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
摘要:英語教學講求一個聽說讀寫,四門功課掌握扎實了,英語的整體水平就不會落后。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培養(yǎng)學生的各個方面的學習能力,方能在考試中勝出一籌。本文探討了基于仁愛版教材的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策略。
關鍵詞:初中英語;英語教學;綜合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 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236-1879(2018)13-0093-01
英語是初中學習的重要內(nèi)容,英語課程的高效學習對于學生而言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這對于英語教師而言,也提出了不小的挑戰(zhàn)——學習成績的提升需要在綜合的能力有所進步。而筆者正是希望結(jié)合自身教學實踐經(jīng)驗,探討英語教學中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一、初中學生英語綜合能力分析
英語聽力,由于不是中國學生的母語情境,所以聽力問題在學生群體中的情況最嚴重,多數(shù)中國學生都覺得自己在聽力這一模塊上沒有把握;而“說”,強調(diào)的是會話能力,“中國式”英語和“啞巴英語”,指的是不僅中國語言思維的表達影響了學生的英語語言表達,而且由于朗讀訓練不夠而導致發(fā)音不標準,讀起來會陰陽怪氣的;“讀”,指的是閱讀能力,這與學生應試內(nèi)容直接掛鉤,所以初中教學中著重的部分非閱讀莫屬;最后的寫,指的是英文的寫作能力,“讀寫”其實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有“讀”才會構(gòu)成“寫”的素材,有“讀”才不會讓“寫”顯得蒼白無物。現(xiàn)今學生的寫作情況不容樂觀,批改作文過程中也經(jīng)常是錯誤百出。
二、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多進行實踐,將傳統(tǒng)精讀課的上法變?yōu)閷嵺`課,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掌握語言的交際功能。例如:在準備講授一遍課文前,讓學生在課前先預習,詞匯方面,應先記住大部分單詞的釋義、用法及搭配,在閱讀方面,應逐步學會找出段落的主題句、發(fā)展句、過渡句及結(jié)尾句等。到教師上課時可先介紹一些有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再由學生談一下這篇文章的主旨意思,其次讓學生就預習中所遇到的問題向教師提問,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對一些難點、要點加以點評。教師授課時應使用規(guī)范的英語課堂用語,并配合恰當?shù)谋砬槭謩?,密切注意學生聽課時的反饋,多鼓勵聽力基礎較差的同學專心聽講,放慢語流速度,多應用一些淺顯的解釋性語言和重復的話語。通過課堂小演講或請同學朗誦幽默小故事,講述英語笑話,當堂播放并教唱英文歌曲等,可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并活躍課堂氣氛,變以教師為主的填鴨式教學為有緊、有松、有靜、有動的以學生主動學習為主的教學模式。
教師在授課時,必須有意識地對所要教授的語言內(nèi)容從英漢語言和文化的角度做些對比分析,以找出那些有可能引起學生產(chǎn)生“語言負遷移”以及容易造成學生跨文化交際障礙的語言項目。就拿日常交際中的問候來說:在中國,我們常用“你上哪兒?”“吃了嗎?”“你在于什么?”等作用問候語,因為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常用詢問別人的私事來表示對別人的關心。而英、美文化不喜歡別人詢問私事。如果我們不管文化背景的差異,將這些問題語譯成英文:Where are you going? Have you had your meal? What are you do-ing?那么,這些句子作為問候語的語用功能消失,成為詢問信息。這就必然引起別人的不快。所以在英語教學中不僅要教語言形式,還要教文化,要告訴學生中西文化的差異和西方的一些禁忌風俗等。
三、學生英語興趣的激發(fā)
學生只有在激發(fā)了英語學習興趣之后,才會勇于去聽、去說、去瀆,也會鉆研寫作的技巧,這些對學生英語方面的發(fā)展都有真非常明顯的促進作用。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中,英語課堂相對于其他科目。它的課堂比較無趣.學生很容易在學習過程中分散注意力,不容易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需要做的是娛教結(jié)合,將理論知識和小游戲結(jié)合起來,增加英語教學的趣味性。
英語和語文一樣,都屬于語言類的學科,因此它們之間有一個共同點,只有反復練習才能熟練掌握,但是課堂短短的45分鐘的時間很難達到這個要求,同時學生英語自學意識較為薄弱,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英語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自由的學習氛圍,及時轉(zhuǎn)變自己在課堂中的角色,扮演好的引導者的角色,給學生講述基礎的英語知識點,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消化及深入理解,在學生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再給學生解惑。
例如,在設計七上Unit2Topic3SectionA導學,案時,課題組一位教師在設計對話先學任務時,是這么設計的:
1.找朋友。閱讀la與2,找出下列句子,畫上橫線,然后翻譯成漢語。
Is this your c.ap?No,it not mine. Whose cap is it? Is this capyours? Whose toys are those?
They are your toys.
2.圈一圈,貼一貼。把課文P43 - 44中的不認識的單詞用紅筆圈出來。把la和2翻譯在便利貼上,然后貼在課本上。
3.根據(jù)la對話,回答下面的問題。
Whose cap is this? Is this cap Maria's?
這些任務對英語學習比較吃力的學生來說,借助相關參考資料完成應該說沒什么難度。而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不借助外力,都能不思考就可以順利完成,只是進行知識的簡單搬運而已,談不上給學有余力學生以拓展空間。后來,課題組成員一起討論之后,將設計改為以下任務:(1)圈一圈,貼一貼。把課文P43-44中的不認識的單詞用紅筆圈出來。把la和2翻譯在便利貼上,然后貼在課本上。(這是所有學生都必須單獨完成的最基本的任務);(2)找一找。閱讀la和2,找出用來詢問和回答物品所屬的句子,并把它們寫下來,并能準確翻譯。(如果單獨完成有困難,可以在小組成員幫助下完成)(3)問一問。根據(jù)la對話,設計問題并在文中找出答案并標注。準備好下一節(jié)可向其他同學提問并解答。(先獨立進行思考后小組討論完成)
四、小結(jié)
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旨在提高聽說讀寫多方面的能力。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這樣才能夠真正讓他們擁有掌握知識的能力,進而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成為國家建設需要的高端人才。培養(yǎng)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途徑有很多,教師要在尊重學生主體的基礎上,充分挖掘?qū)W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才可能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河平.英語導學案設計探微——以初中英語仁愛版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7(12)
[2]陳曉東,初中英語仁愛版教學過程中的困難以及突破[J].中學時代,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