后取得真經(jīng)修成正果??梢?,行道之路需要行者超凡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念,用毅力來奠定成功的基礎(chǔ),用信念來衡量生命的尺度。做一個行者,行在生活之上,行于生活之巔,用行動締造未來,用行動改變世界。電影《使徒行者》里有這樣一句話:有些事情看起來很難,但是你只要堅持做下去,就一定會有收獲。正因如此,美國《時代》雜志公布2010年度全球最具影響力百名人物,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國賣菜老嫗陳樹菊。她靠賣菜為生,生活極其簡樸。多年來她將節(jié)省的錢捐助給慈善機構(gòu),累計達32萬美元,用于捐助失學兒童、孤兒院和圖書館。這位生命中的牧師,默默行善53年,把生命中的溫存與感動留給他人,憑借著樸素的人生觀、近乎頑固的執(zhí)著,綻放了行善者最美的芳華,也詮釋了行者默默無聞的實干情懷。也許,在現(xiàn)實的社會中,不乏有追求有理想的人,但踏踏實實做事,將“釘子精神”踐行到極致的人卻不多,然而,時代正在召喚“工匠精神”的回歸,這個社會需要更多行者,需要我行故我在的精神,更需要修行于萬丈星空的力量。
做一個行者,需行得有高度,更需行得有深度;需行得沉穩(wěn),更需行得灑脫。正如行于山水間的蘇軾在《定風波》中自在暢言:“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币环N醒醉全無、無喜無悲、勝敗兩忘的人生哲學和處世態(tài)度撲面而來。也許,生命需要那一抹恬淡來溫潤,需要一抔月光來照亮。行得灑脫,行得超然,正如尼采所說:“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笔堑模覀兗刃枰傁蜻h方,也需要旅途中沿岸的風景。國學大師林語堂是一個資深的“半玩世者”,在寫作上從不連續(xù)作戰(zhàn),一般是寫完一部作品,就休假一兩個月,完全將自己投身于悠閑的假期時光。他的一生都保持著天真隨性的態(tài)度,而他最引以為豪的,就是自己身上始終沒有被泯滅的那一顆童心,他評價自己“一點童心猶未滅,半絲白鬢尚且無”。擁有和他一樣的情趣與追求,錢鍾書先生知天命之年在幫自家院子里的小貓打架,花甲之年還在與家人玩捉迷藏??梢?,當你翻過了一座山之后,需要做的不是想著如何越過下一座,而是要先停下來,欣賞一下山腳下的鳥語花香,草長鶯飛;正如那繁華落幕后開出一支地老天荒的花,道盡艱險卻又顯恬靜優(yōu)雅,正因如此,我們需要且行且奮進的昂揚斗志,也需要“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樂道情懷。做一個行者,做一個有生活情趣的行者,行于山間,看殘陽如血,行于海邊,看潮起潮落。
我行故我在,做一個有思想,有靈魂的行者,行于當下,展望未來。在行道間感悟世間美好,感悟滄海桑田。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里寫道:“無論走到哪里,都應該記住,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復存在,就連那最堅韌而又狂亂的愛情歸根結(jié)底也不過是一種轉(zhuǎn)瞬即逝的現(xiàn)實?!钡拇_如此,人生在世上,定要把握當下,行于路上,路在腳下,思于大道,道在心間,道亦在腳下。
我行故我在?!靶小庇谖业闹匾獌?nèi)涵,不僅是我生命中永恒的燈塔,也是苦行僧式的修為造化。求學生涯里,“行”與我為伴,我以其為樂,它指引了曾經(jīng)困惑的我,它就像星子劃過夜空,在銀河間熠熠生輝,又宛如一條靜深流長的小溪,流入心間,清冽而雋永。
評委說:
關(guān)鍵:博聞強識,行者無疆
清晰地記得那一天,汪藝浜焦急地聯(lián)系到我,訴說他要參加“放膽”的急迫心情——那個時候距離截稿時間已經(jīng)沒幾天了。他說,要參賽的其中一個理由是,為校增光。我當時就既對他本人充滿好奇,又對他的作品滿懷信心:是怎樣一個少年,有著如此高的心氣?果然,拿到作品,我迫不及待的閱讀過程中,一直在暗暗點頭:文如其人。
不必說文中舉出的名家,不必說文中列出的事例,單只是題目和觀點的亮出,單只是行文的汪洋恣肆,就足以看出少年拿云志,心懷大地情。當然,細膩的行文思路,若明若暗的文章金線,絲絲入扣的名家事例佐證,更是相得益彰,互為照應。順著他的思路,我們看到了一條行者的生命路線圖畫,一份行者的自我認識答卷。
我想,于他而言,博聞強識,行者無疆,“我行故我在”,確然。
(肖 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