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勝華
摘 要:課堂提問不僅是一種最常用的教學方法,而且是優(yōu)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所必需的重要因素之一。巧設課堂提問有利于師生間的情感交流,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提問,竭力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并有意識地為他們發(fā)現(xiàn)疑難問題、解決疑難問題提供橋梁和階梯,引導他們一步步登上知識的殿堂。
關鍵詞:數(shù)學;課堂;提問;設計;原則
一 提問要有目標的明確性原則
課堂提問,并不是表面上的隨堂問答或“滿堂問”,而是一種由教學目標所決定的有目的有計劃的重要的教學手段。從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來看,課堂提問有其明確的目的,所以課堂問題必須以教學目標力指南。教師在備課的同時,還需要設計好提問的目標,講究提問的藝術。每一次提問都必須以落實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為宗旨。因此,根據(jù)課堂教學的要求,可設計目標明確的提問,如提前測評中的摸底提問、知識理解的啟發(fā)性提問、觸類旁通的發(fā)散性提問、歸納總結的聚斂性提問等。
二 提問要有層次清晰科學性原則
系統(tǒng)而周密的課堂提問能引導學生去探索達到目標的途徑.提問的層次性原則要求教師緊扣教材重點、難點和關鍵,分析教材內容的內在聯(lián)系、邏輯順序和學生已有的知識、能力,按照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規(guī)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設計一系列問題。 提問的層次取決于問題層次的高低,模式識別、知識回憶,形成聯(lián)系之類的問題屬于低層次的機械記憶問題,這類問題應提問那些學習一般的學生。綜合理解、分析應用,總結評價類的問題屬于高層次的認知問題,經(jīng)過高級認知思維方可得出,這些問題比較適合那些程度較好,善于思考的學生。?例如:在學習“平面的基本性質”時,為了使學生加深對立體幾何的前三個公理及其推論的認識,設計出以下問題:①怎樣證明三條兩兩相交且不共點的直線在同一平面內?②怎樣證明四條兩兩相交且不共點的直線在同一平面內?③怎樣證明與同一條直線都相交的三條平行直線共面?在解決其中的某一個具體問題時,又可以設計出一系列的子問題。例如:在證明了“與同一條直線都相交的三條平行線在同一平面內”之后,又可以提出怎樣證明“與同一條直線都相交的所有平行線共面”的問題,在這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學生思維積極,學習氣氛生動、活潑。
三 提問要有誘導的啟發(fā)性原則
提問的內容是否有啟發(fā)性,這是提問能否有利于學生智力發(fā)展的決定因素。劃教學中的提問,切忌隨便是問“是”或“不是”,“對”或“不對”。教學提問必須有效地促進發(fā)展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提問的內容必須能夠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達到誘導思維,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的目的。例如:雙曲線概念的教學中,當?shù)贸鲭p曲線定義:“平面內與兩定點F1、F2的距離的差的絕對值是常數(shù)(小于|F1F2|)的點的軌跡F叫做雙曲線”以后,再通過演示實驗,從如下不同的角度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引申:①將小于改為等于或大于,其點的軌跡又是什么呢?②將絕對值去掉,其結果又如何呢?③令常數(shù)為0,其余不變,其點的軌跡又是什么呢?④將括號中的小于F1F2去掉,應如何討論點的軌跡?通過上述從不同角度,或同一角度中相似問題的討論,學生對于雙曲線定義中的“絕對值”“常數(shù)(小于|F1F2|)”以至整個概念就有了較為深刻的理解,從而深化了知識。
四 提問要有角度的新穎性原則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樣一個問題,若變換一個角度或改變一下提問方式,使之新穎奇特,那么就會興趣盎然。同一個問題,可以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提出;切入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就大不一樣。這就要求提問要新穎,富有新意。例如:在《等比數(shù)列求和公式》的教學中,我首先說:“同學們,從今天開始,我愿意在一個月內每天給你100元錢,但在這個月內,你必須第一天回扣我1分錢,第二天回扣我2分錢,……,即后一天回扣給我的錢數(shù)是前一天的2倍,有誰愿意?”,這個例子具有趣味性,學生頓時活躍起來,對問題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又如在講授“面面垂直判定定理”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導入語:“建筑工地上,泥水匠正在砌墻(構設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為了保證墻面與地面的垂直,用一根吊著鉛錘的繩來看看細繩與墻面是否吻合。如此,能保證墻面與地面垂直嗎?泥水匠或許不知道其中的奧秘,但你們能不能找到理論依據(jù)呢(提出問題,使學生思考)?”從生活情景入手,提出在熟視無睹、習以為常情況下的新問題,可激發(fā)學生興趣,興趣不是生來就有的,是靠教學中創(chuàng)造良好的情境誘發(fā)出來的。因此,教師要從教材中選擇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熱點,構造提問序列,力求提問形式新穎別致,富有新意,使學生喜聞樂答,使學生心理各方面生動活潑地得到和諧發(fā)展。
結語:
本文從五個方面淺談了優(yōu)化課堂提問設計的原則。相信這些歸納和總結會給自己對將來從事中學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課堂提問的技巧很多,也有很強的藝術性,只有在課前備課時注意精心設計,平時多積累總結。