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昕
【摘 要】目的:評價多樣性心理護理對于宮頸癌圍術期的影響。方法:選取74例宮頸癌患者進行研究,依據(jù)簡單隨機法分為兩組,對照組34例予以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40例予以多樣性心理護理,評價不同護理方法對患者的影響。結(jié)果:觀察組護理后的宮頸癌認知度評分以及手術依從性評分高于對照組,住院時間、焦慮評分、抑郁評分少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多樣性心理護理應用于宮頸癌圍術期中,可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
【關鍵詞】多樣性心理護理;宮頸癌;圍手術期
宮頸癌為女性常見惡性腫瘤疾病,而且近些年來,女性因工作、生活壓力增加,宮頸癌發(fā)病年齡呈年輕化趨勢,發(fā)生率逐年升高。臨床治療宮頸癌時,主要采用手術治療,但受手術因素影響,患者圍術期多會表現(xiàn)為恐懼、焦慮、抑郁等。這些不良心理情緒會影響機體循環(huán)系統(tǒng)、神經(jīng)系統(tǒng)以及內(nèi)分泌穩(wěn)定, 而且還會影響患者治療依從性、康復效果,因此臨床提出需結(jié)合護理干預[1]。本次研究中,評價多樣性心理護理在宮頸癌圍術期中的實施效果,總結(jié)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從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收治的74例宮頸癌患者,依據(jù)簡單隨機法分為兩組。對照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齡為33-63(47.4±5.5)歲,腫瘤TNM分期:Ⅰb期20例,Ⅱa期14例;觀察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齡為35-65(47.0±5.0)歲,腫瘤TNM分期:Ⅰb期23例,Ⅱa期17例。兩組間各項資料對比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實施宮頸癌腹腔鏡根治術治療。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術前進行訪視、備皮等做好準備工作,加強術前健康宣教,術中護理人員做好配合工作,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保證手術順利進行,術后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常規(guī)用藥,并進行必要的健康的教育,預防并發(fā)癥發(fā)生。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結(jié)合多樣性心理護理,具體內(nèi)容為:①為了更好開展護理工作,臨床在護理工作開展前組建護理小組。小組成員包括經(jīng)驗豐富的護理人員、心理咨詢師,通過討論制定具體的情緒自我評定表;②術前訪談,安排患者到安靜的房間內(nèi),與患者單獨交談溝通,結(jié)束后記錄患者具體不良情緒產(chǎn)生原因,并提出對應護理措施,并讓患者填寫自我情緒評定表,安排專門護理人員回收并進行匯總;③針對患者自我填寫表結(jié)合訪談內(nèi)容,開展心理護理。具體內(nèi)容為:術前6-7d,每次0.5h,一天1次,通過心理交談,鼓勵患者表達情緒,并引導患者掌握正確的疏導方法;術前第4-5d,每次0.5h,一天1次,告知患者關于心理護理方法,并鼓勵患者嘗試,并讓患者掌握具體的心理調(diào)節(jié)方法,包括放松訓練、注意力療法、信心療法、音樂意象療法;術前3d及術后1-4周,每周與患者約定固定時間,進行一次面對面交流,肯定患者情緒疏導改善的效果,并指導患者錯誤的行為認知了解。兩組均接受持續(xù)14d的護理
1.3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宮頸癌認知度、手術依從性、住院時間,其中宮頸癌認知度、手術依從性滿分100分,評分越高,則患者依從性以及認知度越高;②對比兩組護理前后的焦慮、抑郁評分,分別于護理前后根據(jù)抑郁量表(SDS)、焦慮量表(SAS)評估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態(tài),<53分為正常,53-62分為輕度抑郁,63-72分為中度抑郁,重度抑郁>72分;<50分無焦慮,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69分為重度焦慮。
1.4統(tǒng)計學分析
經(jīng)SPSS20.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對比為t檢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結(jié)果
2.1兩組患者的宮頸癌認知度、手術依從性以及住院時間對比
對照組宮頸癌認知度、手術依從性、住院時間分別為(79.12±3.75)分、(75.35±3.80)分、(9.60±2.25)d,觀察組宮頸癌認知度、手術依從性、住院時間分別為(95.30±4.22)分、(94.50±4.60)分、(6.20±1.50)d,觀察組的宮頸癌認知度、手術依從性評分高于對照組,住院時間少于對照組,組間有差異(P<0.05)。
2.2對比護理前后的焦慮、抑郁評分
護理后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評分均有明顯下降,且觀察組的焦慮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3 討論
宮頸癌為女性常見惡性腫瘤疾病,因該疾病多需手術治療,需切除盆腔器官,可能會導致患者提前絕經(jīng)、喪失生育功能,因此多數(shù)女性患者在疾病確診后,表現(xiàn)為心理狀況差,多并發(fā)焦慮抑郁不良情緒[2]。而這些不良情緒會導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導致腫瘤病情惡化加劇,增加治療難度,不利于患者病情早日康復。針對患者的心理問題,臨床提出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
開展圍術期心理護理干預,針對性提供心理護理干預,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并開展面對面訪談交流,解決不同患者的不同問題,指導患者掌握正確的生活方式,提高成功治療的信心,這有利于提高患者對疾病知識了解及治療依從性,對于促患者病情早日康復具有積極意義[3]。本次研究表明,觀察組治療后的宮頸癌認知度、手術治療依從性評分高于對照組,住院時間少于對照組,而且觀察組護理實施后焦慮、抑郁評分少于對照組。多樣性心理護理實施過程中,結(jié)合患者的具體特點,強調(diào)人性化、個性化,開展系統(tǒng)的心理護理干預,并于患者不同時期,開展不同的護理干預方法,提高患者情緒掌控能力,有利于穩(wěn)定患者情緒。
綜上所述,多樣性護理實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評分,提高患者對疾病治療了解及治療依從性,可促患者病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劉慧強. 我國宮頸癌流行病學特征和高危因素分析[J]. 中國婦幼保健, 2016, 31(6):1258-1260.
[2]婁寶東. 人文關懷和心理護理在宮頸癌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 當代醫(yī)學, 2016, 22(17):116-117.
[3]鄒玉仙, 王代梅, 劉明蓉,等. 早期心理護理對宮頸癌患者負性情緒及治療依從性的臨床研究[J]. 國際精神病學雜志, 2017, 44(2):371-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