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麗
摘 要:在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自身因素、家庭教育因素和學校教育因素構成落后學生的主要因素。教師應認真分析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中“后進生”產(chǎn)生的原因,采取積極措施促進“后進生”的轉變和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后進生
新課程標準改革明確要求現(xiàn)代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集體進步,促進全面發(fā)展,實施全面的素質教育。然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后進生的存在直接影響了這一目標的實現(xiàn),阻礙了高效教學模式的發(fā)展進程。從根本上講,每個班級的后進生都是普通存在的。在五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積極分析后進生學習差的原因,積極改變后進生的學習現(xiàn)狀,提高后進生學習能力,為進一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促進全體學生發(fā)展的目標作出努力。
一、影響小學語文教學中后進生產(chǎn)生的因素有哪些
“后進生”是指學業(yè)成績差、紀律差、行為不端的學生。一般來說,落后學生是指不追求進步的學生。影響后進生存在的因素有很多種,下面就其自身因素、校園因素和家庭因素等方面進行細致的闡述。
(一)自身因素
從哲學角度看,影響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原因就是內部因素,而事物發(fā)展的外部因素是事物發(fā)展的基本條件,內部因素決定事物發(fā)展的外部因素。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在小學五年級教學中,學生自身應該是后進生產(chǎn)生的的主要因素。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語文學習成績不佳,存在一些共同的特點:首先就是對語文學習沒有興趣,其次是學習習慣、態(tài)度方面不夠端正,遇到困難就退縮等等特點,不能很好地適應學習進度和難度。對語文學習沒有耐心和信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逐漸落后,最終成為一名后進生。
(二)家庭因素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所能夠接觸的場所基本上只是學校和家庭,很少有機會獨立接觸社會。所以,對于小學身而言,家庭教育是其教育的主要來源,對學生有著重要的影響。將多數(shù)后進生的成長環(huán)境綜合起來進行觀察不難發(fā)現(xiàn),其家庭教育的方法多數(shù)是不科學的,例如粗魯、溺愛、冷漠,都是影響小學生成長的消極因素。特別是在一些經(jīng)濟落后的地區(qū),孩子的父母存在離異、外出工作、常年離家等現(xiàn)象,會使許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孤兒”得不到照顧和良好的管教,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一些不良習慣得不到良好的指導和糾正,從而影響孩子今后的發(fā)展。
(三)學校因素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小學生的兩大主要教育課題。在五年級語文教學中,傳統(tǒng)的后教學模式也是影響和培養(yǎng)后進生的重要因素。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對優(yōu)等生有明顯的偏好,對成績差的學生表現(xiàn)出厭惡或漠不關心的態(tài)度。這將使學生在心理上遭受痛苦,使學生感到自卑,最終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厭惡,很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成為一個落后的學生。
二、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中后進生的轉化的有效策略
(一)加強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教師和心理指導老師應對后進生進行有計劃、有針對性、有目的心理輔導,了解其心理癥結在何處,對癥下藥,解除后進生對學習的厭惡和恐懼,打造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注重與學生的心理交流,多與學生進行語言交流。它使學生在人際關系中,特別是在師生關系中,體驗平等和民主、尊重和信任、理解和容忍、家庭和友誼。
(二)教師應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
在小學五年級的語文教學中,一些成績不佳的學生不擅長語文學習的主要原因是他們對語文學習缺乏興趣和信心。因此,在五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采取積極的引導措施,鼓勵和改革低年級學生。首先,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樹立學習漢語的信心。這種自信心的建立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積極鼓勵和引導學生,使學生了解自己在學習漢語中的問題和缺點,引導學生克服困難,提高學習效率。其次,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能夠掌握如何準備、復習、上課,以及如何有效地進行課外積累,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其次,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指導學生制定短期、中期和長期目標。使學生能夠識別學習目標,指出自己的語言學習目標,最終擺脫“后進生”的標簽。
(三)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完善教學模式
在五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實現(xiàn)學生轉化的目標:第一,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態(tài)度,積極實施情感教育。從根本上說,情感教育是改革后進生的有效途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地鼓勵和引導學生,尤其是小學生。教師的鼓勵和肯定會鼓勵學生擁有無限的學習動機。第二,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在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時,應盡可能照顧好每個學生,避免部分學生和部分學生的教學狀況,最終促進學業(yè)不良學生的轉化。
(四)家校聯(lián)合,充分發(fā)揮家庭的育人功能
在小學五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加強與家長的溝通。首先,家長應該了解孩子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實際的問題在哪里,以便于對癥下藥。其次,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有效溝通有助于提高家長的教育水以及對教育的正確認識,促進家長教育觀念的轉變,充分發(fā)揮家庭的教育功能,為促進后進生的轉變奠定基礎。特別是在農村小學,家長對教育的理解是片面的,不夠完善,存有偏差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奠定基礎。
總之,在小學五年級教學中,學困生的存在影響著班級的全面發(fā)展和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根據(jù)落后學生的原因采取積極的過渡策略,不斷地改造和改變落后的學生,促進班級的全面發(fā)展。根據(jù)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經(jīng)驗,結合語文教學中落后學生的因素,分析了新課程改革下五年級語文教學落后學生的轉化策略。
參考文獻:
[1]侯杰.關于實現(xiàn)語文后進生轉化的教學策略[J].漢字文化,2018(17):61-62.
[2]朱靜.淺談小學語文教學如何轉化后進生工作[J].情感讀本,2017(32):120.
[3]楊斌,杜娟.如何正確認識和教育“后進生”——以小學語文課堂為例[J].中華少年,2017(27):90-91.
[4]彭春鳳.淺析小學語文如何轉化后進生[J].中華少年,2017(31):92.
(作者單位:西雙版納州勐臘縣關累曼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