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紫翎
“君子忍人之所不能忍,容人之所不能容,處人之所不能處”,為君子必先學(xué)會忍耐,忍受住流言蜚語,在艱難險阻中邁向巔峰。
小不忍,則亂大謀。戰(zhàn)國時期,藺相如面對廉頗的屢次挑釁,以國家為重,始終忍讓。這忍讓的背后是克制與自我的反省。最終廉頗“負(fù)荊請罪”“將相和”,國家無恙。在大局面前,藺相如權(quán)衡得失,“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把國家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不做“兩虎相斗”的蠢事。忍辱,不同于奴顏婢膝的諂媚、屈辱和喪失人格,而是高尚難能的功夫,是大智慧,有大度量。
風(fēng)平浪靜,海闊天也空,是為忍。人際關(guān)系中暫時的忍讓吃虧,回報的是長遠的利益。越王勾踐的“臥薪嘗膽”,韓信所承受的“胯下之辱”,都是面對無可奈何的困境采取的忍讓策略。牢記“兩虎相爭,必有一傷”的古訓(xùn),切勿火上澆油,釀成“燒了大屋”的悲劇。繼承和發(fā)揚古人發(fā)憤著書的精神,司馬遷忍辱茍活完成了《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坝跃刻烊酥H,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道出了司馬遷內(nèi)心那堅定的夙愿。他選擇用時間去證明他的忍不是懦弱,而是勇氣。讓人一步不為低,如果你占理又能讓,那是你寬宏大量,將令你到達完美境地。
忍讓,并不意味著一味退避?!巴吮懿粌H是恥辱,更是毀滅”,德國斯威布曾經(jīng)說過。近代中國屈辱的歷史,何嘗不是因我們一再的忍讓,甚至是懦弱呢?《南京條約》始,清政府還曾以“天朝上國”自居,自欺這僅僅是對英國的施舍,是一種愛的忍讓。在殖民者“船堅炮利”下,簽下一個個喪權(quán)辱國的條約,割地賠款成了家常便飯,這早就不是忍讓而是懦弱,是無能!在面對大是大非問題時,回應(yīng)與出擊,是忍讓的最好方式。
忍讓不是懦弱可欺,是自信和堅韌的品格。古人理解的“忍”字,至少有如下兩層意思:其一是堅韌和頑強。清代鄭燮說:“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边@里竹子的忍,正是堅忍不拔精神的體現(xiàn)。其二是約束?!疤鞂⒔荡笕斡谑侨艘?,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這里的忍,便是自我的約束。這種忍耐,凝聚著頑強、堅韌的可貴品格。忍耐是梅花,忍耐了風(fēng)刀霜劍的洗禮才終于傲立窮山之巔;忍耐是鋼鐵,忍耐了水火無情的磨礪終成璀璨的寶劍;忍耐是涓涓細流,忍耐了巖石的碰撞才終于匯入江河大海。
在原則面前堅守,在該忍讓時則退后一步。忍,是一種智慧,需要我們用一生去追尋。
作者說:
我曾經(jīng)認(rèn)為寫作是個非常孤寂的過程,要耐得住寂寞。成功的寫作,要有深刻的生活體會和感悟,獨到的思想和敏銳的社會洞察力,還要讓現(xiàn)實與理想無縫對接。在一次次自我蛻變中,我逐漸癡迷于文字的魅力。
那日,沉思時無意間得知中美的“貿(mào)易之戰(zhàn)”。現(xiàn)今中美的貿(mào)易戰(zhàn),是中國在面對美國挑釁時堅定的反抗。頓時,我打開了思路。我縱觀古今,思考何為“忍”:是面對列強無理取鬧時的退卻,還是奮然反擊?反復(fù)思索,竟恍若接觸到了“忍”的真諦。我在思考琢磨,積淀出屬于自己的思想,表達出自己的見解。
寫作,是充滿真情、燃燒激情的事。賦予自己的作文以“靈魂”,用“精神的光芒”照耀讀者的心,喚醒讀者的心,溫暖讀者的心,是一件令人激動的事。
評委說:
關(guān)鍵:不一樣的“忍”之內(nèi)涵
看到“忍”這一題目,我們很容易就會去思考“忍”所帶來的好處,而不會去理性分析“忍”的真正內(nèi)涵,更會忽視“忍”不等于丟棄原則這一關(guān)鍵點。本篇作者不僅思考了這些問題,而且得出了自己的答案。如,作者認(rèn)為,“風(fēng)平浪靜,海闊天也空,是為忍”“忍讓,并不意味著一味退避”等觀點的提出,讓人耳目一新的同時,又會有深以為然的感慨。這是作者全面理性思考的結(jié)果,也是寫作時必須保持的獨立性。這也告訴我們,獨立思考,得出結(jié)論,文字自然如泉水般涌現(xiàn)。
(清 風(fē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