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萌萌
摘要:面對不斷增強的社會壓力、多元化的環(huán)境,大學生需要用更多的精力去適應、去自我調節(jié),導致大學生自我規(guī)劃不當,心理健康呈現(xiàn)出不樂觀的特征。適合的自我認知和自我調節(jié)的方式方法的選擇,成為大學生保持良好健康狀態(tài)的關鍵之一。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特征;心理減壓
2002年教育部頒布《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綱要(試行)》,開啟了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局面,2016年《關于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再次強調,“高等院校要積極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重視提升大學生的心理調適能力,保持良好的適應能力”,進一步將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提升到新的高度。各大高校不斷創(chuàng)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搭建平臺,力求不斷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態(tài)。本文從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特征著手,依據心理健康調查材料,提供具有普適性的減壓方式。
一、大學生心理特征
大學生思維敏捷、接受新事物快、性格更加獨立。多元化的社會,要求大學生處理生活、學習、工作各個方面的信息,他們需要篩選信息并進行深度加工。然而,不成熟的世紀觀和人生觀,導致大學生在各種信息的處理過程中,出現(xiàn)處理問題方法欠妥、情緒把控能力弱、人際交往恐慌、抗壓能力弱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
(一)孤獨感
大學生入校前,12年的學校生涯,他們受到來自學校、家長的密切關注,同時,高中之前的學校相對封閉,學習以外的信息量少、需要自己處理的事務少。進入大學后,開放的校園文化充斥著大量的社會信息,來勢兇猛,導致有些同學應接不暇,或是過度游刃有余導致無法被融入,漸漸潛意識排斥,缺少溝通動力,陷入孤獨。
(二)自卑心理
大學生初入校門,由于不同的家庭教育背景、生活背景及個人能力導致個人適應能力呈現(xiàn)出一定的差異,不同學生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不同、效果不同,漸漸同學之間出現(xiàn)的差異。有些同學就出現(xiàn)自信心缺失、遇事優(yōu)柔寡斷、自主性弱,加之缺乏有效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久而久之,身陷自卑無法自拔。
(三)壓抑
虛擬空間借助經濟、社會、科技的快速發(fā)展,大大轉變了傳統(tǒng)人際交往方式,大學生沉迷網游、網聊,缺少人際間的溝通交流。遇到事情無處尋求幫助,心理情緒也無處宣泄,甚至不會宣泄,逐漸排斥現(xiàn)實問題而沉浸網絡躲避現(xiàn)實生活中的責任,也感受不到來自現(xiàn)實生活的樂趣,長此以往,性格壓抑,思想也變得極端、片面、悲觀、情緒化。
(四)易怒、焦慮
焦慮和易怒都是大學生群體容易出現(xiàn)的不良情緒。大學生的校園生活豐富多彩,這同時讓許多學生無法合理安排,很多事情無法按照既定思路開展,加之,大學生思想認識及自我情緒控制能力弱,無法排解來自學習、人際、就業(yè)等各方的壓力,導致情緒焦慮、甚至易怒。
二、大學生自我調節(jié)的幾點建議
在大學階段,大部分同學都會遇到上述不良情緒中的一種或多種。學生會通過學校開展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中認識到自身心理問題,有部分也會接受大學生心理健康中心的咨詢服務,然而,大部分同學不會堅持,或是不去尋求心理咨詢幫助,因此,大學生自我認知及自我調節(jié)能力及待提升,同時,選擇合適的方式方法也很關鍵。
(一)音樂減壓
音樂是全世界的通用“語言”,可以搭建良好的溝通渠道。心理學家認為音樂可以作用于對個人和人性的尊重:自我意識和自我實現(xiàn)相互促進。音樂可以使人的心理情緒和行為產生共鳴,使身心達到一種和諧并調節(jié)人的生理節(jié)奏。通過音樂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從而實現(xiàn)自我成長和自我實現(xiàn),保持愉悅的心情,有創(chuàng)造性的展開日常生活學習,在音樂中體驗放松、快樂和自尊。
(二)瑜伽
瑜伽,其含意為“一致”、“結合”或“和諧”?,F(xiàn)代人將瑜伽視為一種有序的修身養(yǎng)心方法。瑜伽借助冥想去感知外界,通過集中精神意念,給身心一種力量,讓人安寧,讓意識到達內心以得到更加寧靜的狀態(tài)。在瑜伽訓練過程中,受訓者可以通過音樂調節(jié)并進入冥想狀態(tài),由內向外潛意識調節(jié)身心,潛移默化中宣泄不良情緒、釋放心理壓力,也可以更好的認識自我。
(三)舞蹈
舞蹈藝術活動具有較強的感染力,伴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大學生可以用舞蹈動作更好的表達自憶的內心情緒,從而達到情緒和音樂舞步的互動交流的過程。同時,舞者在跳舞過程中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漸漸用更多不同的舞蹈抒發(fā)情感,不良情緒在無聲中達到宣泄,從而實現(xiàn)心理健康問題的有效調節(jié)。
(四)注意力轉移法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存在大多源于對自我缺陷的過度關注。轉移法是指通過有意識的轉移注意力而達到減輕心理壓力的方法。面對暫時性的心理壓力,大學生可以采取適時的調整來減壓,比如:飲食,適時的科學合理的飲食可以促進心理減壓,暫時性調整注意力,讓情緒得到宣泄;運動,運動即可以會健身,也可以交友。大學生可以通過有效的結合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注意勞逸結合,也可以達到自我放松的效果,同時還可以開拓人際圈,因此,選擇有益而適宜的運動項目,可以減輕心理壓力;繪畫及書法,將情緒宣泄于紙間,感受繪畫及書法帶來的寧靜。
大學生在提升自我認知的基礎上,選擇適當的方式方法來自我宣泄,更好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可以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大學生看待外界的方式方法也在隨著精神狀態(tài)的改善而發(fā)生變化,自我認可度和社會意識均不斷提升,從而更好的適應社會,減少心理健康問題發(fā)生的機率。
參考文獻:
[1]何文元.淺議心理健康教育與高中德育工作的融合[J].新課程(下),2017,11 (3).
[2]沙蓮香.社會心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08):16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