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仉孫
摘要:《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為貫徹新的教學理念,數學教學必須改變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多樣化、開放式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逐漸形成主動參與和探究的學習方式,讓數學教學充滿活力。探究式教學是以問題為核心的教學,它的突出特征是以提出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與思考。筆者就高中數學的探究式教學策略談幾點自己的看法和體會。
關鍵詞:高中數學;探究式教學;策略
一、探究式教學的基本涵義
“課標”中設置的“數學探究”主要是指一種專題研究活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并確定研究專題,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數學探究性學習有如下特點:
1.數學探究性學習的核心是“問題的提出”,研究的問題要選擇在學生能力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學生自主探索的探究性學習易于激發(fā)其提出自己的問題,通過情境的探索,不斷產生新問題;已解決的問題又成為提出新問題的情境,從而引發(fā)在深一層次上去提出問題,進而去解決問題,最終達到問題解決。
2.學生學習具有自主性,是學習的真正主人,能夠獨立獲取知識,對相關信息收集、分析和處理,不斷地進行猜想、論證、改進所得結論,從而實際感受和親身體驗數學知識的產生過程,并逐步形成研究科學的積極態(tài)度;教師將由過去的主宰者轉變?yōu)榻虒W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和研究者,不再包辦一切。
3.開放性的問題設計有效地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培養(yǎng)了探索問題的興趣,與別人交往的欲望,發(fā)現(xiàn)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探究式教學的主要特征
1.問題性?!皢栴}”是探究式教學的載體,整個教學活動圍繞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來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在探究式教學中,教師要組織學生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他感興趣的研究專題,去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探究式教學從提出問題開始,圍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行探究。
2.開放性。在探究式教學中研究問題的選擇不拘泥于教材,來源廣泛,只要與教學內容有關,學生力所能及,都可以成為探究的內容。從探究方式來看,由于探究式教學非常重視學生的主體活動,而主體活動的多樣性決定了最后學習結果的內容和形式上的多樣性,因此它打破原有學科教學的封閉狀態(tài),把學生置于一種動態(tài)、開放、主動、多元的學習環(huán)境中。
3.過程性。與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相比,探究式教學更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并非結果。探究式教學關注的是學生如何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對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探索的解決過程。它力圖通過學生主體的活動來培養(yǎng)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自主性。探究式教學強調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為基礎,貫徹“自主選題、自主探究、自主創(chuàng)造”的原則。教師從傳授者轉變成學生自主活動的指導者,在學習中,教師不再包辦一切,而是給學生提供各種學習辦法,在學生面臨困境的情況下,適時進行指導。
5.創(chuàng)新性。探究式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造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教學。從探究教學結果看,大多是已有科學研究成果的運用或“再發(fā)現(xiàn)”,但對學生個體來說,他是通過探索、研究后產生的自己從未有過的想法、見解,因此具有自我實現(xiàn)的創(chuàng)新性。從研究方法的方式看,學生通過對探索性問題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親身體驗在研究和解決問題中的思維及心理活動,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求異思維。
三、創(chuàng)造民主合作的課堂
1.改變過去“師道尊嚴”的傳統(tǒng)觀念,和學生平等相處,課堂語言以試探、商討、啟發(fā)、暗示為主,不用命令的口氣跟學生對話。
2.在開展合作探究學習時,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課堂的設計要適合學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所探求的內容應讓學生感到有一定難度,但不能讓學生感到有嚴重的挫折、失敗感。課堂設計必須關注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難”、“疑”、“困”,這樣,學生才有能力參與合作學習。
3.在分析討論問題時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出自己的看法,尊重學生的人格,使學生合作學習中輕松的進入狀態(tài),積極地探究。教師讓每位學生都覺得自己是課堂的主人。
4.在課堂上教師要耐心傾聽學生聲音,相信學生有能力解決問題。尤其要注意聽出學生的后續(xù)之音、合理之言、弦外之聲。
四、師生及時開展反思評價,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結構
探究學習理論認為,學習具有診斷性和反思性。筆者提出師生及時開展反思評價,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結構的探究式教學策略。探究任務完成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形成一種習慣,反思探究過程“是否遇到困難?”“采用什么方法解決的?”“以后再遇到類情況會怎樣處理?”“這次采用的方法有什么樣的特點?”“它適合于解決什么樣的問題”等。引導學生找出新舊知識內在聯(lián)系,歸納數學思想方法,納入自己的知識系統(tǒng)。學生在探究中會有認識上的偏差,教師可以有意不說出問題,讓學生自我反思,引導學生思考,改正完成。當學生思維受阻,教師可以換一個角度重新提出學生易于解決的問題,幫他們克服障礙;當學生經過思考得到正確結論時,教師要給學生熱情的贊賞;學生在求索中出現(xiàn)的新奇結論和解法,給予肯定;對學生的點滴進步要毫不吝嗇地予以激勵性評價。評價的手段和形式多樣化,以過程性評價為主,既可以用書面考試、口試,也可用課堂觀察、課后訪談、作業(yè)分析、實踐作業(yè),或者建立學生成長記錄檔案,讓學生撰寫小論文、活動報告等方式。同時既可以讓學生開展自評和互評,也可以讓家長和社區(qū)有關人員參與評價過程,而不僅僅局限于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在教學實踐中,筆者有時會布置學生寫數學日記,將自己的探究學習用日記的方式記錄下來。
參考文獻 :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
[2]傅道春著.新課程中課堂行為的變化[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